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琳 周成芳 梁江紅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衡陽 421001
?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CRP IL-6水平及其臨床意義
陳琳周成芳梁江紅
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衡陽421001
【摘要】目的探討血清 C反應蛋白(CRP)及白介素-6(IL-6)的水平變化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及療效評估中的意義。方法以我科2014-01—2015-04收治住院的90例腦出血患者為實驗組,按照患者腦出血量分成3組:大量出血組30例(>50 mL);中等量出血組30例(30~50 mL);小出血量組30例(≤30 mL)。同期本院健康體檢者60例為對照組。監(jiān)測腦出血患者及健康體檢者治療前后各個時段體內(nèi)IL-6,CRP的血清水平變化,進行預后評估。結(jié)果(1)實驗組血清IL-6及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血清CRP及IL-6水平隨著腦出血量增多逐漸增加(P<0.05);隨著發(fā)病時間的推移,不同出血量組血清CRP水平逐漸增加,其中第3天血清CRP水平最高,之后逐漸下降(P<0.05);發(fā)病第1天患者血清IL-6的水平最高,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降低,且各組間的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患者預后越好,IL-6和CRP的血清水平則越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血清CRP及IL-6水平與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腦出血量及病情嚴重程度具有相關(guān)性,對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及療效評估有一定意義。
【關(guān)鍵詞】C-反應蛋白;白介素-6;高血壓腦出血
高血壓腦出血的出血部位常在基底節(jié)區(qū)、丘腦等重要功能區(qū),發(fā)病常較急驟,且病死率較高,為神經(jīng)內(nèi)科常見疾病。研究顯示[1],在腦組織出現(xiàn)出血、感染、梗死等后,機體可出現(xiàn)相關(guān)炎性細胞因子表達的變化。C反應蛋白(CRP)是由肝臟主要合成和分泌的一種急性時相的非特異性蛋白質(zhì),是通過白細胞介素-6(IL-6)誘導、活化的巨噬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IL-6則為具有很多生物學活性的一種細胞因子,可由等多種細胞如內(nèi)皮細胞、單核細胞、心肌細胞等分泌產(chǎn)生。研究表明[2-3],CRP和IL-6均具有多種生物功能,參與了炎癥細胞募集,促進黏附分子的表達,活化內(nèi)皮細胞,且和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水平具有相關(guān)性。本次研究通過監(jiān)測本院本科6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清IL-6,TNF-α的血清水平變化,進一步探討其在高血壓腦出血病情嚴重程度及療效評估中的意義。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以我院我科2014-01—2015-04間收治住院的90例腦出血患者為實驗組,女36例,男54例;年齡45~78歲,平均(63.8±4.2)歲;發(fā)病時間0.5~12 h,平均(3.6±1.7)h。所有患者均符合腦出血診斷標準[3]。所有患者均行頭顱CT檢查予以確診,均予以排除出血性疾及血栓病史,血液、腫瘤方面病史,肝、肺、腎方面病史,服用抗凝藥物病史。按照患者腦出血的量[4]將其分成3組:(1)30例大量出血組:出血量超過50 mL,女11例,男19例;年齡55~78歲,平均(62.4±4.3)歲;發(fā)病時間0.5~10 h,平均(3.4±1.6)h。(2)30例中等量出血組:出血量30~50 mL,女12例,男18例;年齡48~69歲,平均(63.4±4.7)歲;發(fā)病時間0.7~11 h,平均(3.6±1.4)h。(3)30例小出血量組:出血量不超過30 mL,女13例,男17例;年齡47~68歲,平均(62.7±5.1)歲;發(fā)病時間0.5~12 h,平均(3.2±1.5)h。以同期與我院健康體檢中心參加體檢的60例健康人為對照組,女23例,男37例;年齡40~72歲,平均(62.2±4.0)歲。各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發(fā)病時間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采集標本:實驗組各組患者入院后 1 d、3 d、7 d、14 d(空腹)抽取5 mL外周靜脈血,凝固后分離并取上清液,-80 ℃保存。測定前在4 ℃緩慢復融。對照組研究對象于體檢時空腹抽取5 mL外周靜脈血。
