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淑 梁波 王素華 金鳳
穴位貼敷聯(lián)合耳穴壓豆對血液惡性疾病化療患者癌癥相關性乏力干預效果觀察
金淑 梁波 王素華 金鳳
癌癥相關性乏力;血液惡性疾??;穴位貼敷;耳穴壓豆
乏力是血液病患者在化療、放療治療期間最常見的癥狀之一,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對癌癥相關性乏力(CRF)的定義為:一種持續(xù)的主觀疲勞感覺,與癌癥或癌癥治療相關,干擾正常生活。研究[1]表明,腫瘤化療或放療所致的乏力癥狀發(fā)生率高達95%,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我科對血液病化療CRF患者采用穴位貼敷聯(lián)合耳穴壓豆治療,取得較好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杭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腫瘤血液科2013年6月—2014年4月住院的血液惡性疾病化療患者125例,隨機分為觀察組62例,男38例,女24例,平均年齡(46.4±3.5)歲,平均病程(6.1± 25.1)個月;其中急性白血病21例,慢性白血病6例,多發(fā)性骨髓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29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2例。對照組63例,男40例,女23例,平均年齡(47.6±3.1)歲,平均病程(5.8±24.9)個月;其中急性白血病23例,慢性白血病4例,多發(fā)性骨髓瘤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3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西醫(yī)診斷符合血液病診斷標準[2],無化療禁忌,符合CRF診斷標準[3];中醫(yī)辨證標準參照《中醫(yī)內科學》[4],診斷虛勞,辨證分型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患者能夠自主回答問卷,患者家屬知情同意,依從性好。排除有精神病史,合并嚴重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皮膚過敏、皮膚感染、潰瘍、創(chuàng)傷、孕婦和對敷貼藥物過敏者。
2.1 治療方法[5]兩組患者惡性血液病化療同時給予常規(guī)預防惡心嘔吐等消化道反應,預防感染,營養(yǎng)飲食支持,改善睡眠,心理干預等,總療程28天。觀察組同時加用中藥穴位貼敷聯(lián)合耳穴壓豆。(1)中藥敷貼制備:石菖蒲6g,黃芪15g,麥冬10g,干姜6g,郁金5g,甘草6g,酸棗仁、白芍、神曲各10g研磨成粉,用陳醋和溫水調和成糊狀,每次做成6個直徑2cm的圓形藥餅,用3.0cm×6cm無菌敷貼固定于穴位,由本院制劑室制作。操作方法:治療前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治療過程及方法、目的,取得患者配合,操作時取平臥位,評估患者皮膚情況,清潔皮膚,注意保暖和保護隱私。治則:補脾胃益腎氣;取穴:足三里、三陰交、涌泉、氣海,予藥貼劑貼敷穴位,按摩穴位促進藥物吸收;取穴要準確有效,以按壓穴位時有酸、麻、脹的感覺為準,即得氣;每天更換1次,7天為1個療程,總療程28天;每次貼敷時間為4~8小時,如貼敷處有明顯不適則及時取下,根據皮膚癥狀給予適當處理。(2)耳穴壓豆:取穴:每次根據伴隨癥狀取3穴,疲乏伴心悸不寐取耳穴神門、心、腎3穴,疲乏伴納差、惡心、便秘取耳穴脾、胃、肺3穴;清潔耳部皮膚,用王不留行籽貼在相應的穴位上,每次貼一側,隔日更換對側耳穴,7天為1個療程,共4個療程;每日早、中、晚垂直按壓3min,按壓時以有輕微疼痛、酸、脹和麻的得氣感覺為宜。
2.2 觀察指標(1)臨床癥狀:使用簡短疲勞評估量表(BFI)[6]:0分表示無乏力,1~3分為輕度乏力,4~6分為中度乏力,7~10分為重度乏力[7]。觀察兩組乏力程度緩解情況。(2)生活質量:使用Spitzer生活質量指數(shù)量表[8],包括活動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受、家庭支持、生活感受5個方面,每項目2分,總分1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指數(shù)量表評分(分,)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指數(shù)量表評分(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例數(shù)62對照組63時間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t值P值活動能力0.89±0.48 1.36±0.67 0.88±0.58 1.12±0.51 2.82<0.05日常生活1.11±0.72 1.55±0.70 1.13±0.75 1.31±0.81 2.7<0.05健康感受0.81±0.32 1.38±0.29 0.82±0.39 1.22±0.37 4.34<0.05家庭支持1.59±0.58 1.79±0.59 1.52±0.59 1.53±0.62 3.47<0.05生活感受0.95±0.62 1.38±0.63 0.97±0.61 1.14±0.65 3<0.05總分5.28±2.52 7.46±2.66* 5.32±2.63 6.29±2.78 3.46<0.05
2.3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處理,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
3.1 療效標準根據簡短疲勞評估量表(BFI)[6]評分:乏力評分無改變或增加為無效,乏力評分減少為有效,乏力癥狀消失為治愈。
3.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干預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3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88.7%,明顯高于對照組68.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例數(shù)62 63治愈16 11有效39 32無效7 20總有效率(%)88.7△68.3
