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瑞
摘 要:因為生理因素和社會環(huán)境,人際關系敏感正影響著越來越多的當代大學生的生活。而影響大學生人際關系敏感心理問題的因素有哪些,以及如何識別有著此類問題的大學生群體,大學輔導員又能為此做些什么,值得我們去深刻思考。
關鍵詞:人際關系敏感;大學生;心理輔導
近年來,大學生群體中顯露出來的心理問題逐年增多,其中人際關系敏感問題已成為大學生中較為常見的心理障礙。正常的敏感是良好的身體表現和機體反應,是人身體和心理健康的標志。但是過度的敏感則是病態(tài)和心理不健全的反應,妨礙人的正常社交。
一、 人際關系敏感的主要表現
人際關系敏感是影響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衡量個體或群體心理健康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人際關系敏感主要是通過以下三個方面體現:
1.心理封閉。這種人雖然內心渴望有知心的朋友,但是又很難通過自己的方法確定這種親密的朋友關系,所以盡量與他人保持距離。
2.猜忌多疑。這種人說話做事、與人相處都不自然,害怕給別人帶來麻煩,引起別人的嫌棄與鄙夷。和朋友、同學相處時處處小心,表現得異常禮貌,實則給人以距離感和拘謹感。或者對小事情耿耿于懷,愛鉆牛角尖,給人以“小心眼”之感。
3.把自己作為社交的中心。社交的目的是滿足雙方共同的需求,是需要互相體諒和尊重的。但是敏感的學生卻經常忽略這些,從來不知道考慮別人的感受。在當今開放的社會中,這種心理問題嚴重地制約了大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二、人際關系敏感產生的因素
據武漢大學發(fā)展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的研究結果顯示,農村和城市的大學生在社交回避和社交焦慮因子上有顯著差異,即農村大學生比城市大學生的社交回避和社交焦慮問題更嚴重。研究結果還表明,不同年級的學生在人際關系處理上也存在顯著差異。隨著大學生活、學習的深入,學生開始思考社會、思考人生,將視線從身邊擴展到社會。思想逐步成熟,對社會看法不再那么極端,也形成了一定的為人處事之道。
筆者認為,家庭成長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也有著深遠影響。那些家庭和諧、父母感情良好的大學生往往展現出更為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包容力。而父母經常爭吵,或者家庭暴力時有發(fā)生,或者離異家庭出身的學生,出現人際關系敏感的概率較大。
三、 人際關系敏感的應對措施
1. 輔導員應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方面加大力度。調查發(fā)現,有許多學生知道自己某方面存在問題,但并未主動尋求幫助。對于人際關系敏感的學生, 輔導員應該及時關心了解,而不是等具體問題發(fā)生時才施加干預。
2.輔導員應該分析學生人際關系敏感的具體原因,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人際關系不良的學生一般均為社會適應能力不強或心理發(fā)育遲緩者。因此,輔導員應該從這些方面入手組織開展一些情境訓練、自我探索、經驗分享等活動。另外,定期的心理健康知識專題講座也是解決學生人際關系敏感的一種有效辦法。
3. 對學生實施心理咨詢應該因人而異,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研究表明,不同學生適應不同的方法, 所以輔導員在咨詢過程中應該把握學生的性格、個性、愛好等, 抓住關鍵問題, 同時又不忽視細節(jié)問題, 有重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具體實施咨詢, 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4. 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積極地應對壓力。壓力應對方式對社交有顯著影響。消極的應對方式會阻礙社交,積極的壓力應對方式則能促進社交。所以,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要重點加強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端正大學生面對壓力的態(tài)度,使他們掌握應對壓力的科學方法;在校園中廣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幫助大學生處理好各種復雜的人際關系。
隨著快節(jié)奏的生活方式的變革,人際關系敏感的大學生人數會越來越多,因此,及時進行反思做好這類學生的心理輔導工作是當務之急。相信,在教育工作者努力以及社會的支持下,人際關系敏感的大學生將會慢慢融入大集體,改善自己的性格缺陷。
參考文獻:
[1]閆春平.大學生人際關系敏感及相關因素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7,15(8).
[2]朱潔,郭兆明.心理咨詢對大學生人際關系敏感的干預效果[J].中國校醫(yī),2009,23(2).
[3]程淑英.對大學生人際關系敏感的心理干預效果研究[J]. 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