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杏林
?
大廣高速良口流溪河1號大橋連續(xù)剛構邊跨現澆施工技術實例
李杏林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技術的進步,國內橋梁越來越多地采用了大跨徑橋梁,上部結構采用懸澆剛構箱梁,本文結合現場的施工情況,以懸澆剛構現澆段的施工技術進行總結。
【關鍵詞】懸澆剛構;現澆段;施工技術
大廣高速公路(粵境段)良口流溪河1號大橋分為左右兩幅線路,左線中心樁號為ZK140+824,起止里程為ZK140+589.5~ZK141+211.5,孔跨布置為:3×40+ (72+125+72)+5×40+1×30m;右線中心樁號為K140+795,起止里程為K140+560.5~K141+249.5(接大江里特大橋0號墩)孔跨布置為:3×40+(72+125+72)+6×40+2×30m。
2.1主要施工方案
主橋0#塊采用墩身預埋托架施工、箱梁采用菱形掛籃懸澆、邊跨現澆段采用在墩身及蓋梁上安裝牛腿托架施工,引橋T梁采用預制場集中預制和架橋機架設,預制梁先簡支后澆筑連續(xù)段混凝土,并施加預應力束形成連續(xù)T梁。主橋箱梁0號節(jié)段長10m,混凝土376.4m3,箱梁主體落在空心墩墩頂實心段上,懸臂段采用托架施工;兩邊跨各有4.28m的現澆段,現澆段在6#墩和9#墩上采用預埋托架施工,邊跨合攏與中跨合攏段為吊籃現澆,其余各跨由掛籃懸澆施工,梁體自0號節(jié)段左右各劃分為17(中16)個懸澆段對稱布置,節(jié)段長度分別為3m、3.5m和4m,中跨合攏段長2m,邊跨合攏段長度2.0m。梁段最大塊重為205.1t,最小64t。箱梁腹板厚度1~5#梁段為0.85m,5~6#梁段由0.85m漸變0.7m,7~11#梁段為0.7m,11~12#梁段由0.7m漸變0.55m,12~18#梁段為0.55m。
2.2現澆段施工方案
由于良口流溪河1號大橋橋位處地形陡峭,且與黃龍帶隧道相連,須黃龍帶隧道形成運梁通道后方可進行引橋的架梁及橋面系施工,導致6#墩邊跨現澆段施工時須配重,保證墩身的平衡。
2.2.1托架方案選定
流溪河1號大橋主橋邊跨現澆段(6#墩和9#墩)19’號塊施工,采用在墩身上預埋下排鋼牛腿和蓋梁上預埋上排剛牛腿,在牛腿上安裝貝雷梁片作為托架,利用托架施工現澆段。邊跨現澆段19’塊梁體長度4.28m,支座中心線距離梁端0.6m,梁段體積92.1m,重量239.5t。
由于原設計流溪河1號大橋6#和9#墩斷面尺寸不一致,6#墩左幅墩身尺寸7.0×4.0m;6#墩和9#墩右幅墩身尺寸7.0m×3.4m;6#墩右幅墩身尺寸7.0× 4.0m,因此需要設計3套托架。
2.2.2托架預壓及驗算
邊跨現澆段托架與0#塊托架一致,均需要先預壓消除托架非彈性變形,檢驗托架的穩(wěn)定性能,并測出托架在墩頂構件施工時的彈性變形,為設置支架預拱度提供依據,需對支架進行荷載預壓,預壓重量等于托架承受梁體重量的120%。邊跨的6#和9#墩頂托架預壓與0#塊施工托架預壓一致,均采用沙袋進行預壓。
2.3現澆施工
現澆段配重:根據原設計圖紙,邊跨現澆段19’塊梁體長度4.28m,支座中心線距離梁端0.6m,梁段體積92.1m,重量239.5t。該節(jié)段實心段長1.8m,全部位于蓋梁上部,僅2.48m空心段位置支架系統(tǒng)上。該空心段梁體重量為145t,在現澆段施工時,需要同時在對應側增加相應配重。根據現實實際施工情況,擬采用水箱配重或采取堆放鋼筋配重。
在邊跨現澆段澆筑混凝土時,同時在對面增加配重,配重G從0到145t,根據澆筑混凝土時的進度,每澆筑完成一車混凝土(8m3約19t),相應增加配重19× 145/239.5=11.5t。如果選定采用水箱增加配重,則每灌注一車混凝土,配重增加11.5m3水;若選用鋼筋增加配重,則每灌注一車混凝土,采用塔吊吊裝11.5t鋼筋,平鋪在支架平臺上。
2.4邊跨現澆段施工方案優(yōu)化原因
根據原有施工方案,在邊跨現澆段混凝土澆筑施工過程中,需要同時在對應側增加相應配重,保持墩身兩側受力一致,保證墩身質量。原有的配重支架平臺也跟現澆段支架平臺一樣,在墩身和蓋梁上預埋牛腿鋼板,安裝鋼牛腿后搭設配重平臺。由于在施工過程中,左右幅同時施工,現場沒有足夠的貝雷梁,為方便現場施工,縮減施工成本,利用現場已有的資源,在考慮到施工安全和保證施工質量的前提下,對連續(xù)梁現澆段配重支架進行優(yōu)化補充。
2.5邊跨現澆段配重支架方案優(yōu)化
配重端鋼牛腿支架系統(tǒng)進行調整,上排牛腿(Ⅲ型鋼牛腿)2個仍然安裝在蓋梁上,下排2個鋼牛腿(Ⅱ型鋼牛腿)由于沒有墩身預埋鋼板,只能采用墩身上預留的ф16cm穿心棒孔(蓋梁施工專用),利用ф14cm的鋼棒作為下部支撐。
