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燕博, 王 迪, 侯英敏, 孫玉梅, 王寧涵
大連工業(yè)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大連市 116034
?
發(fā)酵性絲孢酵母胞內脂肪酶與蛋白酶性質的研究
許燕博,王迪,侯英敏,孫玉梅*,王寧涵
大連工業(yè)大學生物工程學院,大連市 116034
摘要:為了探討發(fā)酵性絲孢酵母胞內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潛在應用,通過超聲波破碎細胞獲得胞內酶,研究了溫度、pH、金屬離子、有機溶劑、表面活性劑、蔗糖、淀粉、酪蛋白對粗酶液的酶活力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兩種酶的最適反應條件均為55 ℃、pH中性;5 mmol/L的金屬離子Ca2+、Mn2+降低了脂肪酶活力,而提高了蛋白酶的活力;20%(v/v)甲醇、乙醇、異丙醇、正己烷、甲苯對脂肪酶均具有激活作用,其中正己烷激活作用最大;而所試有機溶劑均嚴重抑制蛋白酶活力;0.01%(v/v)TritonX-100和蔗糖7.5%(w/v)對脂肪酶和蛋白酶均具有激活作用,0.5%(w/v)可溶性淀粉和1%~2.5%(w/v)酪蛋白均能提高脂肪酶活力且降低蛋白酶活力。這些特性使發(fā)酵性絲孢酵母胞內脂肪酶和蛋白酶應用于洗滌劑具有可能性。
關鍵詞:發(fā)酵性絲孢酵母; 脂肪酶; 蛋白酶; 酶學性質
微生物脂肪酶和蛋白酶被廣泛應用于化工、醫(yī)藥、食品等領域。有些工業(yè)生產需要脂肪酶和蛋白酶的共同作用,比如:洗滌劑中同時添加脂肪酶和蛋白酶可以起到更好的去污效果[1],皮革軟化需要脂肪酶和蛋白酶共同作用才能達到理想效果[2],肉制品加工中脂肪酶和蛋白酶可促進風味物質的產生等[3]。
能單獨產脂肪酶和蛋白酶的微生物較多,而假單胞菌屬、芽孢桿菌屬、青霉菌屬、絲孢酵母屬等微生物能同時產脂肪酶和蛋白酶[1,3-5]。利用微生物同時生產脂肪酶和蛋白酶,可通過一次發(fā)酵生產過程滿足同時需要兩種酶的應用領域的需求,比單獨生產兩種酶的成本要低。
通過菌種篩選并優(yōu)化發(fā)酵條件,提高了相關微生物同時產脂肪酶和蛋白酶的能力[1,3-5]。為了使脂肪酶和蛋白酶能更好用于實際生產,必須了解二者的酶學性質。目前僅對綠膿假單胞菌和地衣芽孢桿菌所產脂肪酶及蛋白酶的酶學性質研究比較全面,包括溫度、pH、儲存條件、變性劑、氧化劑、有機溶劑、表面活性劑、金屬螯合劑等對酶活的影響[1,4]。發(fā)酵性絲孢酵母能產油脂和脂肪酶[6-9],目前尚無關于其所產脂肪酶的酶學性質以及產蛋白酶的報道。
本文對發(fā)酵性絲孢酵母脂肪酶與蛋白酶酶學性質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研究,包括溫度、pH、金屬離子、有機溶劑、表面活性劑、蔗糖、淀粉、酪蛋白對酶活力的影響,為開發(fā)該菌胞內脂肪酶和蛋白酶的工業(yè)應用提供了可能性。
1材料與方法
1.1菌種
發(fā)酵性絲孢酵母(Trichosporonfermentans)CICC1368:購自中國工業(yè)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
1.2培養(yǎng)基
固體斜面培養(yǎng)基(g/L):葡萄糖20,酵母粉10,蛋白胨10,瓊脂20,pH自然。
種子培養(yǎng)基(g/L):葡萄糖100.0,蛋白胨5.3,酵母粉2.0,尿素2.0,MgSO4·7H2O 0.5,pH自然。
發(fā)酵培養(yǎng)基(g/L):葡萄糖100.0,蛋白胨1.8,酵母粉0.5,KH2PO42.0,植物油8.5,吐溫-80 4.6,pH自然。
1.3實驗方法
1.3.1細胞的培養(yǎng)
將4 ℃保存的發(fā)酵性絲孢酵母菌種接種于固體斜面培養(yǎng)基上,于30 ℃培養(yǎng)48 h。取斜面培養(yǎng)的菌絲接入種子培養(yǎng)基中,于30 ℃、160 r/min 搖床培養(yǎng)24 h。向發(fā)酵培養(yǎng)基中接入10%(v/v)的種子液,于30 ℃、160 r/min搖床發(fā)酵60 h。
1.3.2粗酶液的制備
發(fā)酵液于4 ℃、10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菌體,用0.067 mol/L、pH 6.8的磷酸鹽緩沖液洗滌菌體3次,離心收集菌體。稱取1 g收集所得的菌體與25 mL磷酸鹽緩沖液混合,于冰水浴中進行超聲波破碎(550 w,6 s/5 s,5.5 min),將細胞破碎液于4 ℃、10 000 r/min離心10 min,收集上清液,上清液即為粗酶液。
