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儀
摘 要:自主學習,是學校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關(guān)鍵,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xiàn)“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在課堂上,如何實踐學生的自主學習呢?筆者作下面探討:一、以“學生為主體”;二、以“導法”為航;三、以“自學”為徑,四、以“讀為本”。
關(guān)鍵詞:自主學習;主體;指導法;自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217-01
自主學習,就是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在閱讀教學中,要使學生的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教師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重視發(fā)揮學生主體在認知活動中的主動和能動作用,通過學生的操作活動和主動參與,通過學生的感悟去獲取知識。如何實踐學生的自主學習呢,筆者作下面探討。
一、以“學生為主體”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jù)學生的法子”。因而在語文教學中,應(yīng)根據(jù)學科的特點,重視自主學習,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首先,教學要創(chuàng)設(shè)自主的環(huán)境,使書中的語文文字變得生動形象,吸引學生在發(fā)現(xiàn)其中的美、趣,從而使學生形成主動參與的行為。如在觀摩三年級《海底世界》一文中,上課伊始,教者便提出具體要求,讓學生閉眼靜聽配樂朗讀,而且錄音機里還配上課文海底動物發(fā)出的各種奇異的聲音。在悠揚的音樂和聲情并茂的范讀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很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之中,當教師提出“聽了范讀,在你們腦海里,海底世界是怎樣的”?學生都結(jié)合自己聽到的,積極發(fā)言,很快地融入到課文里。
其次,設(shè)置自主的訓練,葉圣陶先生曾說:“領(lǐng)會作者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因而擴大了。因而想想這意境多美,這也是一種愉快,假如死盯著文字而能有從文字中看出一幅畫來,就感受不到這種愉快了?!边@就告訴我們,加強語言文字訓練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引導學生去探尋文字中的意境美。因而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結(jié)合語文文字理解,促進學生探導能力提高。
再者,激發(fā)自主質(zhì)疑。蘇霍姆林斯基也曾指出:“學生頭腦里產(chǎn)生的疑問越多,他們對講解的知識和新教材的興趣就越高”,讓學生更廣泛,更深入地參與學習活動,又是教學中反饋的有效途徑。如我在六年級上的匯報課《草船借箭》這一課時,當進入到學生質(zhì)疑時,學生都很踴躍,其中一學生提出的問題到現(xiàn)在還讓我記憶猶新,他說:“曹操既然探不清對方的虛實,為什么不用火箭呢?”這一問猶如在平靜的湖面上扔下大石頭,讓學生和在座的聽課老師都愕然了,這一問題提得好,很有創(chuàng)造性。更能深化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于是,我指導學生互相幫助,合作交流解疑,讓學生自己提問,自己解答,把教師的教學設(shè)計轉(zhuǎn)化為學生的學習方法。
二、以“導法”為航
教學的實質(zhì)是教會學生學習。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痹陂喿x教學中,主要途徑在于把學法指導有機地滲透于課堂教學之中。在閱讀教學中,常用以下幾種方法。
1、遷移式指導法。所謂遷移指導法,就是通過教師“舉一”培養(yǎng)學生“反三”的能力,這種方法關(guān)鍵在于“舉一”要選準,要選以有代表性、典型性,并且與學生要反的“三”要有相通性,否則就收不到遷移指導的理想效果。
2、示范式指導法。就某種學法,教師先舉出范例,然后指導學生“依葫蘆畫瓢”進行模仿練習,例如在語文課中講授“按時間的推移順序分段法”教師先列舉一篇范文《海上日出》,是“日出前——日出時——日出后”的順序來寫;接著教師又出示一篇結(jié)構(gòu)相仿的文章《鸕鶿》,讓學生接“按時間的推移順序”來給文章分段,學生比較容易地分成鸕鶿捕魚前——鸕鶿捕魚時——鸕鶿捕魚后這三段。
3、點撥式指導法。所謂點撥式指導,就是教師以強烈的學法指導意識為前提,在閱讀教學中抓住契機用畫龍點睛、留有余味的方法點撥學生學習。如我在教學《再見了,親人》一文中的“雪中送炭”一詞時,學生在朗讀時,先通過查字典弄清了本義,接著通過對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引導學生理解,大娘在志愿軍空著肚子跟敵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關(guān)頭,帶著全村婦女,冒著炮火,穿過硝煙,送去了打糕,與下雪時給別人送炭之間有著相似點,以體會出作者用詞的精當。這樣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對學生以后理解其它詞語,收到較佳效果。
三、以“自學”為徑
張國若先生說:“學習是學生一項腦力勞動,通過腦力勞動來獲取知識,掌握技能,任何人的任何學習都要通過自己的腦力勞動,也就是自學”。實踐出真知,學生在自己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真理,因而在語文教學中,要以自學為主,那么學生如何自學?自學些什么呢?在實踐“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采用了“自我預習”“自我質(zhì)疑”,并取得較好的效果。
四、以“讀為本”
“以讀為本”既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放聲讀或默讀為根本的教學手段。它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主體為讀為根本,也體現(xiàn)了“讀”是語文教學的主要特點。
1、感性讀——初讀,粗讀,預習讀。這一層次的讀主要從整體上去感知,熟悉課文,產(chǎn)生第一印象,把握學習的導向,大概了解課文內(nèi)容
2、理解讀——精讀,細讀,體驗讀。這一層次的讀,主要任務(wù)是理解文章的重點詞句,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理解文章段落結(jié)構(gòu),學生通過精讀《五彩池》一課,體會了“漫山遍野”“橄欖綠”“折射”難理解的詞句,進一步體會到五彩池的美麗與神奇。
3、升華讀——有感情地朗讀,欣賞讀,并能把其優(yōu)秀的詞句,體現(xiàn)中心的語句背誦下來。如《五彩池》中的語句“無數(shù)的水池在燦爛的陽光下,閃耀著各種不同顏色的光輝,好像是鋪展著的巨幅地毯上的寶石”;“陽光透過池水射到池底,石筍就像高低不平的折光鏡,把陽光折射成各種不同的色彩”等等。學生通過背誦這些句子,領(lǐng)會五彩池的美麗與神奇,聽了這些句子,我們會情不自禁地發(fā)出贊嘆——“原來五彩的瑤池就在人間,不在天上?!?/p>
“自主學習”是閱讀教學最根本的基礎(chǔ)和前提。它將課堂上學生學習的被動心理狀態(tài)——“要我學”引導為主動探求知識的“我要學”,學生的自我意識被充分調(diào)動,使他們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是小學語文教學指導思想的重大轉(zhuǎn)變,也是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