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麗虹 張燕如
(北京市第二醫(yī)院心腦血管內科,北京 100031)
丁苯酞注射液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白麗虹張燕如1
(北京市第二醫(yī)院心腦血管內科,北京100031)
〔摘要〕目的分析針對進展性腦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的效果。方法將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在該院治療的74例進展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7例。對照組使用低分子肝素鈣治療,觀察組使用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比較兩組的療效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前NIHSS評分和ADL 評分分別為(23.4±3.9)分,(34.6±10.1)分,對照組治療前NIHSS評分和ADL 評分分別為(23.3±4.1)分,(35.0±9.8)分,觀察組治療后為(8.4±4.0)分,(85.3±10.0)分,對照組治療后為(13.2±3.7)分,(71.2±7.8)分,兩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和ADL評分均較治療前改善,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改善的更加明顯(P<0.05);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9.19%、75.68%,觀察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療效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丁苯酞注射液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療效顯著,安全可靠,能明顯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值得臨床上應用。
〔關鍵詞〕丁苯酞;低分子肝素鈣;腦梗死
進展性腦梗死是急性腦梗死的一個臨床過程,在急性腦梗死的患者中約占26%~43%,有較高的致死率及致殘率〔1〕,給臨床工作帶來很大困難,且易引發(fā)醫(yī)療糾紛〔2〕。深入研究進展性腦梗死的病因和危險因素可能有助于進展性腦梗死的防治。丁苯酞注射液具有開放側支循環(huán)和神經保護作用,大量研究證實丁苯酞增加缺血區(qū)腦血流量和缺血區(qū)毛細血管數(shù)量,能夠減少腦梗死面積,改善缺血腦組織的能量代謝,改善腦血流及腦水腫狀態(tài),進而改善急性腦梗死患者發(fā)病后的認知功能〔3〕。低分子肝素鈣是一種新型的抗血栓類藥物,在急性腦梗死的臨床治療中,輔助應用低分子肝素鈣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及血液流變學指標〔4〕。我科采用兩種藥物協(xié)同治療進展性腦梗死患者,取得了一定療效。
1資料和方法
1.1臨床資料本組患者74例,男41例,女33例,年齡60~78歲,平均(67.7±2.5)歲;所選患者診斷均符合缺血性腦血管病標準〔5〕。并經頭顱CT 或 MRI明確診斷,排除心源性腦栓塞及有明顯意識障礙者。全部患者中有糖尿病史14例,伴高血壓或冠心病15例;將全部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齡60~78歲,平均(68.3±2.4)歲;對照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齡61~78歲,平均(67.1±2.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P>0.05)。
1.2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予常規(guī)控制血壓、血糖、抗血小板以及降脂(穩(wěn)定斑塊)的基礎治療。對照組給予低分子肝素鈣5 000 U,腹部皮下注射,2次/d,連續(xù)7 d。觀察組給予丁苯酞注射液100 ml,2次/d,同時給予低分子肝素鈣5 000 U,腹部皮下注射,2次/d,連續(xù)7 d。
1.3療效評價〔6〕NIHSS評分范圍為0~42分,其得分越高,神經受損程度越嚴重。0~1分表示正?;蜈呌谡?,1~4分表示輕微受損,5~15分表示中度受損,15~20分表示中重度受損,20分以上為中度受損。ADL評定標準:100分獨立;75~95分輕度依賴;50~70分中度依賴;25~45分重度依賴;0~20分完全依賴。得分越高,獨立性越好??傆行拾ɑ救@著進步和進步。
1.4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采用SPSS16.0軟件包。
2結果
2.1兩組臨床指標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和ADL評分均較治療前改善,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改善的更加明顯(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分,
與治療前比較:1)P<0.05,與對照組比較:2)P<0.05
2.2兩組療效比較兩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9.19%、75.68%,觀察組療效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療效比較〔n(%),n=37〕
與對照組比較:1)P<0.05
3討論
急性進展性腦梗死早期神經功能缺損加重涉及多種病理生理機制,包括繼發(fā)于血管閉塞的氧和葡萄糖供應缺乏、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細胞內鈣超載、興奮性氨基酸毒性及自由基介導的毒性作用等。同時缺血再灌注常導致大量氧自由基的產生,導致脂質過氧化及細胞膜的損傷,是缺血半暗帶神經細胞遲發(fā)性損害的主要原因〔7~9〕。
