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為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尤其可見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所謂“自主”閱讀中的“自”是在閱讀教學中充分讓學生自覺、自主、自由的緊跟老師的主旋律唱出自己心中的歌,“主”是在閱讀教學中借助老師主導、主持、主控的指揮學生踏上節(jié)拍唱準音符。只有準確、和諧地把握好“自”與“主”完美統(tǒng)一,才能讓自主閱讀這首歌唱的悅耳動聽。因此,要想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讓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求教師注重課內外溝通,有效運用多種形式,拓展延伸閱讀渠道。那么,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與思考,認為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注重閱讀興趣的激發(fā),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動力源、內驅力。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學生有了閱讀興趣,才能從內心深處對課外閱讀產生主動需要。因此,教師要努力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愉悅地進行課外閱讀,快樂地接受自己想要學習的語文知識。同時,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guī)律、能力水平、知識經驗等因素,運用各種方法,激發(fā)他們讀書的欲望,增強他們閱讀的興趣,從書中獲取無窮的智慧和精神食糧。
1.巧設導語,引人入勝
短小精悍的導語就像一塊磁鐵,能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使其迅速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進而激發(fā)起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如教學《第八次》教師可以這樣引導:“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外國的歷史故事,題目是《第八次》。這個題目很特別,看到這個題目,你想到了什么問題呢?”這樣的導語就會讓學生頓生疑問,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
2.妙用課件,身臨其境
相關的多媒體課件猶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如教學《九色鹿》,可根據課文內容制作課件,播出畫面:“九色鹿在河邊散步,突然,耳邊傳來‘救命呀,救命的呼喊,只見一個人在洶涌的波濤中奮力掙扎。九色鹿立即縱身跳進河中,將落水人救上岸來?!弊寣W生隨著事情的變化和生動的畫面、音響的震撼效果,“掉”進事件的“旋渦”中,自然而然地“沉浸”在課文的情景之中。
3.開展活動,品味樂趣
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可以鞏固和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能力。如開展誦讀比賽、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讀歌朗誦會、手抄報,舉辦閱讀知識競賽等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既能有效地檢查閱讀效果,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又能讓學生獲得閱讀成功的體驗,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
二、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學生愛讀書,并不等于會讀書。加上小學生年齡小,閱歷淺,閱讀時往往帶有盲目性、隨意性,結果書讀了很多,卻收效甚少。如有的學生憑著興趣,凡有生動情節(jié)的內容就走馬觀花地讀讀;有的則讀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積累知識,吸取技巧,用到寫作上……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引導他們不僅愛讀,而且會讀,讀得有效。作為讀書的指導者的教師,我們應該向學生介紹一些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
1.略讀法。這種方法的運用一般是根據學生在課內學習或寫作上的某種需要,有選擇地閱讀有關書報的有關篇章或有關部分,以便學以致用。如學習了蘇教版第八冊《三顧茅廬》一課后,學生為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引導有目的地閱讀《三國演義》一書,既讓學生更加透徹地了解課文內容,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2.精讀法。要求學生閱讀時對某些重點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讀的閱讀方法,它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語言雋永,引經據典,情節(jié)生動。教師可以利用這些作品為依據,指導學生精讀,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調動多種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邊讀、邊想、邊批注,逐漸養(yǎng)成認真讀書的好習慣。
3.默讀法。默讀法就是對所讀的內容,不出聲地快速瀏覽。這就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處理和消化。我國古代有“一目十行”之說,可見早就提倡速讀能力。利用默讀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時間獲取盡量多的信息。
4.評價法。這就是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將有關的詞、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來,或對閱讀的重點、難點部分劃記號,作注釋,寫評語。培養(yǎng)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文章中富有教育意義的名言警句、精美生動的詞句、段落,可以摘錄下來,積存進自己設立的“詞庫”中,為以后的作文準備了豐富的語言積累。
5.心得法。教師要鼓勵學生經常寫日記或讀后感。也就是要求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后,用日記或讀后感的形式寫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并在課外閱讀活動課上進行交流。這種讀寫聽說互動結合,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高。
三、注重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大家知道,良好的閱讀習慣是一個人終生的寶貴財富,也是終身學習的堅實基礎。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習慣要持之以恒,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在堅持不懈地反復練習中養(yǎng)成的。光說不練不行,沒有耐心和恒心也不會有好的效果。因此,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懂得,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是要從一點一滴做起,一句、一段、一篇讀起,一次、二次、三次堅持,不斷積累經驗,習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養(yǎng)成。其次要根據小學生缺乏自主性,自控能力比較差的身心特點,本著“提出要求,具體指導;常抓不懈,嚴格訓練;言傳身教,當好楷模”的原則。第三要營造氣氛,合理安排閱讀活動。另外學校、班級閱讀文化氛圍的創(chuàng)設諸如有關讀書的名人名言,利用墻報、櫥窗開設讀書交流園地;充分發(fā)揮學校圖書室、班級圖書角的作用,讓學生置身于濃濃的書香氣息之中。最后是要創(chuàng)建閱讀交流平臺,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是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也是時代進步的需要,這既需廣大教師做個有心人,又需各個家庭的支持配合,更需要全社會擁有良好的讀書氛圍。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同時,我們要處處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人人愛讀書,人人讀好書,當學生在獲得成功后,會更堅持大量的自主閱讀,在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逐步形成中,自然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