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蘭(甘肅省張掖市甘州中學,甘肅 張掖 734000)
?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習慣
劉愛蘭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中學,甘肅張掖734000)
摘要:數(shù)學是一門嚴謹、深刻、應用廣泛的學科,對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與解決問題能力大有益處。因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shù)學教師應當努力加大改革力度,著重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重視學生思考習慣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思考習慣;培養(yǎng)方法
學會思考是人一生中最有價值的本錢。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去調動學生動腦、鉆研的熱情,逐步培養(yǎng)學生思考的習慣。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學生積極思考正是從疑問開始的。因此,教學時,教師應積極地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二年級數(shù)學“折一折做一做”時,教師可引入一個有趣的小魔術,即將一張白紙對折,將對折后的白紙放在實物投影儀上,現(xiàn)場作畫,沿著折痕的一邊畫上圖案,猜一猜教師畫的是什么?把白紙沿原來的折痕對折,并用力按一按,使這個圖案清晰地印到白紙的另一邊。觀察這和你猜的圖案一樣嗎?讓學生陷入思考,并說說這圖案有什么特點?此時此刻,教師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探究欲望越發(fā)強烈,并在心里做好了接受知識的準備。
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教學模式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這種教學模式將學生對事物研究的興趣,對事物深入思考與探究的積極性完全磨滅。在這種模式下,即使培養(yǎng)出了人才,但也缺乏創(chuàng)新的精神和能力。因此,為了使學生掌握必備的基礎知識和一些基本技能,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課程改革勢在必行。新課標的要求正是對這一問題的完美詮釋。新課標要求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體,相反地,它將課堂的主體定為了學生,這種方式可以積極引導學生自我思考,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努力通過自己的思考去解決問題。
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提供思考的線索,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思考,從而避免學生因盲目思考而導致思考低效。如:在北師大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一單元“加與減”同步練習中有這樣一道題:二年級有89人,比一年級少57人,一年級有多少人?學生由于受思維定勢的影響,以及對一些常見問題思考套路的影響,見“多”就加,見“少”就減,導致解題出現(xiàn)了錯誤。此時此刻,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可以這樣引導:一年級和二年級相比,哪個年級的人多呢?是求大數(shù)還是求小數(shù)?學生便會回答求大數(shù)。因此,學生便會跟著教師引導的方向去思考,從而很快找出其間的數(shù)量關系式:大數(shù)=小數(shù)+相差數(shù),通過這道題,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引領正確思考方向的重要性,教師應看到學生在學習中的弱點與不足之處,并且努力地幫助學生,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思維向導,這樣,學生就會逐漸學會自我思考。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活動應該具有生動性、活潑性和主動性,并且應該具有學生自己的個性。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有很多,有認真聽課、努力思考、實踐探索、交流合作等。應該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觀察事物的發(fā)展,并通過實驗去計算、推理、驗證自己的假設?!币虼?,我們教師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自我分析、獨立思考的環(huán)境,不能由教師把所有該明白的全部表達出來,應該留給學生自己去思考,讓他們自己理解、體會。教師要做的應該是讓學生從大量提供的材料中自己發(fā)掘其中的原理、奧妙,讓學生自己分析整合,對照比較,抽象概括,以此來形成他們自己獨立思考的思維方式與習慣。
在我們的課堂上往往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教師給學生思考時間過短,大多數(shù)學生還沒有“想出來”甚至后進生還沒有“想進去”,就讓班內那極個別思維敏捷的學生發(fā)表意見,勢必會挫傷多數(shù)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因此,教師應該善于觀察,留給每一位學生充分獨立思考的時間,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充分地調動自己的思維去思考、解決問題。教師要根據(jù)問題的難易程度留給學生相應時間進行獨立思考,試算練習,使許多學生有所發(fā)現(xiàn),神情興奮,躍躍欲試,產(chǎn)生了“說想法”的要求。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活動需要教師與孩子們互動,需要所有人共同參與,齊心協(xié)力去解決問題?!睂W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當中,自己的思維與別人的思維碰撞,個體與集體相互交融。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引領學生,充分調動學生去思考,并抓住機會讓學生一起研究、討論,使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通過和其他人的交流,探討去完善自己的思維的漏洞。思維是語言的基礎,只有學生有了思維,有了想法,才能將其用語言表達出來。這時再加上小組的討論,使組內所有人員的思維進行碰撞,就會使每位學生的思維更加豐富飽滿。這是小組討論所帶來的有利之處。在這個學生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所需要解決的問題逐漸明朗,他們把自己獨立思考的成果與伙伴交流,在交流中也會感受到思考帶來的樂趣,也可以促進學生進一步的思考、交流。只有獨立思考才能產(chǎn)生見解,有見解才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維的深刻性得到發(fā)展,產(chǎn)生了思考的興趣,就會逐步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如:教學“認識角”時,為突破難點——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教師先播放一段動漫“紅角和藍角”,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再讓學生操作——做活動角,啟發(fā)學生思考、探究的欲望。小組合作提高了學生學習、思考的興趣,并且使他們思維更加完善,使他們更加熱衷于表達自己的見解,提高了學習思考的積極性。教師以此為契機,組織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各抒己見,之后教師再加以歸納、總結。實踐證明,這樣教學,不僅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還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需要教師去培養(yǎng),去調動,需要教師創(chuàng)建一個空間讓他們各抒己見。教師應該善于觀察,學會引領,并且給予每一位學生悉心的輔導與培養(yǎng),對每個學生都不拋棄,不放棄,用真心去教育撫慰他們,以學生的喜為喜,以學生的憂為憂,多包容多理解學生,不扼殺他們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學生的思考能力就會有一個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陳閩鋒.在數(shù)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考能力[J].考試周刊,2014(40).
[2]劉昌郴.在問題解決中促進小學生數(shù)學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J].數(shù)學學習與研究,2012(22).
[責任編輯田彩霞]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habit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LIU Ai-lan
(Ganzhou Middle School,Zhangye Gansu,734000,China)
Abstract:Mathematics is a rigorous,deep,widely used subject. It is very beneficial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to think and solve problem ability. Therefore,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ers should intensify the reform,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hinking habits.
Key words: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thinking habit;cultivation methods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8-0168-67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18.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