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中午,朋友相約,在曲江一處茶座談事。到了那里,已屆飯時,便說先吃飯吧,邊吃邊聊。吃什么呢,幾個人躊躇再三,照顧了我的想法——吃小吃。恰好有一家商場的三樓,就是陜西有名的小吃城,住在曲江的朋友便做了東道主的角色,欣然帶路前往。
沒走幾步路,就到了目的地。果然名不虛傳,環(huán)境裝飾很有農(nóng)家韻味,從關(guān)中到陜南陜北,三秦大地的小吃琳瑯滿目,品種齊全,應(yīng)有盡有?!皷|道主”顯然熟人熟地,把饑餓感放在一邊,帶領(lǐng)大家先參觀了一圈,然后交錢購卡,持卡自選,每人選得自己的偏好,圍桌而坐,大快朵頤,邊吃邊贊,興味盎然。
我并沒有順從“東道主”的推薦,對這個面那個餅,還有著名的麻花油糕,我是有恐懼感的。按照以往的習(xí)慣,那里的所有小吃,對我都有難以抗拒的誘惑力,為什么今天心理如此“變態(tài)”呢?為了解除大家的疑惑,我在餐桌上介紹了一些不久前學(xué)到的營養(yǎng)知識和北京一位博士對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高尿酸等代謝類疾病形成機理的研究。因為把這些知識裝進了腦袋,所以才知道了哪些東西可以裝進肚子,應(yīng)該各裝多少合適,而不該裝的,該少裝的,則一定要把持住,再不能為了口味而吃飯,要為健康而改變習(xí)慣,把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那天我只選了菜疙瘩和蕎面,其余那些高脂高鹽高糖類小吃,雖然香味撲鼻,我也只能敬而遠之。
聽了我的一番見解,“東道主”朋友感嘆道:這些食物,是困難年代咱想吃都吃不到的美味,后來日子好了,可以放開吃了,已經(jīng)隨心所欲吃了幾十年了,今天你要是不說,誰知道還有這么多學(xué)問,怪不得你最近瘦了,也精神了,看來我以后得注意了。
朋友的話讓我想起前一天接待上海黃先生的情景。黃先生是研究能量轉(zhuǎn)化與空氣凈化的,有獨到的發(fā)明專利。當時在場的還有西安移動的幾位朋友,大家最關(guān)心的自然是PM2.5,于是向黃先生請教這方面的問題。誰知黃先生的講解語出驚人,他說:不是所有的PM2.5都是有害的,不能一概而論,比如你去喝現(xiàn)磨咖啡,咖啡屋里的PM2.5瞬間就會很高,但并無害處;PM2.5是空氣中的懸浮顆粒物,被空氣中的硫、磷等污染之后,進入人體才會產(chǎn)生危害;PM2.5的測試也存在問題,每立方米中有多少PM2.5,不是數(shù)出來的,而是根據(jù)光學(xué)方法,也就是透明度測算的,并不是很準確的;所以我在研究空氣凈化的時候,是以消除硫、磷、甲醛等有害物質(zhì)為主的,降低PM2.5值只是附帶作用的效果。
黃先生的一席話,還有小吃城里生意火爆的情景,讓我頓生感慨。由于飲食健康知識的缺乏,我們的食欲就會被口味所左右;由于不懂得大氣污染知識,我們的呼吸就會被視覺所誤導(dǎo)??粗巴饣煦绲目諝?,我不禁浮想聯(lián)翩。霧霾不僅僅是在空氣里,何嘗不在我們的腦子里。而腦子的混沌與清新,都可以把復(fù)雜事物變得簡單,但區(qū)別在于前者的簡單是黑白思維,非此即彼,感性且情緒;后者的簡單是科學(xué)思維,講邏輯,分層次,立體而多元。在日常生活中,大到政治經(jīng)濟,小到吃喝拉撒,混沌可謂無處不在。與空氣凈化相比,腦子的混沌更難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