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趙世民 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
歌唱和血管彈性
文 趙世民 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
前不久,我在藝術學院講課時,見到一位60歲的學員面色細潤,就像40多歲一樣,還有一位70歲的學員看起來也就50多歲。我又想起之前給北京衛(wèi)計委(原衛(wèi)生局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干部們講音樂養(yǎng)生,有幾位學員的面相也比實際年齡小10至20歲。他們可沒有像演藝界的明星做面部整容動刀或打玻尿酸、肉毒素等。我一了解,原來他們都喜歡唱歌,有的參加了多年合唱團。正是歌唱使他們保持了面部的彈性,所以臉上潤滑沒有皺紋。不僅如此,他們還很少得病,思維敏捷超過同齡人,每日工作量也超過同齡人。
僅僅是面部嗎?肯定不是,他們的五臟六腑、血管、四肢也都如面部保持著很好的彈性。
其實在我看來,人可以簡化為一個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就像天地循環(huán)一樣,天地造的人也被天地作用著循環(huán)。如呼吸、泌尿、消化是開放式的循環(huán);血液、內分泌是封閉式的循環(huán)。開放式循環(huán)與封閉式的循環(huán)又是連接的,如呼吸連著血液,外在刺激連接著神經和精神等。
循環(huán)靠的是什么?就是通道。如消化循環(huán)靠食道、胃、膽管、肝、胰、腸道等;泌尿靠腎、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呼吸靠氣管、肺等;血液靠心、血管等;神經靠神經纖維等;中醫(yī)的經絡體系也是循環(huán)的通道。這通道起的作用無非就是輸進養(yǎng)料排出廢料,再一個就是讓全身每一個器官、組織都能成為一個整體,協(xié)調應對平常和突發(fā)狀況。
人的循環(huán)通道通暢,人就健康長壽,通道堵了,人就得病傷身。“痛則不通,通則不痛”也可以翻成“通則不病,病則不通”。人身體里的通道不像水泥管或鋼鐵管,它們都是肉管,肉管的最大特征就是有彈性。因為人進的養(yǎng)料和排出的廢料可不像鋼管包著直細的電纜線。如人吃進食物后,吞咽的動作就通過食道的彈性將食物送進胃。腸道排出廢料是通過蠕動一截一截往外運,那也是因為腸道有彈性。血液循環(huán)也是靠血管的彈性,因為血液循環(huán)不是線流型,它也像腸道,是一波一波有韻律地涌動??上攵说耐ǖ朗チ藦椥?,那會給人帶來多大的危險。
施光南49歲就去世了,因為腦血管失去了彈性,熬夜創(chuàng)作時一下破裂了。王酩60出頭就去世了,因為心血管失去彈性。貓王42歲去世,那是因為腸道失去了彈性不會蠕動,結果結腸存積了大量糞便誘發(fā)心血管崩了。鄧麗君42歲去世因為氣管失去了彈性,吸不進氧氣。邁克爾·杰克遜50歲去世,因為他的內分泌、神經、精神等通道失去了彈性,使身體里的毒排不出去。梅艷芳40歲去世,因為她的子宮通道失去了彈性終得宮頸癌。姚貝娜32歲去世,因為乳腺失去了彈性排不出毒物?;萏啬荨ば菟诡D48歲去世,因以心為主的多臟器管道失去彈性衰竭而亡。陳琳不到40歲墜樓身亡因為精神失去了彈性。
音樂能養(yǎng)生,為什么這些音樂家卻過早地離世?這多因為他們沒依著人法地的循環(huán)規(guī)律生活,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像有彈性的牛皮筋,長時間抻著也會因失去彈性要么崩了要么縮不回去了。能伸能縮就是有彈性。用哲學的話說就是一陰一陽謂之道,一張一弛謂之彈。他們老張著,或者他們唱的歌是張多弛少,或者他們的生活弛少張多,其結果都是沒彈性了。所以不是所有的音樂都養(yǎng)生,不是所有音樂家的生活方式都長生。只有那些張弛有度的音樂才能保持人的血管彈性,只有張弛有律的生活方式才能長生。
既然人的通道有那么多種,為什么我文章的標題卻是“歌唱和血管彈性”?因為人所有不同種類的通道要么是能看得見的血管通道,要么是看不見的毛細血管通道。還有,像氣管通道、腸通道、尿通道、生殖通道,也是由毛細血管輸送養(yǎng)料和排除廢料。所以,再化簡,我們只要保持全身血管的彈性,就等于抓綱而綱舉目張,保持了全身的彈性。
第一,聲音的運動形式呈波狀,要不然怎么叫“聲波”呢。我們雖看不見聲波,但我們能看見水波,有波峰和波谷,這波峰波谷就是一張一弛。剛巧,腸道的蠕動就像這波峰波谷的交替前行;血管,包括大小毛細血管,也似腸蠕動的波峰波谷交替地促進血液運行。
當我們歌唱時,聲音通過氣息沖擊聲帶發(fā)聲,經過口腔、胸腔、腹腔、頭腔、鼻腔及非腔體的內臟、組織等共鳴,這時歌聲就以波的形式波及全身,這就等于促進全身的血管也波狀地受力,這種微小的張弛有度自然會保持血管張弛有度的彈性。所以,本文開頭那幾位年過60的歌唱愛好者臉沒皺紋,且潤澤有彈性,就因為毛細血管有彈性,能及時地排出廢料輸進養(yǎng)料。
第二,適合養(yǎng)生的歌曲旋律起伏有度,節(jié)奏輕重有節(jié),這就相當于牛皮筋松緊張弛交替。人唱這樣的歌自然就相當于把全身的血管當牛皮筋一樣一張一弛。
我們唱低音時松,唱高音時緊,歌曲旋律就是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的循環(huán),唱這種旋律不就是刺激血管由緊到松或由松到緊地循環(huán)嗎?
“筋長一寸,多活十年?!泵刻煸绯?,我在玉淵潭都見有人不懈地抻筋壓腿,那是外在地保持血管的彈性。唱旋律起伏的歌,就相當于內在地抻筋,保持血管的彈性。
歌曲的節(jié)奏簡單地說就是輕重關系,就像人每天拍打手掌、肩、胸、背、腰、腿等部位能舒筋活血,保持血管的彈性,這是外在的。唱節(jié)奏有度的歌相當于內在地拍打全身的血管,保持血管的彈性。
第三,唱歌要用氣息,發(fā)聲之前想象將氣吸到腳后根兒,發(fā)聲時均勻吐氣,等唱完一口氣又深吸一口。這種呼吸的交替超過日常狀態(tài)的張力。一般人們只看到陽面的張力,而忽略了陰面的弛力,一張一弛才謂之道嘛!不信,大家做試驗,發(fā)完很長的聲,吸的氣肯定比日常要多得多。這種張弛大于平常的張力和弛力,表面看,能促進氣管、肺、胸、腹等部位的彈性,本質看,又是促進血管的彈性。
第四,歌唱的聲音能量在體內會自動轉化為電能。人一唱歌,自然能引起人身體里的電位變化,電之所以能流動就是因為電位差,而人唱歌身體產生的電位差,一定比平時要大,這樣自然會促進血液的循環(huán),連帶地也就刺激了血管的彈性。
歌唱,就是以這四種合力刺激著血管彈性,使得人能保持這循環(huán)通道的暢通,及時輸送養(yǎng)料和排出廢料,讓人健康長壽。
責任編輯:杜寶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