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杰
【摘要】伴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我國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很多農村土地規(guī)劃進城市建設用地中。為實現優(yōu)化城市生存、發(fā)展空間的目的,我國加快了城市化進程,尤其對一些城鄉(xiāng)結合地區(qū),農村房屋拆遷工作逐步攀升。我國的農村房屋拆遷工作也步入了一個發(fā)展時期。盡管農村房屋拆遷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強、經濟效益好的工作,但因涉及到農村人口范圍較廣,因而我們應當看到這項工作的復雜性。農村房屋拆遷是關系國家集體利益的一項重要工作,更是關系全中國兩億農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因而加快農村房屋拆遷補償立法工作,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關鍵詞】社會發(fā)展;優(yōu)化城市空間;農村房屋拆遷;農民切身利益;加快補償立法
一、前言
國土資源部2016年的“十三五”規(guī)劃綱要中,對我國國土資源的形勢做了介紹也提出了相關要求。表示目前征地拆遷等矛盾日益突出,必須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傾情傾力使資源惠民利民,使人民群眾共享發(fā)展成果。
二、我國農村房屋拆遷現在解析
鑒于農村房屋拆遷工作的政策性、實效性和群眾性都很強,因此拆遷工作涉及的范圍廣、難度大,致使我國的農村房屋拆遷工作面臨較大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缺乏健全的法律法規(guī),相關行政管理程序不完善,沒有相應的司法保障,導致政府職能錯位、監(jiān)管不到位;其次,一些地區(qū)沒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補償標準,因而補償款較低,不能滿足農民需求;再次,拆遷安置過程中,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另外,關于非住宅類的房屋拆遷其補償標準不夠健全、完善。種種問題,導致農民切身利益受到損失,引發(fā)了農民群眾的不滿,嚴重阻礙農村房屋拆遷工作的穩(wěn)定開展。
當前,在我國農村房屋拆遷安置過程中以下幾個問題成為拆遷工作難以開展的矛盾焦點:
首先,拆遷項目的開展存在較大的隨意性。為響應國家政策,很多地方在開展農村房屋拆遷項目時并沒有經過嚴格考察審核,各地方政府為加快本地經濟增長,未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就盲目實施拆遷項目,造成后期工作難以進行。
其次,我國農村房屋不能按照市場價格給予補償,導致拆遷過程中對房屋進行補償時只能以當地政府的“重置價”計算。這就導致政府規(guī)定的補償價跟農民所能接受的補償價存在較大差異,造成農民利益受損現象的發(fā)生。
再次,缺乏健全、完善的農村房屋拆遷法律法規(guī)做保障,導致政府在實施拆遷工作時沒有規(guī)章制度可以遵循,容易滋生不合理、不規(guī)范行為的發(fā)生,工作流程缺乏科學合理性,一些上級部門監(jiān)管不到位,農民合法權益受到侵害。
最后,就是歷史遺留問題,由于農村房屋管理混亂,很多農村房屋在拆遷時無法確認產權所有人,或者測量問題導致安置面積不能確定。
三、加快農村房屋拆遷補償立法的必要性分析
對于房屋拆遷相關事宜,我國于2011年1月,由國務院最新頒布實施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其為城市房屋拆遷活動提供了規(guī)范的依據,解決了城市房屋拆遷中的矛盾和問題。但是并未就農村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補償做出相應的規(guī)定。要想拆遷項目順利進行,切實維護被征收人的正當權益,應給予被拆遷農民公平合理的補償。
目前,集體土地征收中的房屋拆遷補償可依據的法律有:《物權法》第42條規(guī)定,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土地管理法》第47條規(guī)定,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征收耕地的補償采用年產值倍數法確定補償金額,征收其他土地的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補償標準規(guī)定。
可見現有規(guī)定雖基于各地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各地農村房屋拆遷適用各級地方政府部門、地方人大發(fā)布的政府規(guī)章和部門文件以及地方性法規(guī)。但卻導致了拆遷補償政策混亂、各地做法不一且補償標準較低,宅基地上的房屋僅作為附著物進行補償。導致由于沒有直接的國家層面法律做依據,無法給被拆遷人合理的補償和充分的保護,拆遷雙方難以對拆遷補償標準達成一致,引發(fā)大量的拆遷糾紛,成為突出的社會矛盾之一。
因此應訂立關于我國農村房屋拆遷的相關條例,讓拆遷有法可依。因為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工作事關被拆遷人的切身利益,只有嚴格依法陽光拆遷、公平拆遷,才能保護被拆遷人合法私權。與此同時,制定對于農村房屋拆遷補償的規(guī)定還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
首先,它有利于提高拆遷效率,促進經濟的發(fā)展。一旦拆遷補償中存在隨意性,則很可能導致拆遷補償出現不公平現象。一些被拆遷人極可能因為執(zhí)法的隨意對拆遷工作產生非常強烈的抵觸情緒,使得拆遷難以進行。規(guī)范拆遷補償安置工作,保障被拆遷人利益可以為順利拆遷提供保障。
其次,有利于保證社會的穩(wěn)定,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只有平衡了各方當事人利益,充分尊重保障被拆遷農民的權利,加強對財產權的法律保護,才能減少矛盾糾紛的產生,維持社會發(fā)展的正常秩序,保證社會穩(wěn)定。
最后,它有利于房屋拆遷法律的完善,保證法制統(tǒng)一。由于在土地性質和管理方法方面國有土地和集體土地存在很多差異,因此對國有土地上的房屋和集體土地上的房屋管理模式也不盡相同,對集體土地上房屋拆遷中被拆遷人權利保護進行研究,有利于推進農村房屋被拆遷人權利保護系統(tǒng)化、體系化,提高該領域的法治化水平,保證法制統(tǒng)一。
四、結束語
當前,農村房屋拆遷過程中存在的巨大問題,造成我國城市化進程無法順利開展,甚至一些地區(qū)出現拆遷矛盾激化,農民上訪案件持續(xù)不斷的情況。由此可見,為促進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fā)展,農村房屋拆遷以及后期農民安置問題的解決刻不容緩。妥善處理好這些問題,是關系我國國計民生的大事。對我國農村房屋拆遷規(guī)范性法律文件的制定,筆者認為,應從規(guī)范政府行為、制定合理的拆遷補償標準、建立被拆遷用戶的安置保障機制等方向進行開展構建。以切實維護拆遷群眾合法權益,傾情傾力使資源惠民利民,使人民群眾真正共享發(fā)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