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雄杰
【摘 要】以靖西中學“教改課改126工程試驗”為載體,對語文新課改進行初步探索和嘗試,認為語文新課改必須多在“改”字上下工夫:改變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改變學習方式、改變(重新整合)教學內容、改單一的課堂類型為多樣化。
【關鍵詞】“教改課改126工程試驗” 語文 新課改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5B-0039-02
近年來,我國語文新課改在轟轟烈烈地進行,有關新課改的培訓層出不窮,“新課改”成了教育界熱度最高的詞匯,也成了廣大老師茶余飯后的主要話題。那么,語文新課改該向何處去呢?靖西中學語文教師以“教改課改126工程試驗”為載體,對語文新課改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嘗試。
一、“教改課改126工程試驗”的具體內容
“教改課改126工程試驗”新模式的具體內容如下。
“1”指:(1)每一個星期精心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鑒賞1篇經典名篇(選自課文篇目)、1篇課外文言文、1篇課外經典現(xiàn)代文、1篇科技文或社科文。(2)每一個星期精心指導學生自主嘗試寫1篇作文。
“2”指:(1)每兩個星期,安排1課時詩歌鑒賞課,精心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鑒賞并熟讀2首古詩詞;安排1課時語言運用活動課(即興演講、即興表演、小辯論等),精心指導學生自主進行語言運用訓練,提高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安排1課時書法訓練課,精心指導學生自主進行書法訓練,提高漢字書寫技能。(2)每個星期指導學生自主識記2篇寫作素材。
“6”指:每個星期指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鑒賞并熟讀6篇范文(學生優(yōu)秀作文)。
二、改變語文的教學理念,建立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的新理念
“教改課改126工程試驗”能否成功,關鍵在于老師們能否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建立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的新理念。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中,老師是權威的象征,一般對師生關系的定位是:老師是權威的“傳道者”,學生則是虛心求教的“蒙恩者”。老師往往要求學生唯命是從、唯師是聽。在這種不平等的師生關系中,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意識被無情地扼殺了。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打破傳統(tǒng)的師生關系模式,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模式。在這種新型的師生關系模式中,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與學生共同探究和平等對話,讓學生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親身經歷整個探究過程,提高學習效率。
“教改課改126工程試驗”是綜合性學習的一種應用,它有效地變“以教師為主”為“學生間合作探究學習為主”。在這一模式中,集中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中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語文教學理念;老師只是根據(jù)學生學習的需要進行指導,適時地進行點撥,與學生共同探究和平等對話,根據(jù)教學進度編寫教材和訓練資料,滿足學生學習的要求,老師成了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配角。在這一模式中,要求教師真正把語文教學的絕大部分時間還給學生,把語文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使他們真正成為語文學習中的主人,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
三、改變語文教學方法,真正變“以教師為主”為“學生間合作探究學習為主”
“教改課改126工程試驗”能否順利實施,關鍵在于老師們能否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真正變“以教師為主”為“學生間合作探究學習為主”。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以傳授知識為主,在這種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課堂教學方法中,老師唱主角,老師的才藝得以充分發(fā)揮,而學生只是被動的聽眾和觀眾,沒有參與權、知情權甚至發(fā)表意見權。
而“教改課改126工程試驗”要求老師們一改過去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方法為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方法。這種新型的教學方法,要求老師只能充當配角,只是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問題時適時地進行點撥;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完成時進行適時的評價,和學生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
