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信使使團在赴日過程中留下了約四十種類似出使日記的有關(guān)文獻,以及大量的筆談唱酬等。這一龐大的文獻資料是研究朝鮮與日本近世政治、文化等關(guān)系的重要史料。林羅山是德川幕府初期日本對朝外交上的重要人物,本篇主要以朝鮮通信使的使行錄為中心,考察了通信使對林羅山的評價,對這一問題的研究,有助于深刻認識古代東亞國際關(guān)系的豐富特征。
【關(guān)鍵詞】朝鮮通信使;使行錄;林羅山;形象研究
一、前言
自慶長十二(1607)年林羅山正式出仕幕府后,前幾年主要工作還是為德川家康侍講儒學典籍,以及管理“駿府文庫”的書籍等,后期漸漸深得德川家康的信任,開始參與起草外交文書及監(jiān)管開印《大藏一覽》和《群書治要》等工作。
二、1636年丙子?寬永通信使有關(guān)林羅山的記錄
寬永十三(1636)年,對馬島正式請求朝鮮派出通信使,其名義是賀日本“泰平”。朝鮮于同年八月派出了以任絖為正使、金世濂為副使、黃?為從事官,總成員達475人的龐大使團,這是日朝兩國復(fù)交后第一個冠以“通信使”之名的朝鮮使團,也標志著日朝邦交的全面正?;6@一年林羅山也一躍成為掌握起草外交文書實權(quán)、負責通信使接待的顯赫人物,與朝鮮通信使節(jié)有了更多直接交流的機會。在1636年朝鮮通信使的使行錄中也可看到林羅山活躍的身影,較之1617年僅是從事官使行錄中的寥寥幾筆帶過,這次不僅篇幅大大增加,包括正使任絖在內(nèi)的三使的使行錄中分別都出現(xiàn)了林羅山有關(guān)的記事。
1.任絖《丙子日本日記》中有關(guān)林羅山的記錄。首先來看正使任絖《丙子日本日記》中所記載的林羅山:
晴,留本誓寺,四更行大行王妃小詳望哭禮,朝義成及兩僧入謁,關(guān)白問使臣職秩,玄召以五等職名對。道春乃言曰:“島主之欺罔,朝鮮之薄待,到此益現(xiàn)矣。今此通政通訊,與前使臣制秩,少無異同。且洪喜男,以嘉善為其從官,亦怪事也,吾當往詰焉”…則道春等辭氣勃勃,旁若無人,喜男力辭而痛折之。道春等既還,義成兩僧,仍留來見曰:“道春兄弟,與大炊同心,每事生梗如此,極可悶也”云。
從任絖的記錄中可知,林羅山在得知三使官的官位后,發(fā)現(xiàn)正使任絖和副使金世濂為正三品堂上通政大夫、從事官黃?為正三品堂下通訊大夫,而僅為堂下通事的洪喜男反而官從二品嘉善大夫,位居三使官之上。林羅山對此倍感疑惑,甚至懷疑是朝鮮國輕視日本而故意為之,于是直接訪問使館,欲向朝鮮通信使抗議。在任絖眼中,前來抗議的林羅山“辭氣勃勃,旁若無人”,態(tài)度絕對算不上恭敬,而與林羅山進行爭辯的洪喜男雖“力辭而痛折之”,但事態(tài)也并沒有再上升一步了,至此可以看作是任絖記錄中林羅山與寬永通信使間的第一次正面沖突。
2.金世濂《海槎錄》中有關(guān)林羅山的記錄。此外,除卻政治上的交涉,寬永十三(1636)年林羅山與副使金世濂、隨屬詩學教官權(quán)侙、文弘績還進行過筆談交流。其中,與金世濂有關(guān)性理學的筆談問答是林羅山與朝鮮通信使進行的第一次圍繞朱子學進行的交流。筆談情形如下:
是日道春至,拈出經(jīng)史中難解處六十余條,以問書畫,文辭燦然可觀,遂答之,又論理氣先后,四端七情之分,往復(fù)三四,辯論不已,辭若小屈,乃曰:“李退溪、奇高峯所論盡好,高峯之說較勝”……余答曰:“其工夫梯級,則自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圣人之道,俱在方冊,歸而求之,自可得師”。
三、結(jié)語
林羅山以“柳川一件”為契機一躍成為掌握起草外交文書實權(quán)、負責通信使接待的顯赫人物,在幕府的地位也大幅度上升,但林羅山為了實現(xiàn)在對朝外交上建立起對等外交關(guān)系這一目標,在具體場合上,并沒有考慮到朝鮮通信使的立場和民族感情,結(jié)果不僅在幕府內(nèi)部招致反感,也與朝鮮通信使失和,給朝鮮使節(jié)留下固執(zhí)、蠻橫無禮等負面印象。在文化交流方面,通信使通過與林羅山的書信交流和筆談唱和,對日本的儒學發(fā)展情況有了新的認識,但在初期,通信使更在意的是林羅山僧侶的身份,且“道春”的稱呼也表明通信使并沒有把林羅山看作是正統(tǒng)的儒者,對其學問水平的評價也帶有偏見和輕視的感情色彩。
【參考文獻】
[1]林羅山.林羅山文集[M].東京:京都史跡會編ぺりかん社,1979.
[2]堀勇雄.林羅山[M].東京:吉川弘文館,1964.
[3]鈴木健一.林羅山:書を読みて未だ倦まず[M].京都:ミネルヴァ書房,2012.
[4]鈴木健一.林羅山年譜稿[M].東京:ぺりかん社,1999.
[5]宇野茂彥.叢書?日本の思想家:林羅山?(附)林鵝峰[M].東京:明徳出版社,1992.
[6]揖斐高.江戸幕府と儒學者:林羅山?鵞峰?鳳岡三代の闘い[M].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14.
[7]玉懸博之.日本近世思想史研究[M].東京:ぺりかん社,2008.
[8]石田一良.日本思想大系28:林羅山[M].東京:巖波書店,1975.
[9]荒野泰典.近世日本與東亞[M].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88.
[10]慶暹.慶七松海槎錄.朝鮮通信使文獻選編(第一冊)[M].上海:復(fù)旦大學出版社,2015.
注釋:
[1]任絖《丙子日本日記》:崇禎丙子十二月/初九日己卯。
[2]金世濂《海槎錄》:崇禎丙子十二月/十三日癸未
作者簡介:熊琤(1993.—),女,漢族,籍貫杭州,碩士,浙江工商大學東亞研究院,研究方向:東亞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