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夢蘭
【摘要】進入新世紀之后,經濟全球化和世界一體化的進程不斷推進,我國與外國的聯(lián)系日益緊密和頻繁,英語作為一門國際性語言,使用面越來越廣泛。同時,我國社會各領域也希望從業(yè)人才能掌握一定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中職英語教學不僅要將基本的英語詞匯、語法、句型等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嘗試研究中職英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對策,意在起到拋磚引玉之用。
【關鍵詞】中職英語教學 跨文化交際能力 對策
一、前言
眾所周知,語言是人類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能順利進行跨文化交際。進入21世紀之后,英語這門語言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學校的英語教學也承擔著更為重要的責任。中職院校旨在培養(yǎng)適應生產、管理、服務一線工作的技能型勞動者,在教育系統(tǒng)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然而,我們不能忽視,中職生的英語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學習自制力差,要想培養(yǎng)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需要英語教師精心設計教學。筆者根據(jù)已有的工作經驗,略談幾點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對策,旨在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中職英語教學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對策
1.充分挖掘語言教學材料。目前,中職院校英語教材種類繁多,其中不乏許多好教材——既有中國學者的獨立之作,又有外國專家的原版論著,或是兩者合作。在這些材料中,我們可以讓學生意識到關于不同文化的意象和描述,并且讓學生評估他們自己先前的認識是否與教材中的陳述相符合。比如《中職英語教程》教材中就有許多談論文化內容的文章,如“culture shock”“transnational marriages”等,該教程中每單元還有一個專門的欄目叫做“culture talk”,針對一個特定問題由來自不同背景的人談論在他們各自文化語境中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因此教師可以抓住現(xiàn)有教材中的跨文化因素做足文章,將其利用到極致。比如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介紹外國節(jié)日的內容,為中職生講解Christmas eve(圣誕前夜),Christmas tree(圣誕樹),Christmas card(圣誕卡),Santa Claus(圣誕老人),Christmas carol(圣誕頌歌)等相關文化。針對中職生好動的特點,教師可以邀請學生圍坐一圈,放著Silent night(平安夜)這首歌作為背景音樂,或讓學生自制圣誕卡、裝點圣誕樹,讓他們真正感受圣誕節(jié)的氣氛,在這種良好的氛圍中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2.利用英語傳統(tǒng)媒體和文學作品。英語電影、電視、廣播、報紙、雜志和小說都可以用來作為跨文化能力培養(yǎng)的材料載體。例如文學作品就被廣泛用作語言學習材料,在提升語言能力的同時,“內化”跨文化交流能力。一直以來,如何有效地利用原聲英語電影作為語言教學的媒介都是國內外學者積極研究的問題。筆者認為,包含中國元素的電影作品更是進行跨文化交流教學的絕佳材料,例如《臥虎藏龍》(Crouching Tiger,Hidden Dragon)、《功夫熊貓》(Kung Fu Panda)、《雪花秘扇》(Snow Flower and the Secret Fan)等。這些電影以外國人能夠接受的方式來講述中國故事,讓外國人聽得懂、愿意看。用西方視角講述中國故事,其中的技巧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例如,《功夫熊貓》是中職生喜聞樂見的動畫電影,其以中國國寶——熊貓作為主角,本身就容易吸引學生的興趣。電影中有很多中國文化元素,比如中國風建筑(阿寶居住的房子是木質鏤空窗戶、黃色瓦片屋檐,是典型的中國式建筑)、中國風服飾(阿寶父親穿的是對襟唐裝、龜真人穿的是類似袈裟的服飾),教師可以在教學中為學生介紹外國人是如何認識這些中國文化的,以此培育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3.使用信息技術資源。電子郵件、聊天室、即時信息、基于網(wǎng)絡的互動學習都是信息技術帶給英語教學的一系列便利。這些資源除了可以像傳統(tǒng)資源一樣使用外,還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即使用者參與到了一個真實的跨文化交流過程當中,他們能夠通過“做中學(learning by doing)”這種親身參與式的體驗教學形成跨文化意識并且根據(jù)實際獲得的經驗來反省。中職生可以通過給其他同伴(尤其是處于非中國文化語境的)或者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發(fā)電子郵件或者通過聊天軟件聊天來實現(xiàn)上述過程。目前,我國已經有不少中職院校通過引入與教材配套的網(wǎng)絡學習資源實現(xiàn)了使用信息技術促進中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這套基于網(wǎng)絡的學習系統(tǒng),學生之間可以使用英文完成互發(fā)郵件、即時聊天、互評作業(yè)、自學英語文化等任務,并且將其作為形成性評價的一部分,最終計入期末成績。
