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譴責是為了避免未來某天我們也遭受這樣的不公對待。
平等,只有在內心認可,才能在行動上彰顯
4月17日上午9點40分左右,在北京東城區(qū)富貴園小區(qū),一名順豐的快遞小哥在送件時,三輪車與一輛京B牌照出租車發(fā)生剮蹭,駕駛出租車的中年男子連抽快遞小哥耳光并使用侮辱性語言。在快遞小哥道歉后仍繼續(xù)毆打、辱罵,而整個過程中快遞小哥始終沒有還手。最終,以快遞小哥賠禮道歉并現場賠償給轎車司機400元而告終。
有目擊者拍下視頻并上傳到社交網絡,迅速成為公眾聚焦的輿論中心。素來低調的順豐集團總裁王衛(wèi)事發(fā)當天即在朋友圈發(fā)聲稱:“如果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順豐總裁!”
更值得注意的是,順豐小哥的遭遇迅速得到全行業(yè)的聲援。“愿快遞人的每份心酸都有人心疼,冷漠都被溫柔替代?!比蹇爝f集團在其官方微信上力挺順豐小哥,“這六個巴掌,帶來的痛楚是給所有快遞人的,是關于快遞人的尊重、關于快遞人的信仰?!?/p>
該事件也引發(fā)警方高度關注。4月18日,肇事者已經被依法處以行政拘留10日處罰。
不可否認,快遞這個行業(yè)正在改變中國。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快遞業(yè)派送的快件達到206億件,全球第一。而這數以百億計的包裹、文件,近90%都是快遞小哥們騎著電動三輪車逐件派送到用戶手中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多次點贊快遞業(yè),認為它是中國經濟的一匹“黑馬”。但是社會上不少人對快遞行業(yè)還存有偏見,很多快遞員都是外來務工人員,他們風里來雨里去,工作辛苦,“恨屋及烏”及其他原因,快遞員騎電動車、摩托車穿行于街道,也被不少城里人視為是安全隱患,是應當整治的對象。社會上不少人仍有很強的等級觀念,將人分為三六九等,把快遞員、清潔工、搬運工等這些主要為學歷不高的外來務工人員從事的職業(yè),視為是“下等職業(yè)”。有業(yè)內人士坦言,快遞業(yè)很難得到社會應有的平等對待和尊重,快遞員遭遇冷眼、辱罵、甚至毆打的情況早已不是新鮮事。
此次快遞小哥被侮辱事件之所以能引起廣泛關注,網友們憤怒、難過、糾結、不安,也是因為事件中所展現出的職業(yè)歧視、階層歧視,讓很多人能想起自己或親身遭受、或親眼所見的經歷。醫(yī)務人員遇到“醫(yī)鬧”時的酸楚,乘務人員被乘客侮辱時的無奈,裝修行業(yè)從業(yè)者工作中的辛酸,還有不久前發(fā)生的環(huán)衛(wèi)工人被打事件……其實在職場,員工對尊重的訴求早已是重中之重。根據智聯招聘2015中國年度最佳雇主總報告顯示,“對員工的尊重”超越了“完善的福利待遇”,成為最重要的最佳雇主特征。
媒體評點:全面小康伴隨著城鎮(zhèn)化的加速,外來務工的年輕人,在陌生的城市為了更好的生活勞碌奔波、艱苦隱忍,但這種隱忍不該包括被蠻橫地當眾掌摑,并毫無尊嚴地步步后退。這幾巴掌,打的不僅是快遞小哥的肉體,更是億萬普通勞動者的尊嚴。在“互聯網+”的時代,我們享受著網絡的便利,感嘆著物流的神速,卻忽視了在街道穿梭、在角落停駐、在倉庫忙碌的快遞員。這個時代,不是只有偉大才值得被歌頌。習近平早有論述:“人生本平等,職業(yè)無貴賤?!笨爝f,這個撐起中國經濟,保障億萬人就業(yè)的職業(yè),在贏得更多期待的同時,本該得到更多的尊重。在這個社會,辛勤的勞動者都是時代的英雄。(楊麗,中國青年網)
◎話題拓展:“人生本平等,職業(yè)無貴賤”;公平正義;職業(yè)尊嚴;階層歧視;低賤與高貴;為普通勞動者點贊;尊重和關懷;敬畏法治;消解社會暴戾之氣需要重塑規(guī)則意識……
(資料來源:《每日經濟新聞》《人民日報》、南方網、中國青年網 、鳳凰新聞客戶端等)
編輯/關曉星 華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