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燕
摘 要:在練習課教學中,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使學生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在新授課時,又該如何體現(xiàn)分層教學,分組指導呢?對此本文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關鍵詞:新授課;分層教學;分組指導;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060-01
在練習課教學中,可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層次的練習題,使學生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分層教學、分組指導也體現(xiàn)的較為突出,更易操作。那么,在新授課時,又該如何體現(xiàn)分層教學,分組指導呢?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踐,淺談以下幾點:
一、導入新課,注重知識遷移和激發(fā)不同層次學生的求知欲望
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先天就有好奇心,具有對未知領域的探究性。教師在導入新課前一定要為新授課做好鋪墊,讓每一個孩子都具有“我很棒”、 “我能行”的心態(tài),然后利用孩子“好奇”的特點,進行知識的遷移,使孩子產生一種強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教學《毫米、分米的認識》新課導入時,是在學生原有“厘米和米”的基礎上,找到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通過讓學生先復習“厘米和米的認識”,再現(xiàn)表象,并能準確用手勢表示出來。接下來組織活動促成知識遷移,巧妙的出示設計好計劃的一組復習題,如下;
請在( )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l、大樹高約12( )
2、一只鉛筆大約長18( )
3、千枚一元碉幣大約厚2( )
前兩題學生很容易就解決了,但第3題學生在討論時便出現(xiàn)了爭執(zhí),主要是部分學生主張用“厘米”做單位,而另一些預習過的學生則主張用“毫米”做單位,他們之間產生了矛盾。通常教師這時會加以小結,給以肯定或是否定,隨后便導入新課了。其實這個時候正址進行“分層”的最佳時機。因為只有在爭執(zhí)中,再矛盾中,學生的好奇心才會膨脹,而此時的注意力也最為集中,求知的欲望也更為迫切,每個學生都在動腦思考,急于解決這個問題。想像一下,在一場爭執(zhí)過后,突然有一個學生站起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猶如將一塊石頭投入寧靜的湖水中,頓時激起片片漣漪。而一波過后一波又起,持有不同意見的學生又會站起來反駁,這又是一個小小的爭論的開始。雙方又各抒己見,其余持不同觀念的學生也可互相幫助,發(fā)表見解。在這場爭執(zhí)中,優(yōu)等生逐步脫穎而出,把自己已會的后繼性例題講述給別人聽,這樣一來,不僅培養(yǎng)了優(yōu)等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鍛煉了膽量,而且給他們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空間。比如我們班里就有這樣一個很聰明的小男孩,他連舉手都沒顧上就站了起來,說:“老師,一元的硬幣太一一薄了!不能再用厘米做單位,一厘米有手指那么寬,怎么能行呢?就要用比厘米還一一小的單位:毫米?!边@個孩子邊說邊用手勢表示著,有了他的這一番講述,其余40%的中上或中等生也就對毫米有了初步了解,他的講解要比教師的講解更易讓孩子接受。至于后進生當然不能放棄,這時教師再根據孩子的匯報加以小結:“對了,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這樣給后進生一個補差的機會,又給優(yōu)等生一個全面了解的機會,孩子們的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很輕松地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引進了新課。
二、教學新知識,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分組合作
通過在新授課堂中實施分層數(shù)學,分組指導,我的學生對數(shù)學有了極高的學高的興趣。我想有了孩子們的信心和希望,每一個學生都會獲得全面和諧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