1.3.3脂肪酶活力測定
采用酸堿滴定法[10]測定脂肪酶活力。
脂肪酶活力定義:在38 ℃、pH 6.8的反應條件下,將每分鐘脂肪酶催化橄欖油水解產生1 μmol脂肪酸所需酶量定義為一個脂肪酶活力單位。發(fā)酵60 h時,脂肪酶活力為84.1 U/g。
1.3.4蛋白酶活力測定
采用福林法[11]測定蛋白酶活力。
蛋白酶活力定義:在40 ℃、pH 6.8的反應條件下,將每分鐘蛋白酶催化酪蛋白水解產生1 mg酪氨酸所需酶量定義為一個蛋白酶活力單位。發(fā)酵60 h時,蛋白酶活力為308.8 U/g。
1.3.5反應溫度、反應pH值對脂肪酶與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分別將粗酶液置于不同溫度、pH下測定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
1.3.6金屬離子對脂肪酶與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在粗酶液中分別加入終濃度5 mmol/L的各種金屬離子鹽溶液(CaSO4、MgSO4·7H2O、ZnSO4·7H2O、CuSO4·5H2O、MnSO4·H2O),室溫保存30 min,在各自最適條件下,測定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以未經金屬離子鹽溶液處理的粗酶液為對照,將最適反應條件下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各自定義為100%。
1.3.7有機溶劑對脂肪酶與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分別將粗酶液與有機溶劑乙醇、異丙醇、甲苯、甲醇、正丁醇、乙腈、正己烷、環(huán)己烷按體積比4∶1混合,于37 ℃、160 r/min條件下處理30 min,恢復至室溫,在各自最適條件下,測定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以未經有機溶劑處理的粗酶液為對照,將最適反應條件下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各自定義為100%。
1.3.8表面活性劑對脂肪酶與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在粗酶液中分別加入終濃度0.01%(v/v)的表面活性劑TritonX-100、Tween-40、Tween-80、CTAB、SDS,室溫保存30 min,在各自最適條件下,測定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以未經表面活性劑處理的粗酶液為對照,將最適反應條件下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各自定義為100%。
1.3.9酶保護劑對脂肪酶與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向粗酶液中分別加入終濃度為1%~10%(w/v)的蔗糖、0.5%~5%(w/v)的可溶性淀粉、0.5%~5%(w/v)的酪蛋白,于4 ℃貯存20 h,恢復至室溫,在各自最適條件下,測定其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以未經蔗糖、可溶性淀粉、酪蛋白處理的粗酶液為對照,將最適反應條件下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各自定義為100%。
2結果
2.1反應溫度對脂肪酶與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在20 ℃~60 ℃的不同溫度下,分別測定粗酶液的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將最適溫度下的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各自定義為100%,由圖1可知,溫度低于55 ℃時,酶活隨反應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在55 ℃時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活力均達到最大值。55 ℃~60 ℃時,酶活迅速下降。粗酶液的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最適溫度均為55 ℃。
