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琴琴
摘要:隨著信息化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以及教育理念的不斷革新,當今的中學教育逐漸邁入了信息化教育時代。在這一時代大背景下,中學思想品德教師的綜合教學能力,尤其是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能力成為衡量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關鍵。因此,對當前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基本結構進行分析研究,并找出其中蘊含的問題與不足,探討針對中學思想品德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方式成為當下我們教育培訓行業(yè)從業(yè)者所探討的熱點話題。
關鍵詞:教師培訓;信息技術;能力;培養(yǎng)
一、信息技術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一)培訓目標不明確
現(xiàn)有的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很多都是偏重于某方面技術的培訓,過于關注教師對技術的掌握,而忽視了對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到底應該達到什么樣的目標?這是培訓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模糊的目標既會影響培訓的方式方法,又會影響培訓的效果。
(三)培訓內容過于籠統(tǒng),不能結合教學需要
信息技術培訓不僅要使廣大教師認識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掌握從事信息教育必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木技能,而且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掌握教學技能。只講理論或只講技術,而不切合學校實際的培訓方式并不能達到理想的培訓效果。
(三)培訓方式簡單
現(xiàn)在的很多信息技術培訓一般都是不論學科,全部集中在一起學習,講基木操作還行,但是在信息技術與各學科進行整合的時候,就會出現(xiàn)問題。每個學科都有不同的特點,這就要求每個學科對培訓有不同的需求。
二、提高中學思想品德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途徑
(一)強化教師對信息技術重要性的認識
在傳統(tǒng)的教師培訓中,忽視甚至缺乏對教師的信息技術培訓,因此,信息技術素養(yǎng)不能引起許多教師尤其是一些老教師的重視。隨著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教師的職能發(fā)生了轉變,許多教師不能適應現(xiàn)代教育教學的需要,其原因恰恰是他們缺少信息技術運用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不能使用或正確使用現(xiàn)代的教學手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提高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改變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是前提條件。改變教師的傳統(tǒng)思想觀念,要從教師的實際出發(fā)。例如,現(xiàn)在仍有一些教師還不懂得從網絡上獲取其所需的資源,對包羅萬象的網絡未能產生好奇心。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就顯得很重要。其實,在各學科教學中,課件的展示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其便捷性和多樣性更是讓人振奮。只要教師意識到信息技術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就會對信息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改變陳舊的思想觀念。
(二)培訓信息技術基本技能
第一階段:信息技術的使用。如何使用信息技術是教師進行課件制作的基礎,是教師培訓的第一步。信息技術使用包含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與信息素養(yǎng)。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即計算機系統(tǒng)軟件的使用,常用應用軟件(Word,Excel,Powerpoint等)的安裝與使用、網絡工具的使用(E-mail的發(fā)送與接收,Net meeting的使用,文件的上傳與下載)等。信息素養(yǎng)是信息時代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根據目前國內外大多數教育技術專家和計算機教育專家的意見,最能體現(xiàn)信息素養(yǎng)的基本知識和能力素質,應當是與“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實際能力,也稱為“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教師要學會操作計算機,能使用相應的軟件,利用網絡獲取相關信息。
第二階段:制作簡單課件。所謂簡單課件,是技術含量比較低的課件,主要用于演示教學內容,不具有交互性或者只有簡單交互功能,比如用PowerPoint制作的演示文稿、Word制作的圖文并茂的報紙、Weblog制作的教學日志等。這類課件要與具體學科的教學相結合,用來傳達教學內容,解決一定的教學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育培訓人員要參考受訓人員所教授的具體科目,不能采用一個模式,如在講授PowerPoint軟件輔助教學時,對語文教師不必講授Math type的使用,而對于數學教師則要重視數學編輯器Math type在教學中的正確運用。
第三階段:制作高難度課件。與簡單課件相對應,高難度課件即技術含量較高的課件,具有交互功能,能夠針對某一教學問題做出詳細演示,幫助學生理解。目前功能強大的課件制作工具Au-thorware、動畫制作工具Flash、圖形處理軟件Photoshop等綜合使用能夠達到理想的效果,當然,這需要教師們付出很大的時間與心血。制作高難度的課件要視教師能力而定,此步暫用作選擇培訓內容,有余力的教師可以選修。
(三)分層次實施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培訓
根據臺灣學者的觀點,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角色可分為0到4五個等級。等級0:教學中沒有使用任何的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未扮演任何角色。等級1: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內容沒有連接,或連接性很低。等級2:信息技術在既有的教學活動中被視為補充的角色。等級3:在大部分學習活動中需要用到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扮演著支持的角色。等級4: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師生很自然地使用信息技術來教學與學習;信息技術被延伸地視為一項工具、一個方法或一種程序。據《全國中學思想品德教師教育信息化水平調查報告》對全國十幾個省市近3 000位中學思想品德教師進行信息技術水平的調查結果顯示,我國教師信息技術教育目前仍處于等級0和等級1的低層次(重點培訓教師技術方面的能力,與課程接軌較少),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連接性很低,甚至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根本沒有使用信息技術。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師在學科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能力,信息技術培訓的內容就不能僅限于培養(yǎng)教師基本的信息技術技能,而是要重點培養(yǎng)教師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學的能力。因此,對在職教師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育是培訓的又一內容。
(四)教學科研能力訓練
教師經過一定的基本應用能力訓練和教學整合能力訓練后,應注意對訓練過程的評價和反思,從而真正把現(xiàn)代教育觀念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觀念中,使信息技術能力自然地應用到日常的工作中。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根據自己對教學的思考,選擇某一教改課題進行系統(tǒng)的實驗和研究,通過有機滲透信息技術進行研究,高效地獲取問題的答案,同時信息素養(yǎng)也會更加提高。
總之,對于中學思想品德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環(huán)環(huán)相扣。采用多種培訓方法和手段,不斷加強各中學思想品德教師關于信息技術的培訓,推動信息技術應用于教學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