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唐劍鋒
有問責才有負責
文丨 唐劍鋒
“問責”是為了落實領導干部責任擔當,是為了讓領導干部對工作認真,將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事業(yè)負責落到實處。關(guān)鍵要表現(xiàn)在“平常時間能看得出來,關(guān)鍵時刻能沖得出來,危難時刻能豁得出來”。
中共中央政治局6月28日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中國共產(chǎn)黨問責條例》。會議認為,“問責條例”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利器。條例貫徹黨章,堅持問題導向,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維護黨的紀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開展“問責”。
擔當就是負責,擔當就是履職,擔當就是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干部就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干多大事業(yè),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當官不想干事,只想攬權(quán)不想擔責,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意氣風發(fā)、滿腔熱情干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問責”的目的,在于落實責任擔當,在于盡為官當為之責,在于“有權(quán)就有責,權(quán)責要對等。”
有人說:“問責條例”是一個“緊箍咒”。如果真是一個“緊箍咒”的話,也只是為官不為者頭上的“緊箍咒”,也只是懶政懈怠者頭上的“緊箍咒”,也只是無視黨內(nèi)規(guī)矩者頭上的“緊箍咒”。而對于擔當者來說,卻是干事有為的路徑,卻是“始終保持工作熱情和激情”的路徑,卻是始終保持“意氣風發(fā)、滿腔熱情”履好職、盡好責的路徑。作為領導干部,只有為人民服務,擔當起應擔當?shù)呢熑?,才叫履職盡責,這也是習近平總書記為黨員領導干部早就刻畫出的“擔當?shù)拙€”。有了“問責條例”,才能確保領導干部將“擔當?shù)拙€”進行到底。
“問責”是為了落實領導干部責任擔當,是為了讓領導干部對工作認真,將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事業(yè)負責落到實處。關(guān)鍵要表現(xiàn)在“平常時間能看得出來,關(guān)鍵時刻能沖得出來,危難時刻能豁得出來”。守住這樣一條“擔當?shù)拙€”,你才能擔當起“責任重于泰山”擔子,你才能把“對黨忠誠”表現(xiàn)在擔當上,你才能把“心中有民”銘記在心里,你才能把做好工作變成終生追求,你才能盡到“在其位、謀其政”之責,你才能在實現(xiàn)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始終保持“意氣風發(fā)、滿腔熱情”。
用“問責”激發(fā)干勁兒,激發(fā)工作熱情,激發(fā)負責精神,是守住“擔當?shù)拙€”的可靠保障。人最容易懈怠。尤其是工作了一段時間之后,工作小有成就,自己卻沒有得到提拔;尤其是一項工作開展了很長時間,依然還要繼續(xù)開展時;尤其是情況熟悉之后,工作開展的很順利;尤其是日復一日,重復同一項工作時;你還能不能保持初始時期的工作熱情?你還有沒有工作開始時的干勁兒?不能說不是一個考驗。如果沒有“問責條例”,很可能就會懈怠。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就制定《中國共產(chǎn)黨問責條例》指出:“制定問責條例就是要把利劍高懸起來,告誡和警示全黨,黨中央對問責是動真格的,黨的領導干部不擔當、不負責就要被追責?!敝袊ù髮W副校長馬懷德說:“此前中共黨內(nèi)也有諸多問責制度,但是,就執(zhí)行效果來看,問責存在不平衡、不主動現(xiàn)象,影響問責的嚴肅性和有效性,一些領導干部不作為、亂作為、不擔當?shù)默F(xiàn)象突出?!边@次,注重“堅持了問題導向”。
有“問責”才有負責。沒有“問責”,沒有嚴肅認真公平公正的“問責”,負責只能是“出彩”的工具,“從嚴”也會蒼白無力,甚至導致“從嚴治黨”成為“中看不中吃”的“盆景”?!皢栘煛薄氨啤蹦阖撠煛!皢栘煛?,是“充分調(diào)動廣大干部積極性,不斷提升工作精氣神”和“敢于擔當”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