為了使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始終能貫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我們要求老師具體采用“先學后教,當堂鞏固”的語文教學方法。課前先由老師編好導學案,指導學生自主進行預習,上課時組織學生自主進行預習情況反饋,然后再組織學生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探究與本堂課相關的重難點問題,老師則對學生合作探究的情況進行點撥和小結,最后組織學生用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課內思維拓展和鞏固訓練;在整個學習過程中,老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
四、改變學生學習語文的方式,做語文學習中的主人
“教改課改126工程試驗”能否收到良好的效果,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關鍵在于學生能否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學習方式。
在以往的語文學習中,學生習慣于聽老師講,滿足于在課堂上做好筆記,課后復習,自己懶得開動腦筋去思考問題,懶得自己去讀,更不用說自己動手寫文章。“教改課改126工程試驗”要求老師把學生動員起來,讓學生自主閱讀、自主嘗試寫作,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自主解決語文學習中碰到的各種問題,讓學生真正變?yōu)檎Z文學習的主人,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為了便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進行合作探究,我們組織學生自主組建學習小組,每組自主推薦一位同學擔任組長,由組長組織組員開展各項合作學習工作。課前由各學習小組組長組織組員根據(jù)老師編寫的導學案進行自主預習,上課時由各組組長向老師進行預習情況反饋,以組為單位合作探究與本堂課重難點相關的問題,然后在此基礎上以組進行思維拓展和練習鞏固。在這種語文教學模式中,學生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角,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fā)揮,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語文學習的方式。
五、改變語文教學內容,這是語文新課改取得成功的前提
深入實施“教改課改126工程試驗”,我們面臨著許多的新問題。
首先,實施“教改課改126工程試驗”需要大量的時間,而語文教學課時不能增加。語文教師需要對語文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為實施這一模式騰出時間。以往學生對語文課不感興趣,因為語文高考考試內容和語文教學內容脫節(jié),削弱了學生學習語文的內需動力。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在深入學習《高中語文教學大綱》和《高中語文高考考試說明》的基礎上,對高中必修課本入編的120多篇課文進行重新整合,從中挑選出必教的40多篇經典課文用于課堂教學,其余的刪掉或變?yōu)檎n外自讀課文,這么一調整就解決了實施“教改課改126工程試驗”所需的教學時間。
其次,實施“教改課改126工程試驗”需要大量閱讀、寫作、古詩文鑒賞、經典現(xiàn)代文鑒賞及語文活動課的資料,而我們沒有現(xiàn)成的教學資料。靖西中學語文教師通過刪減課文,騰出了時間,但這不意味著簡單地把課堂丟給學生,讓學生漫無邊際地讀、寫、鑒賞或訓練,這樣做只能導致效率低下,難以出好成效。我們必須發(fā)揮教師在“教改課改126工程試驗”中的主導作用,按部就班組織學生展開閱讀、寫作、探究、鑒賞和訓練,讓學生的讀、寫、鑒賞或訓練走上系列化,而不是零敲碎打。但這么做就得有與之相配套的一整套教學資料供學生使用,而我們沒有現(xiàn)成的教學資料。靖西中學語文教師通過編寫校本教材,滿足了學生語文學習的需要。在重點實施“教改課改126工程試驗”的高2011級中,三年時間,語文老師共為學生編寫了1600多頁的教學資料。
六、改過去單一的語文課型為多樣化的語文課型
過去,高中語文老師為了在高一、高二年級兩年時間完成必修課本的所有課文教學,寫作課、美文閱讀課、書法課等許多課型往往都被減少課時甚至被擠掉了,這造成語文課型的單一化和枯燥無味。而且,課文授課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高考語文試卷直接涉及的內容十分少,導致學生認為語文課可有可無。
深入實施“教改課改126工程試驗”就是要開足寫作課、美文閱讀課、古典詩詞探究鑒賞課、現(xiàn)代經典名篇鑒賞課、語言運用活動課(即興演講、即興表演、小辯論等)、書法課等課型,使得語文課型由以老師講授課文為主的單一的課文講授課型轉為多樣化的語文課型,同時這些課型都與高考關系密切、實用性強,又是學生提高語文素質修養(yǎng)必不可少的內容,可以終身受用。
語文教學課堂類型多樣化決定了語文課堂教學形式也要多樣化。由于各種課型教學內容、教學的目標要求、教學的重難點不同,決定了授課必須形式多樣化,但不管采用什么課型,運用什么課堂教學方式都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整節(jié)課(即使是講授類課型)教師主講的內容均不得超過20分鐘,要真正做到把時間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