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紅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對于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學習探究性有了較高的要求,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主的語文教學方法對于高年級語文教學效果的發(fā)揮已經(jīng)存在一定的阻礙性。因此文章結合現(xiàn)階段教學情況,以新課改為背景探究高年級語文自主教學。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高年級教學;自主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6-0099-01
新課程改革以學生素質教育與自主探究為主題,力求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與探究性,進而以學習方法的教授為主線,不斷提升學生學習能力以及知識應用能力。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法雖然能夠保障教學穩(wěn)定開展,但由于個性化的學習需求無法得到有效的滿足,因此現(xiàn)階段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一線的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高年級語文教學的實際,在學生現(xiàn)有的語文學習基礎上,積極開展自主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與學習能力,進而促進語文教學的水平的不斷提升。
1.小學高年級語文開展自主教學的必要條件
文章在本節(jié)首先結合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的實際狀態(tài),探究小學高年級語文開展自主教學的必要條件,進而以教學經(jīng)驗和實際情況為依據(jù),為探究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高年級語文自主教學提供必要的參考。
1.1 學生知識儲備的積累是高年級語文自主教學開展的前提條件。小學高年級語文自主教學的開展注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發(fā)揮,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課程的引導來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知識探究以及互動交流,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課程的進行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學生知識儲備的積累是自主教學開展的前提條件。
1.2 有效的課堂安排是高年級語文自主教學開展的必要條件。課堂是知識傳播的基本平臺,在新課改背景下,課堂教學的重要性不僅沒有減弱,反而對小學高年語文教學效果的發(fā)揮起著最為關鍵的作用。通過開放式教學課堂的構建,通過課堂中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小組學習,語文課程教學效果才能有效的發(fā)揮出來。因此有效的課堂安排是高年級語文自主教學開展的必要條件。
1.3 師生交流與共同進步是自主教學開展的重要保障。師生充分交流可以保障教師對于學生的有效了解,進而以個性化的教學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進步。同時師生充分交流也能保障學生及時的向教師反饋自己的學習動態(tài),并就相關問題與教師進行深入的探討,進而提升課程學習的深度。這些雙方面的影響為小學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2.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高年級語文自主教學
根據(jù)文章之前的分析,現(xiàn)階段在學生有效知識儲備的前提下,在開放式課堂開展的情況下,在師生充分交流的過程中,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高年級語文自主教學才能有效的開展起來。因此文章在本節(jié),以小學自主教學開展的必要條件為參考,探究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高年級語文自主教學。
2.1 夯實學生語文知識基礎,為自主教學設定良好前提。高年級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學習有了一定的認知,語文自主教學在高年級階段開展起來有了一定的前提基礎,但如果學生的基礎不扎實,語文基礎詞匯、基本語法知識的積累仍然非常的欠缺,則在開展語文自主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無法有效的發(fā)揮出來,整個課程教學效果的發(fā)揮會大打折扣。因此在自主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首先要根據(jù)學生前期的學習的情況,積極的幫助學生回顧已有的學習成果,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儲備,進而保障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
2.2 積極組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課堂,指導學生進行小組探究學習。語文自主教學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是在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下積極的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促進學生課程參與的程度以及對知識的探究深度。因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方式,積極構建以學生為主的新教學課堂,以問題引導、課堂討論、小組探究等方式不斷的推動學生發(fā)揮其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進而再以學生為主體推動自主教學的有效開展,保障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以及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化。
以《負荊請罪》的課程教學為例,為了使得學生能夠更好的掌握課文的內(nèi)容,體會故事所蘊含的哲理,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以小組探究學習為基礎,指導學生進行話劇表演。通過課堂教學時間,學生可以按照課文的內(nèi)容編排劇本、制作道具、分配角色、排練話劇,進而以話劇表演比賽的形式在班級中交流自己課文學習的收獲。通過這種探究學習的方式,學生不僅能夠深入的感受課文的內(nèi)容,同時還能加強自己語文寫作的能力。
2.3 構建有效的平臺,推動師生課堂課后交流,保障師生探究的有效開展?,F(xiàn)階段由于小學教師的權威性,學生與教師之間仍然有著明顯的隔閡,師生交流的缺乏使得教師對于學生的了解存在偏差,而學生的學習需求也無法有效的表達出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語文活動的形式來強化師生之間的有效交流。高年級學生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對于古詩有了一定的積累,同時對于古詩情感的表達方式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與兄弟班級對接,組織古詩朗誦比賽等團體性活動,以教師為評委,對各個"參賽選手"的表現(xiàn)進行現(xiàn)場點評,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作出指導。最終再以優(yōu)勝獎評選的形式鼓勵優(yōu)秀的學生再接再厲,為高年級學生語文學習樹立榜樣,激勵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通過活動平臺,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更加密切,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把握更加的準確,而同時,在自主教學過程中,學生之間也能更好的互相影響,進而促進對學習成果的不斷探究,為班級總體語文水平的提升提供更好的推動力。
3.結束語:
文章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實際情況,整理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自主教學開展的必要條件,文章認為學生學習基礎積累、有效的課堂安排、合理的師生交流是自主教學開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對于小學語文自主教學效果的發(fā)揮有著顯著的影響,因此在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的指導學生夯實自己的語文學習基礎,并積極的構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課堂,指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小組探究,同時搭建有效的交流平臺保障師生的充分交流,最終推動高年級語文自主教學的有效開展,實現(xiàn)語文教學效果的充分發(fā)揮。
參考文獻:
[1] 方迎.新課改理念下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5,13:83.
[2] 臺艷麗.新課改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方法探析[J].學周刊,2014,33: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