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摘 要】小學階段的學習,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預習、學習以及復習。而在這三個階段中,預習關系著整個學習的基調。從小學語文的角度來看,預習又有其他的意義。作為語文教師,應當從語文的全局角度考慮,有意識地在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預習習慣。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當注意方法,避免對學生產生一些其他的影響。本文將從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實例出發(fā),具體分析如何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
【關鍵詞】語文 小學 課前預習
從當前的學生情況來看,學生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并且每個學生對預習的理解也有所不同。為了保證教學方案的有效性,教師應當根據學生的情況制定計劃。培養(yǎng)計劃應當以學生情況為依據,制定過程也應該遵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其次,習慣是長期重復的結果,這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為學生植入預習的相關思想。在潛移默化中,學生便可以獲得理想的預習效果。最后,為了讓學生的預習更加具有效率,教師可以為學生的預習提供一些引導或幫助。
一、從學生的需求著手,保證培養(yǎng)計劃的高效性
由于每個學生自身的經歷不同,他們對預習的理解也存在差異。這種情況為教師的培養(yǎng)計劃帶來了挑戰(zhàn),因為教師無法兼顧學生的需求。為解決這種困難,教師應當從另一個角度解決問題。首先,教師應當讓每個學生從一個新的角度認識預習,了解預習這個步驟對學習的重要性。當每個學生共同出于一個平臺,這樣教師便可以對學生使用相同的培養(yǎng)計劃。其次,習慣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來培養(yǎng),因此教師一定要保證培養(yǎng)計劃的正確性。若是難以達到這個需求,教師也可以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地檢驗培養(yǎng)計劃的正確性,同時在檢驗中進行糾正,這樣也可以保證教學計劃的正確性。
最后,預習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一個長期的訓練,而小學生普遍缺乏耐心,如何讓學生保持高度的熱情也是教師需要考慮的問題。筆者建議,教師的培養(yǎng)計劃應當張弛有度,讓學生在這種節(jié)奏中找到一種頻率,這對整個語文學習都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預習是一個發(fā)生在課堂以外的活動,因此教師不應該在教學中花費過多的時間。當這個過程與正常的教學發(fā)生沖突的時候,教師要能夠正確地作出取舍,一切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要想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它的重要性,同時教給學生正確的預習方法。
二、向學生傳授正確地預習思想,以達到理想的預習效果
思想是行動的指導,同樣的,預習也需要這種思維的引導。在小學生的認知中,教師是學生最大的學習依賴,因此教師有責任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思維。值得一提的是,思維的形成應當依靠學生自身的努力,而教師的幫助應當成為一種輔助,而不是直接向學生灌輸某種思維。所謂的預習思想,也是一種預習的方法。教師要從預習的目的著手,學生應當首先認識到這個學習步驟對教學的積極影響。其次,在不同的學習目的中,預習的方法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學習《登鸛雀樓》這首唐詩的時候,預習工作應當包括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詩人的創(chuàng)作風格等等,這是詩歌預習的一般方法。它和其他形式文章的預習方式是存在差異的,例如《一株紫丁香》這篇文章,學生則應該從紫丁香的特點著手,進而掌握整篇文章的脈絡。
從這種情況來看,不同類型的文章需要不同形式的預習方法,相應地教師便要讓學生掌握不同的思想。上文所述的引導,是指教師要在學生的原有認知中,加以引導和幫助。預習畢竟是學生自主完成的學習活動,教師要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預習方法。教師應該留給學生一些自我發(fā)揮的空間,教師只需在課堂中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并在適當時機給予一些點評和建議。這種方式應當成為一種基本的培養(yǎng)方式。
三、教師要準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幫助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雖然學生對教師存在較大的依賴,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預習本就是學生自主完成的任務,因此教師不應該為學生提供過多的幫助,應當留給學生足夠的學習時間。在培養(yǎng)預習習慣的時候,教師便要讓學生形成一些主觀的認識,同時加強學生的主人公意識,培養(yǎng)他們對知識的熱情與渴望。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的角色也發(fā)生了一些轉變。在以往的課堂中,教師掌控整個學習進程,而在如今的環(huán)境中,教師則要在適當的時機為學生提供幫助。換言之,教師不應該過多地影響學生的預習,這是因為學生最后要形成自主預習的習慣,教師的幫助或者干涉都會影響這個進程。在課堂中,教師可以用課堂互動的方式檢驗學生的預習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注意收集學生的情況,總結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問題,以便集中解決。同時,互動的形式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要及時地適應自身的角色改變。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這需要教師和學生不懈地堅持,教師還應該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毅力,以便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一些反饋。
【結 語】
課前預習是一個良好的習慣,因此教師要盡早地幫助學生養(yǎng)成這種習慣。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此類習慣之時,教師應當從學生的具體情況著手,以便作為預習計劃的依據。其次,教師還應該傳授學生科學的預習方法,并在長期的訓練中及時總結經驗。最后,教師還應該為學生提供適時的幫助,這是考慮到學生自身的情況。良好的習慣來源于長期的堅持,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具有較強的毅力。
【參考文獻】
【1】王忠,羅文熙.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策略——課前預習【J】.教育革新,2011(2)
【2】蔣紅平.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前有效預習方法探微【J】.教育藝術,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