1.2.2IL-6及CRP的測定:指標測定的各項操作按照說明書嚴格執(zhí)行。CRP含量的測定采取免疫比濁法;血清IL-6含量的檢測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
1.2.3GOS評分:在患者腦出血發(fā)生1個月后對所有患者進行GOS的預后評分[5],分別為:1級:死亡;2級:植物生存,僅有隨著睡眠/清醒周期,眼睛能睜開等最小反應;3級重度殘疾,殘疾但為清醒狀態(tài),需要照料其日常生活;4級:輕度殘疾,能獨立生活,但仍有殘疾;5級恢復良好:盡管有輕度缺陷但基本恢復正常生活
2結(jié)果
2.12組患者血清IL-6 及CRP水平變化比較實驗組血清IL-6及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血清IL-6及CRP水平變化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不同組患者不同時間段CRP變化情況比較不同組間腦出血患者血清CRP水平隨著腦出血量增多逐漸增加(P<0.05);隨著發(fā)病時間的推移,不同出血量組腦出血患者血清CRP水平逐漸增加,其中第3天患者血清CRP水平最高,之后血清CRP水平逐漸下降;各組間的兩兩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各組患者不同時間段CRP變化情況比較±s,mg/L)
2.3不同組患者不同時間段IL-6變化情況比較不同組之間腦出血患者血清IL-6水平隨著腦出血量增多逐漸上升(P<0.05);發(fā)病第1天患者血清IL-6的水平達到最高,隨著時間的推移,IL-6的血清水平逐漸降低,且各組間兩兩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各組患者不同時間段IL-6變化情況比較
2.4不同預后各組患者IL-6、CRP血清水平比較患者預后越好,IL-6和CRP的血清水平則越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預后患者IL-6和CRP血清水平比較
3討論
CRP是組織損傷或炎癥反應的急性期的一種非特異性反應蛋白,主要由腫瘤壞死因子、IL-6等細胞因子刺激肝臟上皮細胞產(chǎn)生,腦出血時破損的血管的血管內(nèi)皮因子和上述細胞因子均可刺激機體導致大量的CRP產(chǎn)生[5]。機體增加的血清CRP水平反過來又刺激血管內(nèi)皮細胞,導致IL-6及內(nèi)皮素(ET)的釋放。ET可促進花生四烯酸的產(chǎn)生,而花生四烯酸的代謝過程中會產(chǎn)的大量氧自由基,從而出現(xiàn)腦水腫、進一步導致腦細胞的變性和壞死,導致腦組織損傷的惡化[7]。血管內(nèi)皮素還能引起血管內(nèi)皮細胞內(nèi)鈣超載的出現(xiàn),導致腦血管痙攣,進一步加重局部腦組織的缺血和缺氧,腦出血后腦組織損傷及腦水腫情況因此進一步加重。CRP可抑制NO的分泌,抑制血管的生成,同時促進內(nèi)皮細胞的凋亡。NO在對抗由血管緊張素及血管內(nèi)皮素引發(fā)的縮血管作用,維持血管彈性,促血管生成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8],在控制吸煙、高血壓及肥胖等危險因素后,急性腦出血的發(fā)生幾率在血清CRP水平升高人群是健康體檢人群的2倍。
IL-6是一種具有多種生物活性的炎性因子,也是腦組織炎性反應的一種炎性細胞因子,常由腦組織中神經(jīng)元細胞、小膠質(zhì)細胞等產(chǎn)生,具有修復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免疫介導等作用[9]。腦組織出現(xiàn)損傷的過程中,創(chuàng)傷導致的一個全身的炎癥反應導致外周血液中白細胞分泌大量IL-6,同時腦組織中膠質(zhì)細胞表達IL-6也大大增加,從而外周血清IL-6水平出現(xiàn)較大幅度的上升。IL-6血清水平的急劇上升高,能夠引起巨噬細胞的活化,從而造成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再次損傷;還可破壞血腦屏障,增加腦血管的通透性,從而導致腦水腫加重[10]。有研究提示[11],腦出血后機體出現(xiàn)的體液及細胞免疫反應的明顯變化,如出現(xiàn)在局部病灶的大量白細胞浸潤,在腦脊液及血漿中促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水平的升高,進一步加重了血腫周圍腦組織的缺血狀況,在腦組織損傷的機制中意義重大。微環(huán)境的改變導致了微血管的阻塞,同時也導致了腦組織損傷的加重。
本次研究中,實驗組血清IL-6及CRP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不同組之間腦出血患者血清CRP及IL-6水平隨著腦出血量增多逐漸增加;第3天患者血清CRP水平達到最高,之后血清CRP水平逐漸下降;發(fā)病第1天患者血清IL-6的水平達到最高,隨后逐漸降低。與魏恒等[12],研究結(jié)果一致;與張明偉等[13],研究結(jié)論類似?;颊吣X出血量與CRP及IL-6的血清水平變化趨勢一致,表明CRP及IL-6的表達與腦出血的量及病情的嚴重程度有一定的關(guān)系,兩者可作為早期診斷高血壓腦出血的一個標志物。對所有腦出血患者出血30 d后進行GOS評分,對患者進行預后評估發(fā)現(xiàn),IL-6及CRP的血清水平越高,則患者預后越差,表明兩者的血清含量與患者預后有一定的相關(guān)性,在臨床上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預后的的評估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綜上所述,血清 CRP及IL-6的水平與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腦出血量及病情嚴重程度呈現(xiàn)出一定的相關(guān)性,對臨床上腦出血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及療效評估有一定意義。
