陳巧瓊(廣東省東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 東莞 523000)
甘精胰島素聯合西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分析
陳巧瓊(廣東省東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內分泌科東莞523000)
目的:探討甘精胰島素聯合西格列汀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2013年1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4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把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各有52例,對照組采用甘精胰島素聯合阿卡波糖治療,研究組采用甘精胰島素聯合西格列汀治療,對比兩組臨床療效。結果:研究組治療后ALT、AST、GGT、TC、TG、LDL-C、HDL-C、FPG、2hPG、HbAlc、空腹胰島素水平、ALT、肝臟彩超表現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與治療前(P<0.05);研究組總有效率80.8%高于對照組的6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副反應發(fā)生率28.85%,研究組副反應發(fā)生率9.62%,研究組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結論: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應用甘精胰島素聯合西格列汀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能夠較好控制患者血糖,改善血酯譜,改善肝功能及脂肪肝,具有更低的低血糖發(fā)生率,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基礎胰島素 DPP-4抑制劑 2型糖尿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糖尿病屬于當代社會較為多見的一種內分泌疾病,主要包括1型糖尿?。═1DM)與2型(T2DM)糖尿病兩大類及一些少見類型。其中2型糖尿病占90%以上。T2DM的發(fā)生和發(fā)展的主要原因是胰島素抵抗。同時合并有β細胞胰島素分泌障礙以及α細胞胰升糖素不適度分泌,導致胰島素和胰升糖素占比失調。近年來,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越來越受重視。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分為單純性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NASH),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是(NAFLD)最嚴重的形式,是引起肝硬化和因肝病死亡的重要原因。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NAFLD的幾率非常高,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發(fā)病率25%~75%,主要與胰島素抵抗、脂代謝異常等有關。既往治療主要控制血糖、護肝、運動治療、飲食控制等,藥物主要為二甲雙胍、噻唑烷二酮類改善胰島素抵抗,無特效藥物。近年來新型藥物GLP-1受體激動劑與DPP-4抑制劑有研究表明不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而且對NAFLD有效。但該類研究不多,主要集中為GLP-1研究較多,DPP-4抑制劑研究較少。本研究主要臨床觀察分析DPP—4對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療效。DPP-4(dipeptidyl peptidaseⅣ,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劑屬于新型口服型的2型糖尿病降糖藥物,可雙重調節(jié)β細胞胰島素分泌障礙以及α細胞胰升糖素不適度分泌加多,同時又減輕體重、顯著改善患者血脂與肥胖,從而對NAFLD有治療作用。研究表明,NAFLD患者血中有較高的DPP-4,所以DPP-4抑制劑可改善患者肝纖維化及肝功能。因臨床上很多患者胰島β細胞功能已經逐步衰竭需要胰島素、磺脲類等多種藥物聯合治療,血糖控制達標率低、低血糖風險高。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討基礎胰島素聯合DPP-4抑制劑治療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療效和安全性。特選擇我院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予以分析,具體內容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12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104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本次所選患者均通過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關于糖尿病診斷和分型標準予以確診,NAFLD診斷根據2010年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排除標準: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病、妊娠或哺乳、排除其他繼發(fā)性糖尿病以及糖尿病急性并發(fā)癥包括感染。把全部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各有52例。研究組,男性24例,女性28例;患者年齡38~76歲,平均年齡(52.8±4.4)歲;病程0.5~7年,平均病程(3.8±1.6)年。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30例;患者年齡37~78歲,平均年齡(53.5±4.3)歲;病程0.8~7年,平均病程(4.1±1.4)年。比較兩組一般資料,主要有年齡、病程以及性別等,差異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對照組應用甘精胰島素聯合格列美脲治療,具體治療方法:每天早上注射一次甘精胰島素(商品名來得時;生產廠家:Sanofi-Aventis Deutschland GmbH(德國);注冊證號:S20110071),每次注射0.3~0.6U/kg,依照血糖調節(jié);服用阿卡波糖(商品名:拜糖平;生產廠家: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9990205)每日3次,首次服用50mg,隨后增加用量,可增加至0.1g。依血糖調節(jié),持續(xù)治療16個星期。
研究組應用甘精胰島素聯合西格列汀治療,具體方法:甘精胰島素用藥、用法以及用量均同于對照組;早餐前服用西格列汀片(別名:捷諾維;生產廠家:Merck Sharp&Dohme(Australia)Pty Ltd;注冊證號:H20090834),一天服用1次,一次服用100mg,持續(xù)治療16個星期。兩組均未使用其他護肝藥物。