2.2反應pH值對脂肪酶與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在反應體系中加入不同pH的磷酸鹽緩沖液,在各自最適反應溫度下,測定粗酶液的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將最適pH條件下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各自定義為100%,由圖2可知,脂肪酶在酸性和堿性環(huán)境中的酶活均較低,其最適反應pH為6.8。而蛋白酶最適pH作用范圍較大,在pH 7~9均能維持較高酶活力,其最適反應pH為7.0。
圖1 反應溫度對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圖2 反應pH值對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2.3金屬離子對脂肪酶與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由圖3可知,終濃度為5 mmol/L的Mg2+、Ca2+、Zn2+、Mn2+、Cu2+對脂肪酶均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除Ca2+、Mn2+外,其余金屬離子對蛋白酶亦表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Ca2+對蛋白酶具有明顯的激活作用,使其活力提高了72.19%,且完全抑制脂肪酶。
圖3 金屬離子對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2.4有機溶劑對脂肪酶與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由圖4可知,除正丁醇、乙腈、環(huán)己烷對脂肪酶起抑制作用外,其余有機溶劑對脂肪酶均具有激活作用,其中正己烷、異丙醇的激活作用最明顯,使脂肪酶活力提高120%以上;上述有機溶劑對蛋白酶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甲醇、乙醇、正丁醇、乙腈、正己烷均完全抑制蛋白酶。
圖4 有機溶劑對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2.5表面活性劑對脂肪酶與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由圖5可知,TritonX-100對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激活作用最明顯,使兩種酶的相對酶活分別提高了112.19%和23.03%。除CTAB作用不顯著外,其余表面活性劑對脂肪酶均具有激活作用,使脂肪酶的相對酶活均提高了70%以上;CTAB和SDS對蛋白酶具有抑制作用,Tween-40和Tween-80對蛋白酶無明顯作用,蛋白酶活力保持不變。因此,添加TritonX-100、Tween-40、Tween-80有利于脂肪酶和蛋白酶的同時應用。
圖5 表面活性劑對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2.6酶保護劑對脂肪酶與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2.6.1蔗糖對脂肪酶與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由圖6可知,蔗糖濃度小于7.5%(w/v)時,脂肪酶活力隨著蔗糖濃度的增加呈上升趨勢;蔗糖濃度為7.5%(w/v)的脂肪酶活力達到最大,相對酶活力為205.71%;蔗糖濃度大于7.5%(w/v)時,脂肪酶活力隨著蔗糖濃度的增加而下降。蛋白酶活力隨蔗糖濃度的增加呈小幅波動性變化,蔗糖濃度為7.5%(w/v)的蛋白酶活力達到最大,相對酶活力為137.55%。因此,蔗糖作為兩種酶保護劑的適宜濃度為7.5%(w/v)。
