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天
我開始覺得萬物間都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聯(lián)系就是緣。
小時候老師立在臺上,對臺下一群初來乍到的孩子們說:“你們要珍惜你們今日相聚的緣分?!?/p>
大些了,爸爸買了一個大大的玻璃酒缸,里面塞滿了各式各樣的藥材,爸爸指著里面的一味藥材對我說:“這是長在高原上的,它是怎樣輾轉(zhuǎn)才到這個缸里的?恐怕沒有人知道,這就是緣分吧?!?/p>
現(xiàn)在,我開始自己思索,是否緣分才讓我有了一切?這緣分是早已定下無從更改,還是隨機產(chǎn)生的?
在文具店里,我隨手拿起了一支筆,卻又放下,買了另一支同樣款式的筆。是注定了我要這么做,還是在拿起了第一支筆后隨機的緣分使我擁有了另一支?而在這其中,我不知道為什么我要改變選擇。拿著這支筆走出文具店后,我又想:要是我拿它寫反動言論,它會不會憤怒地不吐出墨水?要是我的字太丑,它會不會覺得太委屈?罷了,我是不是太無聊了,這些何必理會?只別糟蹋了它便是了。雖然這樣,我心里的另一種想法仍毫不罷休。于是我矛盾不已。
自然而然地,我把這些想法延伸到我周邊的任何事物上,從而開始了無窮無盡的幻想:我的毛衣有沒有想它要與這件襯衫恰好搭配在一起?那么我到底是什么?我怎么來的,又將去向何方?
生物學(xué)的解釋是,我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哺乳動物綱,靈長目,人科,人屬,人種的一分子。但來到之前呢?是一片虛無還是壓根兒沒有這回事兒?
我們在廣袤的宇宙中如介子般渺小,闊大的區(qū)域隱而不現(xiàn)。我想要去探索,又擔(dān)心時間不足,那么縮小視野吧,回到我們的地球。可就在這么“一葉扁舟”之中我們的無知也是顯而易見的。生物學(xué)、地理學(xué)以及由人類衍生出來的經(jīng)濟學(xué)、社會學(xué)等,無論何種都充滿了誘惑,而任意一種都是我窮極畢生之力也無法完成大通悟的。在這無比廣大的世界中,我感到深深的茫然。
人們因為爭奪資源而發(fā)動戰(zhàn)爭,亦是因為緣?我常常想,要是從一個無比宏大的視角看,一定是看到一群螻蟻可笑地分黨立派,可笑地叫囂,最后可笑地大打出手。廣大的緣隱于這視角之中。
“人是會思想的蘆葦”,可又有誰知道蘆葦不會思想呢?生物學(xué)自有其死板而看似權(quán)威的解釋,依我看,有什么未發(fā)現(xiàn)的新機理也說不定。于是我常常想,蘆葦在想什么?古樹在想什么?要是能得到它們的所感所悟,所有的問題也許都能迎刃而解。
可樹只管想樹的,蘆葦只管想蘆葦?shù)摹R磺杏删壎ā?/p>
【點評】一切真理的發(fā)現(xiàn)都源于思考,一切思想的深入也是源于思考,這位作者的思考是多么細(xì)致,多么鼓舞人心!從自身想到外物,從眼前之事想到無窮的世界,這宇宙間的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到底是哪個無形之手在操縱?我們無從回答,但我們走在思考的路上,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