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菁
(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淄博 255049)
?
領導倫理的基本內涵及其建設原則
楊菁
(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山東 淄博 255049)
摘要:在一個領導行為中,無論是領導者進行決策,還是與下屬互動過程中都越來越注意倫理的重要性。文章首先介紹了領導倫理的基本內涵,在此基礎上分析了領導倫理的影響因素以及相應的管理特征,最后重點指出在領導活動實踐過程中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組織建設原則。
關鍵詞:領導倫理;基本內涵;道德;原則
領導倫理是指組織領導者借由良好的品德修養(yǎng),以高度的責任感與服務精神,秉承關懷、公平、公正與誠實的行為和態(tài)度,成為組織成員仿效的典范,影響組織成員建立自身對組織的責任感和道德價值觀,進而心甘情愿為組織目標努力奉獻的領導方式。它是由一系列的個人特征和行為組成,通過建立和諧、發(fā)展的倫理環(huán)境和實施積極、進取的管理行為, 在具體的管理實踐中不斷提升領導者個人和組織成員的自身素質, 逐步實現(xiàn)從領導者到被領導者全面的倫理價值觀念轉換和升級, 在建立良好的領導、成員間關系的基礎上提高組織領導效率。
(一)情境因素。一是道德角色模范。部屬通過觀察一個領導者的道德示范行為及其后果,從而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并將領導者的行為作為今后自己效仿的藍本。二是工作倫理情境。領導倫理在該組織文化背景下,受道德環(huán)境、倫理氣候或道德文化制約,相關領導者的符合倫理標準的決策和行為是否與組織氛圍一致,對領導者在組織中的行為和決策起著決定作用。三是自我道德意識。個人的倫理道德意識被認為是影響一個人決策行為的重要因素。
(二)個人特質素質因素。學者們在系統(tǒng)地提出領導倫理概念的過程中強調了很多領導倫理應該具有的特點。例如,誠實、公平正直、富有同情心、有原則、與員工交流道德問題、強調道德標準、以身作則等,以上這些個人特質因素會加強其被認為是倫理型領導的吸引力和可信性。道德自律、道德附屬以及道德自主權3個方面的品質有益于領導倫理行為的發(fā)展。如果領導者可以為了更好的社會利益而抑制自我的需求,時刻意識到恪守對他人的承諾比獲得自己的利益更重要,具有自由地進行合乎道德規(guī)范決策的能力,那么會更容易引起成員的注意,并在雙向溝通中影響成員的道德決策,展現(xiàn)出領導倫理行為。
(一)動機激勵。領導倫理中的動機激勵為企業(yè)員工提供共享目標的意義和所從事工作的挑戰(zhàn)。它的動機激勵目標主要集中于積極的一面---和諧、仁愛、敬業(yè)等。通過真正的組織授權以實現(xiàn)動機激勵, 在這里, 組織授權已經超過了員工參與的范圍, 其動機激勵為企業(yè)員工提供了新的從轉換和自我實現(xiàn)的內容。
(二)思維啟發(fā)。領導倫理中的思維啟發(fā)結合了境況評估、前景預期和模式應用等過程中的開放動力機制,通過領導者正確的指導思想和中肯的工作行為維護和提高組織成員的根本利益和滿意程度, 并最終帶來組織成員倫理價值觀念的轉變。因此,領導倫理可以通過領導者與組織成員間物質利益與精神需求的雙重結合為組織成員的開放性思維帶來更大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
(三)個性發(fā)展。領導倫理強調利他主義的必要性,它認為每位成員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并為其提供訓練、指導和發(fā)展機會。通過鼓勵普通成員向領導層發(fā)展, 提供各種實際支持以提高成員個人競爭能力和獲得成功的機會, 維護成員的現(xiàn)實利益并提供非常務實的共享目標,在實現(xiàn)組織發(fā)展的同時,提高自身修養(yǎng)從而達到自我完善。
領導倫理要求領導活動在道德方面具有合法性, 這要求領導者在組織內形成良好的組織倫理氣氛, 向組織成員傳達組織的倫理價值觀, 并在日常的管理活動中貫徹執(zhí)行。
(一)建立清晰的道德行為的期望。領導者清晰地劃分道德問題和界定道德行為有助于減少道德問題的模糊性,從而形成組織倫理氣氛的正確方向。因此, 許多組織選擇道德培訓的方式, 為員工提供了系統(tǒng)的組織倫理學習過程,介紹組織的道德價值觀和相關政策, 通過角色模仿和訓練等活動, 使成員有機會在工作中運用這些倫理價值觀。在成員的組織社會化過程中, 尤其要注意傳遞這種道德行為期望, 因此而加強了組織的倫理氣氛。首先,通過社會化過程, 新成員知道了組織所奉行的道德價值觀和組織價值系統(tǒng)所鼓勵的行為。其次, 社會化過程會改變新成員的個人價值觀。密集的社會化過程和連續(xù)的、固定的社會化技巧會改變個人的價值觀體系,使個人的價值觀與組織的價值觀更加一致。
(二)提供關于道德行為的反饋、指導和支持。對道德行為的具體方面的反饋會減少道德事件的模糊性, 提高成員之間的道德意識。這些活動表示組織支持這些道德行為并期望成員按照這種方式解決問題。作為一個指導者, 領導者應該在道德價值觀方面為其下屬做出全面的指導和指示, 強調成員如何處理道德問題, 并關注下屬在具體活動中的表現(xiàn), 進行道德問題處理的反饋。
(三)意識到并且獎勵那些支持組織價值觀念的行為。在組織成員招聘、發(fā)展和解雇等過程中強調道德行為和道德價值觀等方面有助于成員認識到道德行為的重要性。通過建立與道德價值觀相一致的獎勵體系來強調價值觀和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性。及時對道德行為進行獎勵和對不道德行為進行懲罰,會加深組織成員對組織道德的認識, 把組織的倫理價值貫徹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 逐漸使個人的倫理價值觀和組織的倫理價值觀達成一致。
參考文獻:
[1]張笑峰,席酉民 倫理型領導:起源、維度、作用與啟示[J] 管理學報 2014.1
[2]侯亞丁 倫理型領導管理特征與管理實踐[J] 科技管理研究2010.12
[3]范麗群,石金濤,周祖城 倫理型領導探討[J]理論探討 2006.1
[4]潘清泉,韋慧民 倫理型領導機器影響機制研究評介與啟示[J] 商業(yè)經濟與管理 2014.2
[5]韓勇 倫理型領導:領導科學研究的新視角[J] 學科建設 2010.5
[6]張海麗,楊從杰 倫理型領導:內涵、維度與作用[J] 科技管理研究 2011.7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7-0132-01
作者簡介:楊菁(1989—),女,漢族,山東滕州人,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