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貴 :身殘志堅 扶貧濟困
創(chuàng)業(yè)名片:
楊秀貴,女,43歲,仡佬族,貴州鳳岡縣人,現任鳳岡縣秀姑茶業(yè)有限公司總經理。榮獲全國婦聯第二屆“女性創(chuàng)業(yè)之星”、遵義市第一屆“女性創(chuàng)業(yè)榜樣”稱號。
創(chuàng)業(yè)故事:
“最美家庭之星”、“農村科技致富女能手”、“自強殘疾人”……當所有殊榮集于一身,注定她走的是一條坎坷人生路。
那是1975年的冬天,一場意外不幸降臨在楊秀貴頭上,致使她左腿和左手嚴重燒傷。由于家境貧寒,沒有更多錢用于康復治療,至今她的左手不能自由曲伸,身體留下一大塊永遠的疤痕。初中畢業(yè)后,為減輕家庭的負擔,回家務農,成為父母勞作的好幫手。
21歲那年,楊秀貴與田壩村的張成友結為夫妻?;楹笏诺弥?,丈夫也身帶殘疾,還有輕度的智障。緣分天注定,苦難共同渡,楊秀貴暗下決心,決不做生活中的廢人。1998年,她將一雙兒女托付給父母,帶著丈夫遠赴浙江打工。夫妻倆省吃儉用,同甘共苦,相濡以沫,10年積攢了一筆資金。
2008年,田壩茶產業(yè)迎來了大發(fā)展,得知這一消息,夫妻倆回到家鄉(xiāng),在田壩新村購買土地,用多年的積蓄修建一棟房子。
由于資金短缺,請不起制茶師傅,她決定外出取經學藝,從殺青、揉捻、定型、脫毫、提香,加工高峰時常常通宵達旦。幾個月下來她瘦了近十斤。然而,她卻掌握了多款制茶的本領,成為田壩村的第一個女制茶師。學藝歸來,有好幾家茶廠高薪請她去當制茶師,她毅然拒絕了,因為她學藝的目的就是要辦自己的加工廠。2010年,她東拼西湊到3萬元錢,把自家房屋改成加工車間,購買機器設備開始茶葉加工,注冊鳳岡縣成友茶葉加工廠,成為全縣唯一一家殘疾人微型茶企業(yè)。
為了節(jié)省開支,她手把手教丈夫和兒子制茶技藝,女兒放學回來也幫忙搭手。她制作的茶葉從色、香、味、質、形都是上乘的,價格合理,深受省內外客戶歡迎。2011年,她的加工廠收益達30余萬元。挖到“第一桶金”后,她著手成立鳳岡縣秀姑茶業(yè)有限公司,同時成功申報了茶葉商標“秀姑”和“翠意獨衷”品牌。為拓寬市場銷售渠道,她自己購買電腦,自學電腦程序,建立起網上銷售平臺,2013年實現年產值近200萬元。
為做大規(guī)模,做強品牌,2014年,她投資300多萬元擴大規(guī)模,廠房面積達6800平方米,以合作社的形式發(fā)展茶園面積6000畝。公司現有員工168人,其中女員工120人,殘疾婦女12人。輻射帶動就業(yè)2600人左右。2014年,公司實現產值2300萬元。
身上有傷才知道別人的痛,對家庭她總是抱之以愛心和信心,對智障丈夫他總是不離不棄,對孤寡老人、殘疾人、留守兒童、困難家庭和弱勢群體她總是深表同情。永安鎮(zhèn)福利院66歲的張德仁老人,癱瘓不能行走。每逢節(jié)假日她就到福利院去幫他洗衣被、剪指甲,老人生日的時候,她就買上蛋糕和新衣服去給老人過生日,張德仁逢人就夸她。得知楊誠誠姑娘是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孩子后,她經常給小姑娘買學習用具、衣服、鞋襪等,誠誠特別爭氣,讀書用心,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幾年來,遵義桃溪寺福利院,永安鎮(zhèn)福利院的20多個殘疾兒童、失學兒童、孤寡老人接受她的捐贈額達6萬余元。楊秀貴說,隨著企業(yè)的不斷做大,她將幫助更多的弱勢群體擺脫困境。
除了幫助鄉(xiāng)親們就業(yè),楊秀貴還幫助3個殘疾人辦起了加工廠。談及今后的打算,她說:一是修建賓館,打造茶旅一體化,增加就業(yè)崗位;二是新增茶園基地800畝,種植食用玫瑰,新增管理人才和種植勞動力崗位30人;三是擴大茶葉加工規(guī)模,上新生產線開發(fā)新品種茶葉,公司年產量達1000噸以上;四是開辟鳳岡縣秀姑茶業(yè)有限公司茶葉專賣店,擬在省外新開辟秀姑牌茶葉專賣店10個,預計需要婦女工人崗位18人。
談到基地如何帶動當地婦女發(fā)展及婦女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時,楊秀貴表示,將定期舉辦業(yè)務技能培訓。一方面,分期分批選派文化素質較高、接受能力較強的部分員工參加茶葉職業(yè)技術學校短期培訓,熟練掌握鋅硒茶生產、加工、研發(fā)、銷售等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另一方面,聘請有關專家、能手到現場指導和培訓,全面提高員工的生產技術和能力,加強市場觀念培訓,規(guī)劃制定以鋅硒特色為品牌、有機食品為標準的高起點高標準茶葉產品的發(fā)展目標,作為參與市場競爭的發(fā)展方向,以增強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