1.3觀察評價指標:治療前后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檢測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島素、糖化血紅蛋白(HbAlc)、血脂水平,并檢測餐后2h血糖(2hPG)、肝功能、肝臟彩超。運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檢測血糖;運用放射免疫法檢測胰島素;血脂指標主要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肝功能指標包括谷草轉氨酶(AST),谷丙轉氨酶(ALT),谷氨酰轉肽酶(GGT)。臨床療效判斷:根據肝功能、肝臟CT判斷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療效果。顯效:肝功能恢復正常,肝臟CT正常;有效:肝功能指標下降1/3~2/3,肝臟CT提示脂肪肝改善1個等級;無效:肝功能指標改善不足1/3,肝臟CT無改善。所用設備:BECKHAN COUNLTERAU5800全自動生化儀,強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TOSOH全自動血紅蛋白分析儀,飛利浦Brillian16排螺旋CT,飛利浦HD7彩超。
1.4統計學方法: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統計處理全部數據,利用(%)和(±s)顯示計量、計數資料,利用X2與t檢驗;差異有無顯著性以對比P<0.05為依據。
2.1兩組治療前后血脂各指標水平對比:兩組治療前TC、TG、LDL-C以及HDL-C水平對比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TC、TG以及LDL-C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與治療前(P<0.05),HDL-C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和治療前(P<0.05),詳見表1。
表1兩組治療前后血脂各指標水平對比分析(±s,mmol/L)
表1兩組治療前后血脂各指標水平對比分析(±s,mmol/L)
注:*表示與治療前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組別 TC TG LDL-C HDL-C研究組對照組t P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7.56±1.73 4.43±1.72*7.71±1.81 6.77±1.77 6.837 0.000 4.14±1.33 1.33±0.52*4.13±1.28 3.98±0.58 24.532 0.000 4.99±0.62 2.22±0.56*4.91±0.58 4.68±0.72 19.448 0.000 1.32±0.33 1.48±0.47*1.31±0.28 1.32±0.33 2.666 0.009
2.2兩組治療前后主要臨床指標對比:兩組治療前FPG、2hPG、HbAlc以及空腹胰島素水平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FPG、2hPG、HbAlc以及空腹胰島素水平均有顯著改善(P<0.05),研究組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兩組肝功能指標對比,治療后,研究組ALT、AST、GGT指標值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在總有效率上,研究組80.8%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3.5%,P<0.05,見表4。
表2兩組治療前后主要臨床指標對比分析[n(%)]
表3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比較
表4兩組脂肪肝治療效果比較
2.3兩組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糖尿病治療期間最為常發(fā)的副反應是低血糖。此次研究對照組15例發(fā)生低血糖,副反應發(fā)生率28.85%;研究組5例發(fā)生低血糖,副反應發(fā)生率9.62%,研究組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小于對照組(X2=6.191,P=0.013)。兩組發(fā)生低血糖均為輕度,經調整胰島素用量后恢復。少部分發(fā)生輕微的胃腸道反應。無急性胰腺炎、白細胞下降、心功能不全等嚴重副反應。
胰升糖素樣肽1屬于一種腸促胰素,主要是在食物營養(yǎng)物質的刺激下通過腸道內分泌細胞分泌,是現階段已知刺激胰島素釋放的最強物質之一,能雙向調節(jié)胰島β細胞及α細胞,同時抑制食欲、減輕體重、改善血脂譜、改善脂肪肝病情。但是其容易受到二肽基肽酶Ⅳ的裂解而失去活性。DPP-4抑制劑對DPP-4的活性具有選擇性的抑制作用,能夠有效保護胰升糖素樣肽,使其不被DPP-4裂解,增加半衰期,顯著提升血漿水平以及效能。西格列汀屬于DPP-4抑制劑,具有高選擇性,主要作用機制是通過加強腸促胰島素軸改善對血糖的控制,不僅對DPP有可逆性抑制作用,還能阻滯活性腸促胰島素激素樣肽1的降解,使2型糖尿病病例血糖控制、血脂控制、體重控制同時達標。同時有利于某些胰島素分泌功能受損的2型糖尿病患者恢復,不會誘發(fā)低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NAFLD的幾率非常高,主要與胰島素抵抗、脂代謝異常等有關。既往治療主要控制血糖、護肝、運動治療、飲食控制等,藥物主要為二甲雙胍、噻唑烷二酮類。因DPP-4抑制劑可改善血糖、血脂、改善胰島素抵抗,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有很好治療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后TC、TG、LDL-C、HDLC、FPG、2hPG、HbAlc以及空腹胰島素水平均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與治療前(P<0.05);對照組副反應發(fā)生率28.85%,研究組副反應發(fā)生率9.62%,研究組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肝功能指標兩組均有顯著改善(P<0.05),研究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兩組脂肪肝治療均有顯著效果(P<0.05),研究組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果表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應用基礎胰島素聯合DPP-4抑制劑治療具有顯著的臨床效果,能夠較好控制患者血糖,降低低血糖發(fā)生率,改善脂肪肝病情,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范慧潔.基礎胰島素與二肽基肽酶-4抑制劑聯合治療2型糖尿病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5,23(7):913-914.
[2]李桂蘭,張云林,周祥,等.基礎胰島素聯合DPP-4抑制劑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觀察[J].內科急危重癥雜志,2015,21 (4):274-275,288.
[3]康姚潔,王煊.胰島素聯合治療的新選擇——基礎胰島素+ DPP-4抑制劑[J].藥品評價,2015,12(23):28-32,48.
[4]包明晶,吳冀川,楊艷,等.西格列汀與甘精胰島素應用于二甲雙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療效及安全性比較[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4,11(1):70-72.
[5]萬惠,姚偉峰,錢鐵鏞,等.DPP-4抑制劑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聯素和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 [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5,35(10):54-55,58.
[6]胡燕紅.DPP-4抑制劑、利拉魯肽聯合胰島素和格列美脲治療難治性糖尿病1例[J].白求恩軍醫(yī)學院學報,2013,11(2):191-192.
R587.1
B
1672-8351(2016)08-005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