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樹旺
(安丘市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山東 安丘 262100)
?
腦梗死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水平及血小板活化指標變化
鄭樹旺
(安丘市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山東安丘262100)
〔關鍵詞〕血清;白細胞介素;血小板活化指標;腦梗死
腦梗死在我國呈現(xiàn)發(fā)病率升高及年輕化的趨勢,關于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的監(jiān)測指標的變化研究尤其多〔1,2〕。血液指標是眾多監(jiān)測指標中較為便捷的一類,但是臨床中仍缺乏相對肯定性的研究。本文就血清白細胞介素(ILs)及血小板活化指標與腦梗死的關系進行研究,以了解上述指標的監(jiān)測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本院58例腦梗死患者為觀察組,同期58例體檢健康人作為對照組。對照組男30例,女28例;年齡32~74〔平均(55.7±6.8)〕歲。觀察組男31例,女27例;年齡33~73〔平均(55.6±7.0)〕歲;發(fā)病至就診時間0.5~5.8〔平均(3.0±0.5)〕h,嚴重程度(根據(jù)神經(jīng)缺損程度):輕型20例,中型21例,重型17例。兩組性別、年齡無差異(P>0.05)。
1.2方法取對照組外周靜脈血進行檢測,另分別于發(fā)病的超早期(發(fā)病6 h內(nèi))、早期(發(fā)病6~72 h)、急性后期(發(fā)病72 h~1 w)、恢復期(發(fā)病1 w~6個月)及后遺癥期(發(fā)病并治療6個月之后)取觀察組的外周靜脈血進行檢測,血液標本均于采集后0.5 h內(nèi)送檢,檢測指標包括血清IL-1β、IL-6及IL-18及血小板活化指標〔血小板活化依賴性顆粒表面膜蛋白(GMP)-140、纖維蛋白原受體(PAC)-1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ELISA)法和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
1.3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Logistic分析。
2結果
2.1兩組血清ILs及血小板活化指標水平比較觀察組血清IL-1β、IL-6及IL-18、GMP-140、PAC-1和PAF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早期及重型檢測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分期及輕型、中型(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ILs及血小板活化指標水平比較±s,n=58)
與對照組比較:1)P<0.05;與其他分期比較:2)P<0.05;與中型比較:3)P<0.05;與輕型比較:4)P<0.05
2.2血清ILs及血小板活化指標與腦梗死的關系上述血清ILs及血小板活化指標與腦梗死均有密切的關系,見表2。
表2 血清ILs及血小板活化指標與腦梗死的關系
3討論
臨床中的較多研究指標中,血液相關指標具有標本采集相對快捷簡便及檢測指標敏感度相對較高等優(yōu)點。ILs是在眾多疾病中研究均較多的指標,其中IL-1β、IL-6及IL-18是與機體炎性及免疫狀態(tài)密切相關的指標〔3~5〕,臨床也可見其在腦梗死患者中的變化研究,但是研究間的差異較為明顯,甚至存在差異極為突出的情況〔6〕。血小板活化指標是與機體血液凝集有關的重要指標,其在機體健康時呈現(xiàn)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而在某些疾病狀態(tài)下呈現(xiàn)出高表達狀態(tài),這也是導致血栓等情況發(fā)生的重要因素〔7,8〕,GMP-140、PAC-1及PAF作為重要的血小板活化指標〔9,10〕在腦梗死患者的變化研究空間較大。
本文結果顯示,腦梗死患者的血清ILs均呈現(xiàn)高表達狀態(tài),同時不同分期與嚴重程度患者的檢測水平之間也存在差異,說明急性期患者的炎性應激及血凝狀態(tài)相對突出,而疾病越為嚴重者的表達狀態(tài)也更為明顯。綜上,血清ILs及血小板活化指標與腦梗死有密切的關系,可作為本病的重要監(jiān)測指標。
4參考文獻
1黃艷玲.炎性細胞因子與腦梗死的研究進展〔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fā)展,2012;34(4):671-3.
2Jefferis BJ,Whincup PH,Welsh P,etal.Prospective study of IL-18 and risk of MI and stroke in men and women aged 60-79 years:a nested case-control study〔J〕.Cytokine,2013;61(2):513-20.
3甄瑾,馬翔凌,馮銀玲,等.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IL-18、IL-6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1):42-3.
4李猛.腦梗死患者血清脂聯(lián)素、瘦素、CRP、IL-6與頸動脈內(nèi)中膜厚度相關性研究〔J〕.腦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3;21(2):118-22.
5劉秋庭,涂鄂文,譚達全,等.苦碟子注射液對急性腦梗死白細胞介素6及腫瘤壞死因子α的影響〔J〕.湖南中醫(yī)雜志,2014;30(5):38-9.
6李秀芹,吳孟海,秦愛麗,等.急性腦梗死患者IL-18基因啟動子607C/A、137G/C位點多態(tài)性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1;51(50):14-5.
7Taglieri N,Bacchi Reggiani ML,Palmerini T,etal.Risk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high on-clopidogrel platelet reactivity to adenosine diphosphate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Am J Cardiol,2014;113(11):1807-14.
8洪衛(wèi)民.腦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標記物在抗血小板治療后受到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yī)學工程,2014;22(10):68.
9劉京偉.循環(huán)活化血小板的檢測在腦梗死患者診斷與治療中的臨床研究〔J〕.哈爾濱醫(yī)藥,2013;33(5):339.
10李舟.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超敏C-反應蛋白和降鈣素原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浙江實用醫(yī)學,2013;17(6):408-9.
〔2014-12-17修回〕
(編輯苑云杰)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13-3312-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3.107
第一作者:鄭樹旺(1969-),男,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