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歡歡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契合
——以國家層面的價值要求為研究視角
張歡歡
摘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兩者是統(tǒng)一的,它們都統(tǒng)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層面的基本要求分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應不斷追求的三個基本層面,包括加強理想信念,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加強傳統(tǒng)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做忠誠的愛國主義青年。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校園文化
國家的富強,民族的繁榮,離不開文化的重要支撐。文化是民族生存的重要力量,是民族發(fā)展的核心要素。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的文化強國,任重而道遠,它是價值觀念、思想文化、意識領域等方面不斷提升的過程,是中華民族文化獨特魅力的展示,是中國在國際話語權的提升,是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念的建構和傳播。要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必須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核心價值觀在一定社會的文化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決定文化性質和發(fā)展方向的最持久、最深層次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價值觀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指明了新的方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兩者是統(tǒng)一的,它們都統(tǒng)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實踐。
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任務,強調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其中這三個倡導的24個字,高度概括了國家的價值目標、社會的價值取向和公民的價值準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其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價值要求??偟膩碚f,國家層面的價值要求從國家層面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特征,是社會層面和公民層面的最高表現。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巨大價值和獨特意義,是每個公民和全社會的最終奮斗目標。
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體現了我黨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偉大創(chuàng)造,蘊含著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追求。一般而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注重發(fā)揮社會成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是特定人、特定人群的夢想,而是全體中國人民的精神追求;但從特殊群體來說,要充分發(fā)揮青年學子的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堅力量。因為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我們黨的未來和希望,是黨和人民事業(yè)的生力軍,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習近平說,為什么要對青年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問題?是因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樣,如果第一??圩涌坼e了,剩余的扣子都會扣錯。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1]
大學生是社會群體中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專業(yè)文化素質,具有一定的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是整個社會群體中的受過高等的精英人群,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擔當者,是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的重要社會力量,是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zhàn)略的踐行者。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zhàn)略的實施,需要依靠人才。大學生成長于社會轉型的特殊時期,當前多元社會思潮碰撞交鋒,各種復雜因素相互作用,各種思潮對大學生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大學生是人的一生中形成系統(tǒng)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關鍵時期,各種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相互交融和碰撞,他們的健康成長需要社會的正確的思潮的引導,需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
充分發(fā)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作用,以國家層面的價值要求為研究視角,分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價值追求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公民層面的基本要求分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應不斷追求的三個基本層面,包括加強理想信念,堅定共產主義信仰;要加強傳統(tǒng)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要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一、加強理想信念,堅定共產主義信仰
理想信念是一種特殊的精神現象,每一個時代的理想信念各有不同,它帶有特定階層的烙印。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和內在靈魂,它是人生目標的最高體現,是人生價值的奮斗方向,是人生發(fā)展的內在動力。當今世界,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已經成為時代的潮流,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正深入發(fā)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不斷推進,在這一國際大背景下,我國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fā)展表明,改革是一場深刻的革命,我國正處于改革發(fā)展的攻堅階段和關鍵時期經濟體制的深度變革、利益結構的深刻調整時期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改變,這些改變勢必對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判斷有著重要的影響。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大學生們要自覺把個人夢想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結合起來,堅定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強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中國夢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它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是青年的夢,大學生的夢。
