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紅(廣東省江門中醫(yī)藥學校,廣東江門529000)
?
案例導入在內科護理教學的應用與體會
明愛紅
(廣東省江門中醫(yī)藥學校,廣東江門529000)
[摘 要]案例導入教學是以案例為基礎,以問題為先導,以分析討論為核心,充分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為適應目前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的要求,筆者在內科護理教學中采用案例導入教學,訓練學生運用相關知識分析和處理具體案例的能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課堂效果和培養(yǎng)了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案例導入 教學 體會
案例導入式教學法是根據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原理設計的以案例為引導的教學方式,以案例為基礎,以問題為先導,以分析討論為核心,充分調動教與學的積極性,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并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方法能夠訓練學生運用相關知識分析和處理具體案例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果和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是臨床學科常用的教學方法[1]。內科護理作為護理專業(yè)的核心主干課程,分系統(tǒng)講述內科常見疾病的護理,是各專科護理的基礎,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中,內科護理是非常重要及關鍵的一門課程,所占比例大,涉及知識點廣泛,同時注重專業(yè)基礎知識考查,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發(fā)現(xiàn)、分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故內科護理教學必須與臨床密切聯(lián)系,才能培養(yǎng)學生應變的能力。筆者在內科護理教學中采取案例導入教學,取得較好效果?,F(xiàn)以消化系統(tǒng)疾病護理教學為例,報道如下。
1.1 對象
隨機選擇江門中醫(yī)藥學校(以下簡稱“學校”)三年制護理中專2012級2個班為研究對象。甲班62名學生為觀察組,采用案例導入教學;乙班64名學生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教學法。兩班學生均為女生,在年齡、入學成績及已學課程平均成績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內科護理由同一教師任教,統(tǒng)一使用由岑慧紅、郭華主編、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出版的《內科護理》教材,按同一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進行授課,教學進度一致。
1.2.1 觀察組 在課堂上采用案例導入教學,以案例導入為基礎的情景展示—集中講授—討論總結3段式為主,結合小組護理情景展示教學[2]。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習需要,針對具體教學內容,設計較典型的案例,在新課前發(fā)給學生。案例緊密結合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按照疾病發(fā)展、診治過程與護理的基本規(guī)律設置問題,體現(xiàn)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由于學生尚未接觸臨床,沒有實際工作經驗,要選擇典型的、難易適中、簡短明了的案例[3]。以消化性潰瘍患者的護理為例,設計案例如下:患者,男,45歲,長途客車司機。因反復上腹部脹痛3 a,加重3 d,嘔血、黑便5 h來診。患者于3 a前無明顯誘因間斷出現(xiàn)上腹部脹痛,多在進食后約1 h發(fā)生,伴反酸、噯氣、食欲減退,曾就診于外院,初步診斷“消化性潰瘍”,給予“奧美拉唑”口服后癥狀可緩解。此后,于飲食不當或勞累后,時有類似情況發(fā)生,自行服用“奧美拉唑”后可緩解。3 d前飲約半斤白酒后出現(xiàn)腹痛并逐漸加重,伴反酸、噯氣,自服上述藥物后未能緩解。5 h前嘔血3次,總量約1 000 ml,排黑便2次,約500 g,自覺頭暈心慌,遂急診就醫(yī)。護理體檢:T 36.8℃,P 120次/ min,R 24次/min,BP 80/55 mmHg;面色口唇蒼白,皮膚濕冷,雙肺呼吸音清,腹平軟,上腹正中有壓痛,無反跳痛及肌緊張,腸鳴音12次/ min。請思考以下問題:①請分析案例中患者發(fā)病的可能的原因?②該患者如需確診,還需做哪些檢查?③患者本次發(fā)病出現(xiàn)黑便,請分析可能發(fā)生了什么?④該患者目前主要的護理診斷及護理措施?⑤怎樣對該患者進行飲食指導?通過以上若干問題,分析患者臨床表現(xiàn),引導學生了解消化性潰瘍的典型癥狀、體征;通過患者的輔助檢查,引導學生了解消化性潰瘍的輔助檢查有哪些,再綜合分析得出該疾病的診斷標準;通過對癥狀的分析,找出該患者的主要護理問題及護理措施;通過患者本次發(fā)病與以往不同的情況,分析消化性潰瘍常見的并發(fā)癥;通過飲食指導,引出相關健康教育的內容。這樣通過看似單獨實際緊密聯(lián)系的問題提問,逐一把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展示出來引發(fā)學生思考。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教師針對問題進行講授相關的知識點與給出案例資料及提出的問題相呼應。教師講解后再次向學生展示案例及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聽課后掌握的知識補充回答問題,或進行情景模擬。教師對學生不同的看法可給予點評,對學生的疑問可再討論,對學生的不足可指出并給予正確的思路和答案。對于一些在課堂沒有解決有問題,可以通過作業(yè)的形式要求學生通過查閱資料等方法進行補充。本次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通過案例及相關問題一一串聯(lián)起來,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有利于學生探究隱含于案例背后專業(yè)知識和技能。
1.2.2 對照組 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教師課前對前一次課內容進行重點難點的復習,結合教材、課件和講稿以講授法為主教授新課內容,對難點內容結合案例或習題進行講解。下課前,回顧本次授課重點內容,布置作業(yè)。
1.2.3 評價指標 ①對觀察組學生發(fā)放問卷調查,從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對護理專業(yè)基礎理論知識的鞏固、語言表達和溝通能力、增強團隊意識和能力及對案例導入教學的滿意度等方面了解學生對案例導入教學法的評價。發(fā)放調查表62份,回收62份,有效回收率100%。②通過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階段測試成績,客觀分析教學效果??荚嚦煽儩M分為100分。統(tǒng)一命題,統(tǒng)一考試,統(tǒng)一閱卷,發(fā)放試卷126份,回收率100%(見表1)。
表1 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評價(n= 62)
1.2.4 統(tǒng)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包統(tǒng)計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問卷調查結果
2.2 階段測試成績
觀察組即采用案例導入式教學班平均成績78分,及格率(60分以上)90%。對照組即采用傳統(tǒng)教學班平均成績61分,及格率63%。兩者的平均成績、及格率相比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P< 0.05),見表2。