低分子肝素鈣是由普通肝素通過化學的或酶促解聚而產生,具有抗Xa因子作用和明確的抗血栓功能,而對凝血系統(tǒng)的影響很小。其還可減少腦組織內氧自由基的生成,從而保護腦組織和腦神經元〔10,11〕。叢光燕〔12〕將64例進展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33例,對照組31例,兩組均采用常規(guī)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鈣0.4 ml/Q12 h 腹壁皮下注射,連用5~7 d,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均有所減低,但治療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而言要顯著低于對照組,說明低分子肝素鈣在治療進展性腦梗死方面臨床療效顯著。
丁苯酞可通過改善微循環(huán)、抗炎、保護線粒體、改善能量代謝等多種途徑保護神經元,修復神經功能。其能有效的作用于缺血低灌注區(qū)腦細胞的線粒體、增加內皮細胞前列環(huán)素和一氧化氮的含量、提高腦血流量,抑制炎癥反應和細胞凋亡〔13,14〕,明顯縮小局部腦缺血的梗死面積。張學蘭等〔15〕將240例進展性腦梗死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120例。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聯(lián)合雙重抗血小板、活血化瘀、改善腦循環(huán)、神經保護、強化降血脂、調控血壓和血糖以及對癥等治療。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治療組治療后NIHS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1),兩組在治療過程中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說明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治療進展性腦梗死安全有效。
本組資料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NIHSS評分和ADL 評分改善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丁苯酞注射液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進展性腦梗死可以縮小腦梗死面積、增加腦血流量的作用,從而改善神經功能缺損,兩藥聯(lián)用效果確切,能夠改善患者預后,提高生存質量,且安全可靠,故值得在臨床上使用。
4參考文獻
1王德生,腦梗死,吳江.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158.
2王東,張詠,潘金保,等.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急性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研究〔J〕.卒中與神經疾病,2015;22(3):160-2.
3閆衛(wèi)靜.阿司匹林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分析〔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5):82-3.
4方建,李曉暉,李香,等.丁苯酞注射液對進展性腦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及臨床療效〔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17(18):17-8.
5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80.
6鞠衛(wèi)萍,周建華,苘紅好,等.超早期高壓氧聯(lián)合銀杏葉制劑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療效及其對血漿Lp-PLA2 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刊,2014;41(18):83-6.
7孟翀.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及 C 反應蛋白水平的改變〔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4;11(1):136-7.
8蔡松泉,蔡加樓.丁苯酞注射液對進展性腦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及臨床療效〔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5;13(20):30-1.
9彭玲.依達拉奉聯(lián)合奧扎格雷鈉治療急性腦硬死120例療效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37-8.
10韓國芹.巴曲酶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9;12(21):10-1.
11韓霞.奧扎格雷鈉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6):59-60.
12叢光燕.低分子肝素鈣在進展性腦梗死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6):124.
13梁江紅,魏麓云,湯曉春.丁苯酞通過增強抗氧化活性保護局灶性腦缺血再灌注大鼠〔J〕.國際腦血管病雜志,2013;21(3):186-90.
14張春梅,王麗娜,劉永亮.丁苯酞對局灶性腦梗死大鼠皮層Rho相關激酶Ⅱ蛋白表達的影響〔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5(9):1003-5.
15張學蘭,段薇靜,趙延寧,等.丁苯酞注射液治療進展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6(5):565-8.
〔2015-10-17修回〕
(編輯李相軍)
基金項目:邢臺市科學技術研究與發(fā)展計劃項目(2014ZC177,2014ZC172)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202(2016)10-2394-02;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10.037
1邢臺市第三醫(yī)院
第一作者:白麗虹(1976-),女,主治醫(yī)師,碩士,主要從事神經內科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