癌癥相關性乏力常以虛證為多,歸屬中醫(yī)“虛勞”范疇[9-10]。多因氣血虧虛,不能濡養(yǎng)臟腑及四肢,而見面色蒼白無華,氣短懶言,頭昏神疲,肢軟無力,心慌心悸;同時由于化療藥物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腸道反應,導致脾失運化,不能輸布水谷精微,氣血無以化生,胃失和降,腕腹悶脹,食少納呆,泛惡欲吐從而加重上述乏力癥狀。研究[11]表明,血液病化療患者由于病程延綿,治療費用高,預后差,形象受損等原因常伴有焦慮、抑郁、失眠從而導致心神不寧,身心不能得到很好的放松和休養(yǎng)。
研究[12-13]證明,中醫(yī)穴位電刺激或按摩能有效改善癌癥相關性疲乏。本研究以整體觀念、經絡學說及腧穴作為臟腑經絡氣血匯聚之處為理論依據,采用多味中藥貼于太陰脾經上的三陰交,足少陰腎經上的涌泉,足陽明胃經上的足三里,任脈上的氣海,刺激穴位,使經絡得以激發(fā)及疏通達到調節(jié)陰陽,補益臟腑,溫經通絡的作用。方中石菖蒲化濕和胃,黃芪補脾肺氣,益衛(wèi)固表,利尿,麥冬補胃肺心陰,除煩安神,干姜溫散寒,去濕溫脾胃,郁金行氣解郁,清心涼血,甘草調和諸藥,酸棗仁養(yǎng)心安神,白芍補血,平抑肝陽,神曲消食化積,行脾胃滯氣,全方健脾和胃,生血補血。
根據經絡學說:“耳為宗脈之聚,十二經通于耳”,它是機體體表與內臟聯(lián)系的重要部位,刺激耳穴,就能調整經脈,傳導感應。研究[14-15]表明,耳穴壓豆可預防和治療化療引起的消化道反應和失眠癥狀。心主血,主神志,藏神,腎藏精,精化血,故疲乏伴心慌不寐取耳穴心、腎、神門3穴以利心腎相交,補氣安神。肺與大腸相表里,肺主肅降,脾主運化升清,胃主收納水谷,疲乏伴納差、惡心、便秘取耳穴脾、胃、肺可健脾潤肺而增進病人食欲,促進消化吸收,增加大腸疏導糟粕功能,刺激腸蠕動。
本研究顯示,中藥穴位貼敷聯(lián)合耳穴壓豆可有效改善血液病化療患者癌癥相關性乏力癥狀,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P<0.05),并且操作簡單方便,成本不高,值得推廣使用。
[1]Hofman M,Morrow GR,Roscoe JA,et al.Cancer patients’expectations of experiencing treatment related side effects:A University of RochesterCancer Center-Community Clinical Oncology Program study of 93 8 patients from community practices[J].Cancer,2004,101(4):851-857.
[2]張之南,楊天楹,郝玉書主編.血液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811-1359.
[3]黃彩輝,錢耀榮,姚晚俠.癌因性疲乏初探[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06,14(5):637-638.
[4]周仲英.中醫(yī)內科學(修訂版)[M].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416-424.
[5]于世英.癌癥相關性乏力的診治策略[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12,18(10):592-597.
[6]韓娜,于世英.NCCN癌癥相關性乏力臨床指引(2006.1版)[J].循證醫(yī)學,2006,6(3):175-188.
[7]黃晶,徐燕,袁長蓉.癌癥相關性疲勞評估工具研究進展及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2):57-59.
[8]Spitzer WO,Dobson AJ,Hall J,et al.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cancer patients:a concise QL-index for Use by physicians[J].J Chronic DIs,1981,34(12):585-597.
[9]潘集陽,馬萍,梁華君,等.腫瘤患者主觀睡眠質量與心身狀況相關分析[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6,15(4):316-317.
[10]吉兆奕,徐詠梅,王笑民,等.癌癥相關性疲乏(CFR)患者疲勞的特征與中醫(yī)辨證(TCM)的臨床研究[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0,18(12):2473-2478.
[11]田明輝.心理護理在急性白血病化療病人中的應用[J].中國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2007,6(7):79-80.
[12]孫秋子.簡易式經皮穴位電刺激緩解腫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1,17(29):3486-3488.
[13]徐錦江,顧立學,喬紅.中西醫(yī)聯(lián)合運動療法對乳腺癌術后癌因性疲乏干預效果的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0,13(28):3225-3226.
[14]蔡亞紅.耳穴壓豆防治化療性惡心嘔吐30例觀察[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0,45(12):891.
[15]周鳳花,沈小英.耳穴壓豆對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療效觀察及護理運用[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37(6):809-810.
(收稿:2015-04-17修回:2016-02-01)
杭州市紅十字會醫(yī)院腫瘤血液科(杭州310003)
梁波,Tel:13656646893;E-mail:5239341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