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摘 要】 本文通過調(diào)查分析,探討了心理資本對員工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作用,得出了結論與啟示,提出了相關建議。指出,調(diào)查結果表明,員工的幸福感和心理資本之間呈顯著正相關,心理資本對主觀幸福感有正向的預測作用。因此,組織可以運用有效的組織文化、員工心理拓展訓練等方式,加強對員工心理資本的開發(fā),提升個體的主觀幸福感,促進企業(yè)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 員工;主觀幸福感;心理資本;作用
一、引言
隨著社會的進步,職業(yè)的多樣化,職場需要人們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實踐。人們在獲取職業(yè)所需的知識、技能和能力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種種沖突矛盾會直接影響到員工的身心健康,從而也影響了員工的主觀幸福感。
作為積極心理學研究的重點之一,心理資本與主觀幸福感已在人格、社會以及企業(yè)管理發(fā)展中引發(fā)了大量關注。管理及人力資源領域積極關注心理資本,不止因為它是一種積極的心理力量,更因為它與組織成員的績效息息相關。而主觀幸福感,則關乎個人身心健康發(fā)展,體現(xiàn)著個人對生活現(xiàn)狀滿意度,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主觀幸福感作為積極心理學最早關注的領域,其主要根據(jù)依據(jù)個體頭腦中設定的標準,并對其現(xiàn)有生活水平做出一個全面的評價。[1]Diener通過30 多年來對主觀幸福感的研究,提出了主觀幸福感四維結構:一是對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生活的滿意度;二是積極的情感體驗;三是消極的情感體驗;四是對生活各方面的滿意度。
心理資本是以積極心理學觀點為基礎,重點研究個體優(yōu)勢以及積極狀態(tài)下所存在的力量。[2]Luthans在分析經(jīng)濟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的特點后,提出了以個體積極心理為力量的“積極心理資本”概念。Luthans 等也首次明確定義了心理資本。并提出,積極心理資本就是自信、希望、樂觀以及堅韌性四種積極心理力量。
主觀幸福感重點強調(diào)了個體的積極情緒情感體驗,心理資本則重點強調(diào)個體的積極心理能量。究竟積極心理能量對積極的情緒情感體驗有著怎樣的作用,如何進行調(diào)節(jié),正是本研究即將深入探討的主要目的。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選取華東,東北,西北三地企業(yè)職工300人為研究對象,發(fā)放問卷并全部回收,最終獲得有效問卷273份,其中女性144份(52.7%),男性129份(47.3%),25歲以下150人(54.9%),26到30歲96人(35.2%),31到35歲23人(8.4%),45歲以上4人(1.5%)。未婚226人(82.8%),已婚45人(16.5%),喪偶2人(0.7%)。學歷高中以下2人(0.7%),中專、高中8人,大專45人(16.5%),本科157人(57.5%),碩士56人(20.5%),博士5人(1.8%)。
2、研究工具
主觀幸福感量表選用中國人幸福感量表,由臺灣學者陸洛所編制之“極短版中國人幸福感量表”,共計10小題,填答采四點計分方式,分別為1、2、3、4 分,受試者依其最近三個月來的狀況圈選之,最后將十題分數(shù)累計,所得總分數(shù)愈高,代表其整體幸福感愈高,反之,則代表其整體幸福感愈低。
心理資本量表選用了柯江林、孫健敏、李永瑞編著的本土心理資本短版問卷。包括人際型和事務型兩大類。人際型涵蓋包容寬恕、謙虛誠穩(wěn)、感恩奉獻、尊敬禮讓四個維度,事務型涵蓋奮發(fā)進取、堅韌頑強、樂觀希望、自信勇敢四個維度,共40題。填答采用Likert 6點計分,8個維度總分的平均值為心理資本的得分。
3、統(tǒng)計方法
進行的統(tǒng)計處理主要為相關分析以及回歸分析。采用SPSS13.0完成。
三、研究結果
通過主要變量之間的相關分析,可得出除謙虛穩(wěn)重的維度外,各維度與主觀幸福感均有顯著正相關。即心理資本的各維度與主觀幸福感的有較高的正相關。也就是說,心理資本越高,個體體驗到的主觀幸福感越高。而且,較之心理資本的其他維度,幸福感與包容寬恕、樂觀希望及忠心勇敢這三個維度的相關更高。
通過回歸分析,可得出心理資本對員工的主觀幸福感有中等程度正向的影響,解釋的百分比為34.1%。
四、啟發(fā)與建議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心理資本對個體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作用。由結果可知,個體心理資本對員工心理滿意度有顯著正相關,一個人的主觀幸福感會受到心理資本多種方式的影響。從心理資本的各維度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來看,主觀幸福感與個體的人格特質(zhì)也是有很大關聯(lián)的,積極的人格特質(zhì)可以作為主觀幸福感的重要預測變量之一。而另一方面,主觀幸福感作為積極的情感體驗,也可以提升個體的積極心理資源。
由心理資本的8個維度可以看到,人際與事務兩者相互關聯(lián),只有調(diào)整好兩方面的心態(tài)才有更大可能獲得健康的身心發(fā)展。性格對一個人職場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必要的謙虛、低調(diào)、助人,必將有助于保持人際和諧和提升工作績效,減少人際壓力與負面情緒累積,對個人發(fā)展及幸福感的獲得均有所裨益。同時,組織也應加強對員工心理資本的管理。組織可以運用有效的組織文化、員工心理拓展訓練等方式,加強對員工心理資本的開發(fā)。這不僅關乎企業(yè)發(fā)展,也關系到個體的主觀幸福感,對組織和個人來說均是不容忽視的方面。
總體來說,心理資本有著其內(nèi)在結構,會對個體幸福感有著長期而深遠的影響作用。同時,幸福感高的人,在面對挫折時,會傾向于以積極的方式應對,處理壓力事件時,也會傾向于以積極的態(tài)度去應對。自信心強,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會體驗到更多正向情緒與情感,對生活也就擁有更多的期待。因此,主觀幸福感不僅受到心理資本的影響,它同樣會提高心理資本。兩者相互影響,共同促進。
【參考文獻】
[1] 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a proposal for a national index[J]. 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55(1)34-43.
[2] 李斌,林玲.心理資本及其研究進展綜述[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9.16(2)120-123.
【作者簡介】
王 丹(1987.10-)女,漢族,甘肅天水人,天水師范學院教育學院應用心理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心理學和心理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