3.1 案例導入教學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目前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一般有A1、A2、A3、A4四種題型:A1題型,即單句型最佳選擇題,以簡明扼要的提出問題為特點,考察考生對單個知識點的掌握;A2題型,即案例摘要型最佳選擇題,以敘述一段簡要案例為特點,考察考生的分析判斷能力;A3題型,即病歷組型最佳選擇題,以敘述一個患者為中心的臨床情景針對相關情景提出測試要點不同的2~3個不同的問題;A4型題,即案例串型最佳選擇題,以敘述一個單一患者或家庭為中心的臨床情景,擬出4~6個相互獨立的問題。問題可隨病情的發(fā)展逐步增加部分新信息,以考察臨床綜合能力。分析歷年的真題,考試時間在縮短,題量也在減少,試題題型采用包含臨床背景的題型,主要使用A2、A3/A4型題,逐步增加案例分析、多媒體試題,輔以少量考查概念的A1型題。所以,在課堂上讓學生以案例的形式接觸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在學校三年制中專護理專業(yè)的教學中,內科護理通常安排在學生入學后第三學期,而學生在此之前沒有任何臨床見習或實習的經驗,對于各系統(tǒng)疾病的臨床表現(xiàn)、輔助檢查、治療原則及護理措施等內容的理解基本上來源于教材及教師在課堂上的講授。教師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理論素養(yǎng)固然有利于開展教學,提升教學質量。但與之不協(xié)調的是,教師往往將課堂變?yōu)檎故咀陨韺W識的舞臺,沒注意到學生對于知識是否有較好的理解和掌握,從而出現(xiàn)了教師“一言堂“的現(xiàn)象。這種教學極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特別是在學習一些難度較大的課程時,教師的經驗和學生的經驗完全不在一個層次,導致學生不能全面理解甚至完全不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4]。所以,即使很有經驗的教師授課,很多學生仍然反映在學習內科護理過程中存在學習困難、認知抽象、枯燥且難于理解等問題,從而失去了學習興趣,達不到預期教學目的。教師本身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將自己臨床經驗散在地與學生分享的教學轉變?yōu)榘唇虒W內容設計典型案例是可行的。
表2 階段測試成績分布
3.2 案例導入教學的優(yōu)點
3.2.1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臨床思維 案例導入教學通過具體形象的案例向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去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同時,教師進行適當地引導和點撥,挖掘學生潛能,激發(fā)學習興趣和探索的欲望,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中積極思考,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生動的案例縮短了課堂教學與臨床的差距,縮短了臨床適應期,培養(yǎng)了學生臨床思維,也促進了學生對護理專業(yè)角色的適應。
3.2.2 有利于知識的全面掌握 階段測試成績顯示,觀察組理論考核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得分,說明學生通過案例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使其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有效。對于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學生來說,全面掌握理論知識將有助于在臨床實習中更好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為實習和后續(xù)的臨床工作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
3.2.3 有利于提高學生溝通能力和培養(yǎng)團隊意識 案例導入式教學法,通過案例導入,圍繞案例中的問題,運用所學的專業(yè)知識進行分析、討論或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增加教學活動中學生參與度,營造了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溝通能力,輔以分組討論問題,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3.3 案例導入教學需注意的問題
3.3.1 教師課前需精心準備 在案例導入教學中,案例的選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問題的設計也是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做到案例典型新穎、難易適中,就要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專業(yè)知識并花費比一般備課更多的時間編寫案例。而要創(chuàng)建更多典型并有代表性的案例,須要不斷加強自身素質的培養(yǎng)。這就需要專業(yè)教師經常到臨床實踐,了解臨床最新的發(fā)展動態(tài),保證教學與臨床不脫節(jié)。這樣才能設計出既符合臨床實際,同時又涵蓋教學知識點的案例,保證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必需的知識,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3.2 學生需由被動接受知識者轉換為自主學習者的角色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成為中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與傳統(tǒng)的教學相比,案例導入教學需要學生更多參與到課堂,或是討論問題,或是回答問題,或是表達個人見解等。教師需充分調動每位學生參與的熱情,盡可能地讓每位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使課堂氣氛寬松、活躍,同時進一步完善對學生考核的評價體系,使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與評價指標有機結合起來。
總之,案例導入教學結合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對學生要求,根據學生特點,因材施教,將臨床真實案例導入教學,縮短教學與臨床及護士執(zhí)業(yè)資格考試的距離;將基礎理論與臨床問題相聯(lián)系,提高學生臨床實踐與分析問題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溝通表達能力,也有利于團隊意識的培養(yǎng),發(fā)揮學生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在內科護理教學中值得運用。
參考文獻
[1] 肖靜,梁雪芳,司徒儀,等.病例導入式教學法教學效果總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5,(5):68-69.
[2] 單巖,史小艷,李艷,等.案例導入式情景教學在內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用探討[J].護理研究,2011,25(2C):557-558.
[3] 梁谷,劉春斌,謝曉鏗,等.問題基礎學習法在《內科護理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2,5(6):557-559.
[4] 黃彥.“項目驅動+情景模式+真實案例”整合模式在本科生骨科教學中的應用[J].現(xiàn)代醫(yī)院,2011,11(2):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