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永青
【摘 要】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是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會影響到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這就要求教師既需要具備豐富的語文專業(yè)知識,又需要教師合理運用教學語言,體現(xiàn)出教學語言的特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
“教師是學生可資效仿的榜樣,是美的化身?!苯處煹囊谎砸恍?、一舉一動,都對學生的言行產生影響。在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學業(yè)生涯的開端,在小學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性知識,教會學生做人,教會學生與他人平等的交往,開始讓學生接觸和認知社會上的事物,而教師的言行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小學生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因此,小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使用恰當?shù)慕虒W語言,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重要性
(一)漢語具有重要的啟蒙價值
在小學教育階段,是學生學習語言的關鍵期,對學生的全面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學生在小學教育階段,是通過語文課本來學習更多的漢字和語言的,還要理解漢字的意思,這樣學生才能將這些漢字熟練的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因此,教師在日常的語文教學過程中,要使用規(guī)范的教學語言,這對學生的認字和讀字具有重要的影響,對學生后期的發(fā)展也具有一定的影響。
(二)教師言行對學生三觀產生影響
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在學校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的到學生的言行,因此,教師需要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用自己淵博的知識去影響學生的言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就是自己學習和模仿的榜樣,教師的言行有時會影響學生的一生。
(三)普及普通話的需求
在全國范圍推行普通話已經成為一項政策,在學校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就明確規(guī)定,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使用普通話進行教學,給學生形成一個良好的語言氛圍,有利于學生的語言發(fā)展。在小學教育階段就鍛煉學生的普通話,有利于學生的人際交往。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任務繁重,教師也需要考慮到多方面的信息,而使用正確的教學語言也是一個教學重點。
二、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的新特點
(一)規(guī)范性
教學語言的規(guī)范性是從事教師行業(yè)的基本要求,小學教育是整個教育事業(yè)的基礎,對教師的教學語言要求就會更高了。在小學教育階段,對教師的教學語言規(guī)范性有著明確的要求,教師要教學生識字讀書,讓學生去感悟語言文字所傳達出來的意思,教師不僅是學生的“引路人”,還是智慧的化身,可以解答小學生的任何問題。學生都會對教師產生崇拜之情,都會將教師說的話視為真理。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具備規(guī)范性的教學語言是至關重要的,也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須具備的技能。在小學教育階段,由于學生的心智發(fā)展還不夠成熟,具有很強的模仿性,因此,教師需要嚴格要求自己,使用規(guī)范性的教學語言,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教學語言發(fā)音必須準確無誤,用詞恰當,還要注重教學經驗的積累和總結,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
(二)趣味性
語文學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語言呈現(xiàn)出多樣性,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學習語文的趣味性,教師在講解詞句時,要注重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采用通俗易懂的教學方法,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生動性
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可以極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教育階段,由于學生的思維方式比較直觀,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采用生動形象、直觀的教學語言,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動形象的語言情景,讓學生深入了解課文中的語言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性思維。教育家李燕杰曾說:“教師講課,要做到細致刻畫,有聲有色,讓聽眾有如臨其境,如聞其聲的感覺。”所以,教師要采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課堂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可接納性
在小學教育階段,要選擇學生樂于學習和易于接受的教學語言,教師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教材,做到教學語言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這樣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一些學生熟悉的教學語言,采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方式,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此外教師使用的教學語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分階段進行,例如,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則需要使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做到淺顯易懂,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還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具備了一定語言基礎,此時教師在教學語言使用上,則要注重教學語言的嚴謹性和邏輯性。
三、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教師的教學語言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言行,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使用規(guī)范的教學語言,充滿趣味性的教學語言,運用生動形象的教學語言,考慮到學生對教學語言的可接納性,這樣才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用恰當?shù)慕虒W語言可以對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啟蒙作用,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感悟字里行間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寧麗榮.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學周刊,2014(02).
[2]王芳.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淄博師專學報,2013,(02).
[3]寧麗榮.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學周刊,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