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牛英偉
副廠件的那些事兒
——淺談副廠件帶來的危害(3)
文:牛英偉
對于大多數(shù)的車主而言,“更換機油、機濾”可以說是汽車發(fā)動機最為普通的一個保養(yǎng)項目。機濾,全稱為機油濾清器,在維修廠里也常常被稱為機油濾芯或機油格。其作用是對在潤滑系統(tǒng)中循環(huán)的機油進行過濾,過濾后的機油才能被送到需要要潤滑的零部件,起到潤滑、冷卻、密封、清潔以及防腐蝕等作用。
被機油濾清器過濾的雜質和微粒,會附著在機油濾清器濾芯上。從某種意義上講,機油濾清器還相當于一個“垃圾袋”,存儲這些被濾芯攔截下來的“垃圾”。隨著使用,濾芯的通過性會逐漸下降。因此,每次給車輛做保養(yǎng)更換機油時,都需要更換新的機油濾清器,從而保證機油在機油濾清器中的通過性(圖20)。
更換機油濾清器拆裝簡單,屬于頻繁作業(yè)項目,所以往往不被維修人員以及車主們所重視。其實小小的機油濾清器大有學問,更換稍有不慎,不但不能過濾,反而會給車和車主“添堵”。下面看一個真實案例。
故障現(xiàn)象:一輛2014年款的上汽通用邁銳寶,行駛里程約3.4萬km,客戶因為發(fā)動機故障燈亮、異響、加速無力等故障現(xiàn)象,到售后服務中心來報修。
檢查分析:維修人員用故障診斷儀檢測,查詢到2個故障碼,分別為:P 0 016——進氣凸輪軸位置不合理;P0017——排氣凸輪軸位置不合理。這2個故障碼代表發(fā)動機出現(xiàn)了一個比較復雜的故障,但復雜的故障往往是由于簡單的原因造成的。所以維修人員決定從最基本的地方開始檢查。
該車已經(jīng)行駛了3萬多km,但是在售后服務中心的維修記錄中,只查到 “首次保養(yǎng)”的記錄。通過詢問客戶得知,其“首保”之后的保養(yǎng),都是在路邊店和汽配城做的。上次保養(yǎng)后行駛了約3 600 km,出現(xiàn)目前的故障,在做保養(yǎng)的路邊店修了幾次,也沒有找到故障原因,不得不到售后服務中心來檢查。
根據(jù)故障碼分析,該車的故障應該與潤滑系統(tǒng)有關,維修人員懷疑客戶在路邊店做的保養(yǎng)有問題,于是檢查機油和機油濾清器。當拆下機油濾清器后,維修人員發(fā)現(xiàn),濾芯表面都已經(jīng)糟得不成樣子,就像泡糟了的衛(wèi)生紙,根本無法起到濾清器的作用了(圖21)。如果再使用一段時間,估計連渣都不剩,全部分解在機油中了。
維修人員又檢查了下游零件——VVT電磁閥,電磁閥的濾網(wǎng)上也有很多類似濾芯脫落的異物(圖22)。經(jīng)過機油濾清器過濾的機油,會到達VVT電磁閥,從而控制進、排氣凸輪軸的相對角度。如果機油濾清器堵塞,或是電磁閥濾網(wǎng)堵塞,都會造成發(fā)動機故障燈亮以及加速無力,并產(chǎn)生與凸輪軸相關的故障碼。
故障排除:維修人員更換了機油和機油濾清器,清洗了潤滑油路以及VVT電磁閥,故障排除。
回顧總結:更換機油、機濾千萬不能大意,不要小看機油濾清器,這個普通的易耗損零件并不簡單。機油濾清器的濾芯除了過濾材料(一般使用過濾紙)外,還有支撐用的金屬或塑料骨架、橡膠材質的密封件以及粘接用的粘結劑等。
濾芯工作的環(huán)境很苛刻,它要耐受高溫(往往超過100℃)、高壓(通常在150~450 kPa)。只要發(fā)動機運轉,機油濾清器就會始終在高溫、高壓的沖擊下工作。如果機油濾清器的材質和制造工藝不過關,不要說過濾,自身就先“崩潰”了(圖23)。而且其“殘骸”還會堵塞油道,造成發(fā)動機的傷害(圖24)。所以,“副廠機濾不是過濾,而是添堵”!