在埋設蓋梁上排牛腿(Ⅲ型鋼牛腿)時,左右牛腿埋設間距垂直橋向6.3m(下部墩身穿心棒孔間距一致)。下排鋼牛腿上連接的2[32a槽鋼作為斜撐(夾角29°)與上排鋼牛腿連接的2I40a工字鋼焊接成整體,斜撐2 [32a槽鋼垂直高度保持原有高度355cm不變。鋼棒距離墩頂距離為150cm,鋼棒與槽鋼斜撐的連接采用專用鋼盒。上排牛腿以上保持原設計不變,在2I40a工字鋼支架上安裝長18m的貝雷梁片3組(單側)間距60cm作為垂直橋向的主梁,在主梁上鋪設10×10cm方木并在方木上鋪設竹膠板形成托架平臺(配重)。
由于保持原設計的結構尺寸不變,只改變了下排鋼牛腿的固定,原方案設計為16根φ28的U型螺栓,現在為1根φ140的鋼棒,整個受力檢算只需要對鋼棒的最大剪力和彎矩進行檢算。
根據原方案檢算數據,下排牛腿最大剪力:
Qmax=776(kN),現采用φ140的鋼棒進行檢算彎矩和剪力。
鋼棒處的最大彎矩:
最大剪力:Qmax=776(kN)
φ140的U型螺栓有效直徑按φ140mm計算,應力為:
根據驗算,采用140mm鋼棒代替下排牛腿做支架系統(tǒng)能夠滿足施工要求。
3.1計算荷載
施工人員及設備荷載:q1=2.5 kN/m2;
傾倒混凝土時產生荷載:q2=2.0 kN/m2;
振搗混凝土時產生的荷載:q3=2.0 kN/m2;
模板支架自重荷載:q3=2.5 kN/m2;
新澆筑混凝土自重荷載:q5=26 kN/m3。
3.2支架受力驗算
3.2.1腹板處10×10的底模方木受力驗算
方木的布置的跨度0.6m,間距為0.3m:
3.2.2底板處10×10的底模方木受力驗算
方木的布置的跨度0.6m,間距為0.3m:
3.2.3翼板下支架驗算
⑴翼板處10×10方木肋條受力驗算:
方木的布置的跨度0.9m,間距為0.3m:
⑵翼板處10×12方木受力計算:
方木的布置的跨度0.9m,間距為0.9m:
支點壓力:P=0.9×6.6=6(kN/m)
用SAP2000計算,最大彎矩Mmax=1.38(kN.m),最大剪力Qmax=7.4(kN)
⑶翼板下立桿(φ48×3.5mm)受力驗算
P=19.4(kN)
計算長度:
l0=1.0×L=1.0×1.2=1.2(m)(兩端鉸接)
回半徑轉:i=0.0158(m)
長細比:λ=l0/i=1.2÷0.0158=76
彎曲細數:查表得ψ=0.744
3.2.4貝雷梁受力驗算
貝雷梁受到碗扣支架立桿的壓力和自重,以荷載最大的貝雷梁進行驗算。
用SAP2000計算,最大彎矩Mmax=276(kN.m),最大剪力Qmax=191(kN)
最大撓度fmax=4mm。
3.2.5對鋼牛腿進行受力驗算
⑴2I40a工字鋼受力驗算:
用SAP2000計算,最大彎矩Mmax=197(kN.m),最大剪力Qmax=462(kN)
最大撓度fmax=2mm。
⑵斜撐(2[32a槽鋼)受力計算
斜撐(2[32a工字鋼)受到的軸向壓力:
P=898(kN)
計算長度:
l0=1.0×L=1.0×4.05=4.05(m)(兩端鉸接)
回半徑轉:i=0.118(m)
長細比:λ=l0/i=4.05÷0.118=35
彎曲細數:查表得ψ=0.943
⑶鋼牛腿受力計算:
①Ⅲ型鋼牛腿驗算
鋼板及焊縫的最大彎矩:Mmax=112(kN.m)
最大剪力:Qmax=338(kN)
φ28的U型螺栓有效直徑按φ26mm計算,應力為:
②Ⅱ鋼牛腿驗算
將斜撐作用于鋼牛腿上的力分解為水平力F1=430KN,豎向力F2=776KN,如圖1。
圖1
鋼板及焊縫的最大彎矩:
最大剪力:Qmax=776(kN)
U型螺栓處的最大彎矩:
Mmax=776×0.145-430×0.185=33(kN.m)
最大剪力:Qmax=776(kN)
φ28的U型螺栓有效直徑按φ26mm計算,應力為:
通過優(yōu)化原方案中配重端鋼牛腿支架系統(tǒng),改變了下排鋼牛腿的固定方式,簡化該支架系統(tǒng)的安裝步驟,現場施工進度得到更好的控制,為保證兩側邊跨現澆段盡可能同時一次性澆筑提供有利的條件,使其混凝土齡期相同。減少高空作業(yè)施工的工程量,更便捷的施工方案,有效地提高現場的管理效率及管理目標,達到提高安全可靠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JTG/TF50-2011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guī)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1.
作者身份證號碼:440421198501178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