圖6 蔗糖濃度對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2.6.2可溶性淀粉對脂肪酶與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由圖7可知,隨著可溶性淀粉濃度的增加脂肪酶活力逐漸降低,而蛋白酶活力不斷增加;可溶性淀粉對脂肪酶的保護作用的降低,可能與蛋白酶活力的增加有關;淀粉濃度為0.5%(w/v)的脂肪酶相對酶活達到最大為158.9%。因此,淀粉作為脂肪酶保護劑適宜的濃度為0.5%(w/v)。
圖7 可溶性淀粉濃度對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2.6.3酪蛋白對脂肪酶與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由圖8可知,酪蛋白濃度小于1%(w/v)時,隨著酪蛋白濃度的增加,脂肪酶活力顯著增加;酪蛋白濃度為1%~2.5%(w/v)的脂肪酶活力最大,相對酶活增加了約96%;酪蛋白濃度大于2.5%(w/v)時,脂肪酶活力隨著酪蛋白濃度的增加呈下降趨勢。蛋白酶活力隨酪蛋白濃度的增加顯著下降,大于2.5%(w/v)的酪蛋白濃度可使蛋白酶完全喪失活力。因此,酪蛋白作為脂肪酶保護劑的適宜濃度為1%~2.5%(w/v)。
圖8 酪蛋白濃度對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的影響
3討論
研究脂肪酶和蛋白酶的酶學性質對于評估其工業(yè)應用具有重要的作用。作為洗滌劑添加劑,酶制劑要耐受高溫和堿性環(huán)境。目前常用來生產酶制劑的地衣芽孢桿菌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最適反應溫度分別為55 ℃和45 ℃,最適反應pH均為9[4];綠膿假單胞菌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最適反應溫度分別為70 ℃和60 ℃,最適反應pH分別為11和9[1]。與這兩種菌相比,發(fā)酵性絲孢酵母脂肪酶和蛋白酶均有良好的耐高溫能力,蛋白酶耐堿性良好,而脂肪酶的耐堿能力較差。
酶制劑除了要耐高溫耐堿以外,還要耐受洗滌劑及其中添加的一些成分(比如助溶劑等)[12]以及洗滌用水中的一些成分(比如金屬離子等)。綠膿假單胞菌脂肪酶和蛋白酶在2%(v/v)TritonX-100條件下處理1 h,脂肪酶被激活,蛋白酶活力基本不變;地衣芽孢桿菌脂肪酶和蛋白酶用2%(v/v)TritonX-100處理20 min后活力均保持穩(wěn)定,用0.5%(v/v)正己烷、異丙醇處理1 h后,酶活力基本不變。兩種微生物所產酶均能在含有表面活性劑和有機溶劑的環(huán)境中保持酶活。與之相比,本研究中發(fā)酵性絲孢酵母脂肪酶和蛋白酶用0.01%(v/v)TritonX-100處理30 min后脂肪酶和蛋白酶活力均明顯激活,有利于發(fā)酵性絲孢酵母脂肪酶和蛋白酶的同時應用。20%(v/v)正己烷、異丙醇均能夠明顯地激活脂肪酶的活力而抑制蛋白酶活力。金屬離子Ca2+、Mn2+能夠激活蛋白酶但對脂肪酶不利。生產過程中為了保證脂肪酶和蛋白酶的活性,可添加7.5%(w/v)蔗糖作為酶的保護劑。若將發(fā)酵性絲孢酵母胞內脂肪酶和蛋白酶應用于洗滌劑中,需要在洗滌劑中加入水軟化劑,以免水中金屬離子對酶產生鈍化作用。
4結論
發(fā)酵性絲孢酵母產生的脂肪酶與蛋白酶最適溫度均為55 ℃,最適pH分別為6.8和7.0。濃度為5 mmol/L的金屬離子Mg2+、Ca2+、Zn2+、Mn2+和Cu2+分別對脂肪酶均產生抑制作用,而Ca2+和Mn2+能夠激活蛋白酶。0.01%(v/v)TritonX-100、7.5%(w/v)蔗糖對脂肪酶和蛋白酶均具有激活作用。20%(v/v)甲醇、乙醇、異丙醇、正己烷、甲苯對脂肪酶均具有激活作用,其中正己烷激活作用最大;而所試有機溶劑均嚴重抑制蛋白酶活力。0.5%(w/v)可溶性淀粉和1%~2.5%(w/v)酪蛋白使脂肪酶活力提高,能夠有效保護脂肪酶活力而不利于保護蛋白酶活力。可見,發(fā)酵性絲孢酵母胞內脂肪酶和蛋白酶均耐高溫,對表面活性劑也有一定耐受能力,蛋白酶耐堿,7.5%(w/v)蔗糖可作為二者的酶保護劑,把該兩種酶作為洗滌用酶具有可能性。
參考文獻
[2]Bisht D, Yadav SK, Gautam P,etal. Simultaneous production of alkaline lipase and protease by antibiotic and heavy metal tolerantPseudomonasaeruginosa[J]. Journal of Basic Microbiology, 2013, 53(9):715-722.
