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健郭亞莉
(1 濰坊市坊子區(qū)社會保險事業(yè)管理中心,山東 濰坊 261206;2 濰坊市坊子區(qū)人民醫(yī)院,山東 濰坊 261206)
?
冠心病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療的療效比較
于 健1郭亞莉2
(1 濰坊市坊子區(qū)社會保險事業(yè)管理中心,山東 濰坊 261206;2 濰坊市坊子區(qū)人民醫(yī)院,山東 濰坊 261206)
【摘要】目的 比較冠心病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療的療效。方法 選取10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入院治療前隨機進行分組 ;所有患者均按照冠心病標準治療原則治療,對照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療,而觀察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療。結(jié)果 觀察組與對照組治療前血TG、HDL-C、LDL-C、TC、vWF、6-酮-PGF1α、Fg及PAI-1表達水平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血TG、LDL-C、TC、vWF、Fg及PAI-1表達水平顯著下降(P<0.05),6-酮-PGF1α及HDL-C表達水平顯著上升(P<0.05),但觀察組治療前后的血TG、HDL-C、LDL-C、TC、vWF、6-酮-PGF1α、Fg及PAI-1表達水平改善程度大于對照組(P<0.05)。結(jié)論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的表達水平,但瑞舒伐他汀的治療效果比阿托伐他汀更好。
【關(guān)鍵詞】冠心病;瑞舒伐他??;阿托伐他汀
冠心病是指患者體內(nèi)脂類物質(zhì)代謝紊亂造成的高血脂,導(dǎo)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順應(yīng)性下降及管腔狹窄或閉塞,導(dǎo)致心肌缺血、缺氧等心血管循環(huán)障礙性心臟?。?]。對于持續(xù)性高血脂的冠心病患者血管內(nèi)壁順從性降低及血流動力學(xué)改變,可導(dǎo)致患者出現(xiàn)血栓前狀態(tài)。為進一步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脂表達水平,本研究將比較冠心病采用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治療的療效,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4月至2014年8月,我院心血管內(nèi)科治療的100例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進行分組;觀察組5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25例;年齡范圍45.7~72.8歲,平均年齡(64.4±6.1)歲;根據(jù)NYHA的心功能分級,Ⅱ級32例、Ⅲ級18例;對照組50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齡范圍44.7~71.9歲、平均年齡(65.5± 5.8)歲;根據(jù)NYHA的心功能分級,Ⅱ級30例、Ⅲ級2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tǒng)計學(xué)差異(P>0.05)。
1.2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均按照冠心病標準治療原則治療,服用噻嗪類利尿劑、血管擴張劑、正性心肌力藥物、抗醛固酮制劑及β受體阻滯劑,所有藥物使用或停藥過程,均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多;對照組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療,10~20 mg,每天1次;觀察組采用瑞舒伐他汀治療,20~40 mg,每天1次。
1.3 療效觀察指標: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總膽固醇(TC)、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6-酮-前列素F1α(6-酮-PGF1α)、纖維蛋白原(Fg)、I型纖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
1.4 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2.0軟件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使用(± 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表達水平改善情況對比:觀察組治療前后血TG、HDL-C、LDL-C、TC表達水平改善程度顯著大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表達水平改善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表達水平改善情況對比(±s)
類別 對照組 觀察組 t P TG(mmol/L) 治療前 4.02±1.19 4.03±1.22 9.745 0.067治療后 2.97±0.49 1.22±0.41 13.016 0.043 HDL-C(mmol/L) 治療前 1.20±0.19 1.21±0.22 7.478 0.121治療后 1.28±0.22 1.37±0.36 13.684 0.041 LDL-C(mmol/L) 治療前 4.90±0.49 4.88±0.51 8.742 0.085治療后 3.67±0.61 2.11±0.45 14.726 0.038 TC(mmol/L) 治療前 7.60±1.70 7.45±1.62 11.01 0.074治療后 566±1.66 4.32±1.61 14.647 0.036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栓事件分子標志物表達水平改善情況對比:觀察組治療前后血vWF、6-酮-PGF1α、Fg及PAI-1表達水平改善程度顯著大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具有統(tǒng)計學(xué)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栓事件分子標志物表達水平改善情況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栓事件分子標志物表達水平改善情況對比(±s)
類別 對照組 觀察組 tP vWF(%) 治療前 177.4±20.14 173.7±19.779.471 0.068治療后 124.8±20.36 96.68±11.14 13.478 0.044 6-酮-PGF1α(pg/L)治療前 49.74±19.70 50.60±18.70 7.521 0.113治療后 65.80±22.40 76.20±28.80 14.023 0.042 Fg (mg/dL) 治療前 534.2±98.87 533.6±99.14 8.661 0.088治療后 504.4±92.47 498.9±88.74 14.748 0.039 PAI-1((ng/mL) 治療前 50.47±5.247 50.28±5.124 10.145 0.079治療后 38.74±3.640 22.47±2.948 13.695 0.041
冠心病患者處于血栓前狀態(tài),血脂及血栓事件分子標志物均顯著高于生理水平。LDL-C水平升高,是CHF發(fā)展的啟動因素,可提高血栓事件分子標志物的表達水平,誘發(fā)血栓事件。冠心病嚴重程度與vWF濃度呈正相關(guān)性,vWF在血管內(nèi)壁受損后加速血小板的聚焦,促進血栓的形成[2]。由于6-酮-PGF1α具有抑制TXB2的形成及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6-酮-PGF1α在血栓前狀態(tài)時合成分泌受抑制。Fg直接參與凝血過程,增加全血黏稠度及降低血管內(nèi)壁的順應(yīng)力。PAI-1是抑制t-PA活性的主影響因子,導(dǎo)致t-PA清除血管內(nèi)壁纖維蛋白及改善血流動力學(xué)功能缺失[3]。對此,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的表達水平,可緩解冠心病病情的發(fā)展。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屬于他汀類降脂藥,具有HMG-CoA還原酶抑制活性,在調(diào)節(jié)血脂的合成代謝改善血栓前狀態(tài)具有多效性,如降低血脂水平、穩(wěn)定血管內(nèi)壁黏附斑塊、抑制炎性反應(yīng)、消除氧化自由基、逆轉(zhuǎn)動脈粥樣硬化及提高心肌的代償能力。但不同類別的他汀類藥物具有不同的臨床療效,調(diào)節(jié)血脂代謝及降低血栓形成標志物表達水平的臨床療效不同。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前后血TG、HDL-C、LDL-C、TC表達水平改善程度顯著大于對照組;提示瑞舒伐他汀抑制血脂的合成,促進血脂的代謝及提高HDL-C表達水平的臨床療效比阿托伐他汀更好。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前后血vWF、 6-酮-PGF1α、Fg及PAI-1表達水平改善程度顯著大于對照組;提示瑞舒伐他汀比阿托伐他汀,在降低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的表達水平,預(yù)防血栓形成更具有臨床可行性。
綜上所述,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降低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血栓前狀態(tài)標志物的表達水平,但瑞舒伐他汀的治療效果比阿托伐他汀更好。
參考文獻
[1] 楊文,劉潔云,秦雷,等.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療效對比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xué),2013,16(6):621-623.
[2] 吳保軍.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療效對比研究[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14(36):28-29.
[3] 劉一鳴,潘杰鋒,呂靜,等.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的療效對比研究[J].吉林醫(yī)學(xué),2014,35(8):1645-1646.
中圖分類號:R541.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194(2016)02-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