4.探索地方文化多樣性。對于缺乏海外經歷的中職生來說,以國內或者地方多元文化作為例子來詮釋跨文化交流可操作性更強,更能與中職生的親身體驗產生共鳴,并且更經濟。中職生發(fā)現(xiàn)不同地方文化群體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并且注意到這些群體之間是怎樣溝通并和諧相處的。以云南技師學院英語課堂教學為例:云南是一個少數(shù)民族眾多的省份,有26個不同民族,由于歷史地理的特殊因素,各民族之間的習俗千差萬別,文化豐富多彩,因此匯聚在一起學習的各民族學生帶來了各種不同的民族文化。這些學生在一起學習、生活的過程中各種文化也在沖擊碰撞和融合,它們之間是如何發(fā)生沖突的,又是如何調和的?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將這些例子帶入課堂,由教師條分縷析,以跨文化交流的視角來解讀這些行為,并將其中可用的經驗、技巧最終推廣到不同語言(英漢)的跨文化交流過程中。云南作為一個民族文化資源非常豐富的省份,意味著跨文化交流的素材也相當豐富。地方的、民族的、宗教的群體(如麗江納西古樂)以特定的主題(音樂)和國際群體(納西古樂愛好者)開展跨文化交流并取得巨大成功,這給中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流提供了重大啟示和鼓舞——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因地制宜,通過充分探索地方文化中的多樣性來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5.引入文化使者。來自英語國家的外教或者有海外經歷的教師都是傳播文化的使者,他們往往有許多關于跨文化交流的鮮活例子,這些經驗可以被用作課堂教學內容。我國中職院??梢試L試開設由外教主講的英語層次課程;筆者也嘗試著將自己較豐富的跨文化交流經驗系統(tǒng)化,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這種與外教或者教師面對面地交流的過程提供了將跨文化交流付諸實踐的機會,同時在交流中獲得的經驗與材料又可以用于課程教學反思,進一步發(fā)展跨文化意識。即使這樣的機會不多,學生和老師也可以將他們的跨文化交流經驗帶入課堂以供討論和反思,例如在多文化背景下協(xié)調關系、化解分歧的能力——當我們與來自不同背景下的同事伙伴合作時,出現(xiàn)誤解、分歧甚至矛盾都是非常正常的,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化解矛盾,增進彼此的關系,什么是在跨文化交流中成功的做法,什么是不成功的做法,我們自己感受如何等等。
三、結語
不管是國際交流,還是中國各民族之間的交往,甚或日常交往,跨文化交流現(xiàn)象都無所不在。因此,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與我們每個人有關。通過中職英語教學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對于幫助學生成長為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世界公民有著重要作用。在語言教學中培養(yǎng)跨文化交流能力需要傳授具體的文化知識、溝通技巧以及對待不同文化的態(tài)度,這些因素與在總體上理解文化、語言和溝通密不可分,同時也決定了參與者在特定情境中能否在足夠程度上注意到英語和多樣的社會文化背景間的動態(tài)關系。“教好”溝通的一個關鍵所在就是對英語使用環(huán)境中的多元語言文化背景的深刻理解,因此在中職英語課堂中,中職生、教師實際上參與到了一個多元語言文化實踐的互動環(huán)境中,教師將在這個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具備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學生,以便讓他們做好準備迎接在全球化時代中使用英語作為國際溝通語言的挑戰(zhàn)。
參考文獻:
[1]蔣玨璟.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培養(yǎng)策略分析[J].英語廣場.2016(04).
[2]劉桓瑜.商務文化在商務英語中的重要性[J].企業(yè)導報.2016(05).
[3]張秋樺.試論中英習語的文化差異及翻譯技巧[J].科技展望.2016(09).
[4]楊才英.基于文化背景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案研究[J].英語教師.2016(02).
[5]侍亦峰.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薄弱問題研究[J].新課程(中).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