[3]Papagianni M. An evaluation of the proteolytic and lipolytic potential ofPenicilliumspp. isolated from traditional greek sausages in submerged fermentation[J]. Applied Biochemistry and Biotechnology, 2014, 172(2):767-775.
[4]Sangeetha R, Geetha A, Arulpandi I. Concomitant production of protease and lipase byBacilluslicheniformisVSG1: production, 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J]. Brazili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2010, 41(1):179-185.
[5]Bentubo HDL, Gompertz OF.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incubation time on the in vitro expression of proteases, phospholipases, lipases and DNases by different species ofTrichosporon[J]. SpringerPlus, 2014, 3(1):377.
[6]Huang C, Cui X, Wu H,etal.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factors on microbial oil production byTrichosporonfermentanson rice straw acid hydrolysat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 Energy, 2014, 11(8):787-795.
[7]王莉, 孫玉梅, 劉英新等. 發(fā)酵性絲孢酵母(Trichosporonfermentans)發(fā)酵產油脂的研究[J]. 工業(yè)微生物, 2007, 37(1):39-42.
[8]杜凱, 孫曉璐, 孫玉梅等. 發(fā)酵性絲孢酵母發(fā)酵產油脂的碳源和氮源選擇[J]. 中國油脂, 2010, 35(7):35-38.
[9]孫艷紅, 王珊, 侯英敏等. 不同載體固定化產脂肪酶發(fā)酵性絲孢酵母的比較[J]. 大連工業(yè)大學學報, 2014, 33(4):246-249.
[10]王珊, 孫玉梅, 曹芳等. 活性炭固定化脂肪酶的發(fā)酵性絲孢酵母細胞的研究[J]. 中國釀造, 2010, 29(2):42-45.
[11]SB/T 10317, 蛋白酶活力測定法[S].
[12]徐寶財. 洗滌劑概論[M]. 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0.8-9.
doi:10.3969 /j.issn.1001-6678.2016.03.004
基金項目:遼寧省科技廳2014年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優(yōu)秀人才培育專題(2014026013)。
作者簡介:許燕博(1989~),女,碩士研究生。E-mail:xuyanbo1031@163.com。
*通訊作者:孫玉梅(1962~),女,教授。
Characterization of lipase and protease from Trichosporon fermentans
XU Yan-bo, WANG di, HOU Ying-min, SUN Yu-mei, WANG Ning-han
School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Dalian 116034
AbstractFor researching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intracellular lipase and protease from Trichosporon fermentans, the influences of temperature, pH, cations, organic solvents, surfactants, sucrose, starch and casein on activities of enzymes were studied. The intracellular enzymes were obtained by ultrasonication.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lipase and protease showed the maximum activities at 55 ℃ and neutral pH. The lipase activity was reduced while the protease activity could be partially increased by 5 mmol/L Ca2+and Mn2+. The lipase was stimulated by 20%(v/v)methanol, ethanol, isopropanol, n-hexane and toluene, to the highest activity by n-hexane. And the protease was strongly inhibited by all the tested organic solvent. The activities of lipase and protease were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0.01% (v/v) TritonX-100 and 7.5% (w/v) sucrose. It was revealed that 0.5% (w/v) amylodextrine and 1%~2.5% (w/v) casein could activate lipase but inhibit protease. These characteristics provide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the lipase and protease from Trichosporon fermentans in detergents.
Key wordsTrichosporon fermentans; lipase; protease;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