氣囊(Air Bag),國人通常稱為“安全氣囊”,可見對其期許很高。氣囊目前基本成為車輛標準配置的被動安全裝置”。所謂被動安全,就是在事故發(fā)生后,能夠減少對車內(nèi)乘員的傷害和損失。不發(fā)生事故,它就不起作用;一旦事故發(fā)生,它可能就是保障人員生命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圖25)。
更加科學地講,氣囊屬于“輔助約束限制系統(tǒng)”。約束限制系統(tǒng)就是安全帶,是目前公認的最有效的被動安全裝置,氣囊是“輔助”安全帶減少傷害的。如果不使用安全帶,氣囊也就起不到“輔助”作用。
碰撞事故往往是發(fā)生在瞬間,所以氣囊的作用越來越受到車主們的重視。如果出現(xiàn)較嚴重的碰撞事故,非專業(yè)人員往往會通過氣囊有沒有彈出,來評判車輛的安全性。確實在很多慘烈的碰撞事故中,氣囊沒有彈出,駕駛員和乘客沒有受到應有的保護,這些事故車輛的質量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不過,氣囊在碰撞事故中是否彈出,涉及到的技術因素很多,它并不能完全客觀地評價車輛的安全性。
在此,筆者并不是要去分析那些專業(yè)的碰撞數(shù)據(jù),以此來說明氣囊在何種情況下才應彈出,而是想從售后的角度闡述一種可能:就是因為某些人為的因素,導致嚴重碰撞受損的車輛氣囊卻無法彈出的可能。
目前轎車一般采用的是承載式車身,是不同形狀的車身結構零件,拼焊在一起,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鈑金件”。為了保證車身強度,不同的車身部位采用不同材質和強度的鋼材,甚至焊接和粘接方法也不同。
簡單來說,駕駛室是個籠形,要最大限度的保證內(nèi)部乘客安全,是不能變形的。保險杠內(nèi)的防撞桿(也叫鋼梁),需要有一定的強度應對碰撞,它兩端連接的是車身縱梁。車身向前延伸的部位,就是縱梁,它與防撞桿之間是通過一個叫潰縮吸能器的部件連接在一起(圖26)。
當車輛以低于8 km/h的車速發(fā)生正面碰撞,保險杠和防撞鋼梁足以承受,不會變形。當發(fā)生車速更快的撞擊時,碰撞的力會傳導至潰縮區(qū),在此潰縮吸能,以減少對發(fā)動機艙內(nèi)零件以及駕駛艙內(nèi)乘員的沖擊(圖27)。因此,發(fā)生比較嚴重的碰撞事故時,看上去車身前端被撞得變形嚴重,實際是縱梁前端逐級潰縮吸能的結果,目的是確保駕駛室內(nèi)乘員的安全。
當車身前端潰縮吸能區(qū)因碰撞變形時,規(guī)范的維修是更換掉潰縮變形的車身“鈑金件”。也就是采用規(guī)范的工藝,在指定位置將變形零件切割下,然后再焊接上新的鈑金件(圖28)。例如上述潰縮吸能器,碰撞變形后是必須更換的。在4S店中,這些鈑金件作為維修零件由整車廠商供應,維修人員也必須采用上述工藝進行維修。
而在路邊店甚至一些有一定規(guī)模的綜合修理廠,對于上述碰撞事故車輛往往采用非規(guī)范的維修方式,也就是將變形的鈑金件,通過敲打、拉伸以及加熱等方法,大致地恢復到原有的尺寸和形狀,然后繼續(xù)使用。一些不平整的地方,刮上膩子、填上膠、噴上漆,外行根本看不出來。這樣維修后的車輛,車身強度大打折扣。就像一張嶄新的紙折成的飛機和一張褶皺的紙折成的飛機,這2個紙飛機的強度相差甚遠。
這樣修出來的車很“脆弱”,也更貶值,那么為什么不采用更換零部件的方法維修呢?當然是為了成本最低化,利益最大化了。因為對于保險公司來說,同樣的碰撞事故進行保險理賠時,對于非4S店賠付的材料費和工時費就比較低。因為保險公司認為,這些非4S店是不會更換新零件,也就不必賠付這么多錢,保險公司可以降低賠付成本。而那些非4S店即使不更換零件,但維修成本低,利潤卻不低,只是最終受害的是車主。
上面這些又和氣囊有什么關系呢?其實關系很大。車身前部的潰縮吸能區(qū)因碰撞褶皺變形后,本應該更換零部件而沒有更換,導致車身的強度大幅度降低。而氣囊的工作和車身強度是直接相關的。氣囊系統(tǒng)通過測量碰撞時的減速度和沖擊力,來識別碰撞強度。如果車身強度低,碰撞時很容易就潰縮變形,根本無法反映出該有的減速度和沖擊力。在這種情況下,氣囊系統(tǒng)有可能不會引爆氣囊(圖29)。
而且,缺乏后逐級潰縮吸能作用的車輛,再次遇到碰撞事故時,即使碰撞力度不大,也可能會導致發(fā)動機嚴重受損,甚至發(fā)動機被直接擠入到駕駛艙中,直接危害乘員的安全。所以,經(jīng)過非規(guī)范維修后的事故車,再次碰撞時會損壞得更嚴重,氣囊系統(tǒng)也很有可能無法正常彈出。
目前幾乎所有的車輛都會上保險,強制險不用說了,幾項主要的商業(yè)險一般也不會放棄。因此,交通碰撞事故車輛的維修費用是由保險公司承擔。但是不少的保險公司為了降低賠付率,往往會推薦客戶去非4S店維修,因為非4S店的維修成本更低,但是維修質量保險公司是不會負責的。所以,“有的車碰撞得那么嚴重,氣囊卻不能彈出”,除去氣囊系統(tǒng)本身的因素外,最大的原因就是之前車輛接受過非規(guī)范的事故維修了。
當事故車在4S店定損維修時,保險公司甚至會干擾4S店的維修,對于必須更換的鈑金件不予理賠,只讓修復。例如減振器附近的前輪罩前板,這是一個關鍵的結構鈑金件,連接車輛的懸架系統(tǒng),只有非常嚴重的碰撞事故才會造成該部件的損傷,而損傷后一定要更換新件。如果只是通過恢復整形的手段修復,會嚴重影響該部件的性能(圖30)。
這種嚴重影響維修質量的維修方案,對于有責任感的4S店來說,是不會接受的。所以在某些情況下,4S店并非不會修,而是不能修。在維修質量上,4S店是和客戶站在一起的。如果4S店不按規(guī)范維修,不但不能保證客戶的利益,同樣損失自己的利益(圖31)。
(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