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 濤 楊小虎(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
高鐵隔震橋梁縱向限位裝置的研究
簡濤楊小虎
(廣州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摘要】地震發(fā)生后,橋梁有可能發(fā)生落梁,對當?shù)氐慕煌ㄟ\輸和災后重建造成重大的不利影響。為限制橋梁的縱向位移,防止落梁的發(fā)生,在摩擦擺隔震支座橋梁縱橋向加拉索限位裝置。采用IDA非線性時程分析方法,對隔震橋梁加拉索限位前后橋面的位移進行對比,并對隔震支座的滯回曲線、墩頂位移、墩頂剪力和彎矩等參數(shù)進行對比,得出:拉索縱向限位可以有效降低橋面在大震作用下的位移,同時對橋墩的抗震性能有一定影響,但通過拉索初始間隙的合理設置可以減輕對墩柱的影響。
【關鍵詞】限位裝置;摩擦擺支座;縱橋向;隔震橋梁
近年來,我國高速鐵路橋梁、近海大橋等日益增多,為地區(qū)的交通運輸和經(jīng)濟發(fā)展提供了重要保證。我國是一個多發(fā)地震的國家,地震發(fā)生后橋梁的破壞會導致交通中斷,嚴重影響救災的開展和災后的恢復重建。隨著對隔震技術的重視,隔震橋梁得到了推廣和應用。隔震支座可以吸收地震能量、減輕地震對橋梁的損害。但是,在大震及超大震作用下會發(fā)生落梁的危險。對橋梁增加限位裝置尤為重要。
目前,國內(nèi)外對限位裝置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普通橋梁,對高速鐵路隔震橋梁的地震反應研究還不多,并且我國現(xiàn)行橋梁規(guī)范[1]僅把限位裝置作為一種構造措施,沒有要求對其進行受力分析。通過大量的橋梁震害總結發(fā)現(xiàn),限位裝置破壞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2]。在地震作用下,橋梁結構因限位裝置的參與改變了橋梁體系受力狀態(tài),使橋梁下部結構內(nèi)力分布和位移發(fā)生變化,因此,限位裝置僅作為構造措施是不合理的[3]。關于限位裝置在橋梁上的作用,已有部分學者作出研究。陳志剛等[4]研究了拉索減震支座對鋼構橋橫向抗震性能的影響,研究了拉索間隙和拉索剛度對橋梁抗震性能的影響。得出:拉索減震支座對主墩抗震性能的影響較小;初始間隙越小、拉索剛度越大,拉索減震支座對主梁的約束作用越大。龔偉等[5]從提高縱橋向抗震性能的角度出發(fā),研究拉索減震支座和液體粘滯阻尼器對剛構橋縱向抗震性能的影響,定性分析了兩種裝置對兩端位移有減小的效果,但會明顯增大過渡墩的地震內(nèi)力。
本文通過對一座高鐵隔震橋梁進行動力時程分析,研究縱向限位裝置對橋面位移的影響,并分析對橋梁墩柱抗震性能的影響。
本文的模型為某高鐵簡支橋梁,橋梁共25跨,為簡化計算,取橋梁的6跨(6×32m)進行分析。墩度23.5m,橋面為C50箱型截面,采用彈性梁單元,橋墩為C30圓端型截面,采用Mander本構,鋼筋為HRB335,采用雙線性本構。橋梁所在場地特征周期為0.45s,設防烈度為8度,場地加速度0.3g。
采用有限元軟件SAP2000進行分析,摩擦擺支座采用FPB單元模擬,在SAP2000可以直接定義混凝土的Mander本構,考慮無約束混凝土、約束混凝土,并使用纖維截面劃分鋼筋混凝土單元。依據(jù)縱筋間距、直徑及箍筋數(shù)量、直徑、間距,按照等量原則估算約束混凝土的提高作用。計算模型如圖1。縱向限位裝置選用拉索,剛度取為50000N/mm,間隙為50mm。拉索恢復力模型和抗震設計如圖2和圖3所示。
圖1 SAP2000橋梁模型
圖2 拉索恢復力模型
圖3 拉索抗震設計
為了詳細計算添加拉索縱向限位裝置對橋面縱向位移的影響,采用IDA的方法,對隔震橋梁進行非線性時程分析。計算時選取七條天然地震波,沿橋梁縱向輸入。加速度峰值從0.2g增加到0.6g,增幅為0.1g,統(tǒng)計時程分析結果。
表1 限位裝置加與未加橋面位移對比
圖4 隔震支座滯回曲線對比
圖5 墩頂位移對比
圖6 墩底剪力對比
圖7 墩底彎矩對比
分別對加縱向限位裝置與未加限位裝置的隔震橋梁模型進行35次時程分析,統(tǒng)計中墩橋面的相對位移,并計算限位后相對于無限位減少的百分比(限位率),結果如表1所示。由表1結果可知:隨著地震動峰值的增加,限位效果越明顯。在地震動較小時,幾乎沒有效果;地震動增大后,可以發(fā)揮拉索的限位作用。由表中數(shù)值可知,無限位時橋面相對于墩柱的最大位移為216mm,限位后為116mm,限位率46%。在大震及超大震作用下縱向限位裝置可以有效降低橋面的位移,從而減輕落梁的危險。
雖然限位裝置對橋面的位移有很好地限制作用,但也需考慮限位后對墩柱抗震性能的影響。限于篇幅只繪出天津波峰值加速度為0.4g時,限位前后隔震支座支座滯回曲線、墩頂位移、墩底剪力和彎矩的變化情況,如圖4-圖7所示。由分析結果可知:隔震橋梁加上縱向限位后,由于拉索的作用限制橋面位移的同時支座的位移也受到限制,隔震支座的滯回曲線所包圍的面積越有減少,但減少并不大,說明隔震支座的耗能能力下降的并不明顯;由于拉索固定于墩柱之上,限位后墩頂?shù)奈灰埔灿兴龃螅欢盏椎募袅蛷澗叵尬磺昂蠡鞠嗤?,說明由于限位裝置的作用對墩底增加的損害可以忽略不計。
⑴高鐵隔震橋梁增加縱向限位裝置拉索后,可以有效降低在大震及超大震作用下橋面的位移,防止落梁的發(fā)生。
⑵拉索初始間隙設置為50mm,可以在地震動較大時限值橋面的位移,同時對隔震支座的耗能能力影響不大,對墩頂位移略有不利影響,墩底彎矩和剪力基本不變。說明拉索在有效保護橋面防落梁的同時,對墩柱的影響較小。●
【參考文獻】
[1]橋梁抗震設計細則[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2]王巖,王軍文,秦洪果,等.橋梁抗震擋塊研究進展[J].世界地震工程,2013,29(S2):90-96.
[3]朱文正.徐忠根隔震橋梁橫橋向擋塊設計研究[J].土木工程與管理學報,2011,28(3):407-411.
[4]陳志剛,趙英策.采用拉索減震支座的剛構橋橫向抗震性能研究[J].橋梁建設,2014,2(44):38-42.
[5]龔緯,燕斌.基于減隔震裝置的剛構橋地震效應控制方法[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4,3(3):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