大學生隊伍是“夢之隊”的重要成員,廣大的青年大學生是中國夢的重要參與者和實施者,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舉足輕重的力量。我們黨歷來高度重視理想信念,《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的意見》明確指出,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要以理想信念為核心。在大學生群體中深入開展理想信念,宣傳正能量,宣傳模范典型,堅持個人理想和社會理想的有機統(tǒng)一,把個人的命運與國家和人民的命運聯系起來,在長期地艱苦奮斗的實踐中化理想為現實?!疤岣叽髮W生理想信念的實效性,應當從比較鑒別的角度逐步拓展理想信念的內容和范圍,把理想信念與幫助大學生解疑釋惑、培養(yǎng)大學生價值判斷、價值選擇的能力結合起來?!盵2]
二、加強傳統(tǒng)文化,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根”和“魂”。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與古老文明,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價值追求,其中包含著豐富的思維意識、價值判斷和行為規(guī)范準則等。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在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價值觀念、信仰系統(tǒng)、認知環(huán)境、意識形態(tài)的作用下,經過漫長的歷史沉淀并逐步形成的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的總體表征。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有許多精華,如“以仁為核心的人際關系準則”、愛國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注重和諧統(tǒng)一的思想,求真務實的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不朽的精神財富。
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在建設校園文化時,應潛移默化地通過各種手段發(fā)揮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感染力和鼓舞力。首先高校校園文化的建設者們應以科學的態(tài)度對待傳統(tǒng)文化,以辯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看待傳統(tǒng)文化,清醒地區(qū)別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和糟粕之處,并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準則,有鑒別的有選擇地加以對待,有拋棄地予以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傳統(tǒng)文化要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型發(fā)展,要按照時代的精神,結合90后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重點有選擇地和引導,選擇新的傳播途徑和方式,如微信、qq群的方式,賦予傳統(tǒng)文化現代的表達方式與傳播途徑,以潛移默化的方式讓大學生接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
儒、釋、道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脈,需要大學生的傳承和發(fā)揚。
以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進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大學生踐行的需要也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需要汲取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通過營造氛圍、理論灌輸、實踐鍛煉、榜樣模范等途徑完善踐行過程,從而提高大學生自身素養(yǎng)實現踐行的自覺。[3]
三、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做忠誠的愛國主義青年
愛國主義貫穿歷史發(fā)展的一條主線,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最深層、最根本的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核心內容,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都貫穿著愛國主義這一主題,大力弘揚愛國主義,使廣大師生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使廣大師生增強民族的認同感、歸屬感、榮譽感,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旋律。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年愛國主義,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結合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廣大青少年中開展深入、持久、生動的愛國主義宣傳,讓愛國主義精神在廣大青少年中牢牢扎根,讓廣大青少年培養(yǎng)愛國之情、砥礪強國之志、實踐報國之行,讓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發(fā)揚光大?!?/p>
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既繼承了愛國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體現了新的時代特征和時代特點,其內涵也更加豐富。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這一背景下,在奮力實現第一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偉大的歷史的征途中,高舉愛國主義這面富于凝聚力和感染力的偉大旗幟,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尤為重要。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要繼續(xù)持續(xù)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堅持愛國主義和愛社會主義的有機統(tǒng)一、堅持愛國主義和擁護祖國統(tǒng)一的有機統(tǒng)一,區(qū)別經濟全球化和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堅持把國家安全、榮譽、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做忠誠的愛國主義者。
要在大學生的課堂上宣傳愛國主義,使90后的大學生正確認識愛國主義的基本內涵,把握愛國主義的時代特征和時代價值。要鼓勵大學生畢業(yè)之后投身于祖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yè),真正做到“振興中華、從我做起”,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建設者。對大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還要堅持真實性原則、方向性原則。
真實性原則是大學生愛國主義的重要原則,必須尊重歷史,尊重事實,以嚴謹科學、實事求是地馬克思主義辯證方法對待歷史;對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精神培養(yǎng),還需注意方向性原則,必須牢牢把握正確方向、抓住正確導向。者自身要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和共產主義信仰,要堅持不斷地學習黨章黨規(guī)、學系列講話,在任何情況發(fā)生的時候要有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要堅定理想信念,提高黨性覺悟,決不給雜音噪音、錯誤思想提供任何傳播渠道。(作者單位:無錫工藝職業(yè)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M],2014(172)
[2]王易、宋友新.形勢下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問題與對策.道德與法研究[J],2011(4)
[3]高云、劉小雪.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推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途徑探析.特區(qū)經濟[J],2015(12)
作者簡介:張歡歡(1983-),女,江蘇宜興人,無錫工藝職業(yè)技術學院,基礎部講師,研究方向:政治學。
基金項目:2015年無錫工藝職業(yè)技術學院教研課題《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地域文化互動性研究》(15KT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