4參考文獻
[1]丁松青.高敏C反應蛋白與老年急性腦梗死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的關(guān)系[J].現(xiàn)代實用醫(yī)學,2014,26(1):73-74.
[2]Fontanella M,Rainero I,Gallone S,et al.Interleukin 6 gene polymorphisms are not associated with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aemorrhage in all Italian population[J].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10,79(4):471-473.
[3]鄭獻召,婁季宇,郭宗艷.七葉皂甙鈉對腦出血大鼠血腫周圍TNF-A及Bcl-2表達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0,13(11):38-40.
[4]熊玉明.Mg2+制劑治療急性腦梗塞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療前沿,2008,3(19):59-60.
[5]Oto J,Suzue A,Inui D,et al.Plasma proinflammatory and anti inflammatory cytokine and catecholamine contentions as predictors of neurological outcome in acute stroke patient[J].J Anesthesia,2008,22(3):207-212.
[6]姜楠,翟正平,孫軍山,等.阿司匹林聯(lián)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分析[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3,18(3):321-323.
[7]高宏艷,徐寶林,吳江.頭部局部亞低溫對實驗性腦出血大鼠腦組織TNF-α,NF-кB影響的研究[J].中風與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1,28(11):972-975.
[8]徐建英.血清hs-CRP及IL-6水平檢測在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患者中的臨床意義[J].吉林醫(yī)學,2014,35(9):1 847.
[9]Schnabel RB,Larson MG,Yamamoto JF,et al.Relations of biomarkers of distinct pathophysiological pathways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incidence in the community[J].Circulation,2010,121(2):200-207.
[10]殷鑫.冠心病與HCY、hs-CRP相關(guān)性研究[J].吉林醫(yī)學,2012,33(9):1 846.
[11]Gao J,Liu Y,Cui RZ,et al.Relationship of interleukin-6-572C /G promoter polymorphism and serum levels to post-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restenosis[J].Chin Med J(Engl),2013,26(6):1 019-1 025.
[12]魏恒,張華,張華明,等.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清CRP及IL-6變化及臨床意義研究[J].中國臨床神經(jīng)外科雜志,2014,19(6):348-351.
[13]張明偉,彭俊,劉陽,等.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血清和顱內(nèi)血腫液中IL-1β、IL-6、TNF-α的含量研究[J].中華神經(jīng)外科疾病研究雜志,2010,9(2):138-141.
(收稿2015-08-12)
【中圖分類號】R74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110(2016)13-00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