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忠
[摘 要]隨著科技的快速發(fā)展,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視,如何提高小學生藏文作文水平,是我們目前亟待解決的主要問題。針對許多小學生不會寫藏文作文乃至害怕寫作文的問題,教師應加以引導,教會他們寫作的要領和寫作的方式方法,才能使小學生學會怎樣挖掘作文素材、采用怎樣的表達手法寫好藏文作文,是本文寫作的初衷,旨在研究如何提高小學生藏文作文水平,同時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小學生;藏語作文;寫作水平
一、展示藏文作文中的“亮點”,幫助學生發(fā)現自己的寫作潛能
從寫作智力的共性與個性出發(fā),幫助學生發(fā)現自身的長處與不足,并最大限度地開掘寫作潛能以提高藏文作文水平可以作為藏文作文教學的突破口。展示的價值就在于從個體自身所蘊藏的寫作智慧出發(fā),將這種滲透于藏文作文之中的智慧之光充分地加以揭示,讓這種寫作智慧從隱含的存在狀態(tài)中展示出來,變成顯在的可持續(xù)開發(fā)的寫作資源,充分地持久地自覺地加以利用,為形成學生各自的寫作特質增添靈性與個性。
如何通過對藏文作文的評價幫助學生對自己的相關能力因素予以發(fā)現并自覺地調節(jié)諸種能力的協調發(fā)展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對于學生藏文作文中業(yè)已存在的價值因素,教師能否及時地發(fā)現并因勢利導地給予科學的評價,對學生今后藏文作文興趣的激發(fā)與表達個性的形成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就學生的藏文作文而言,有的學生有思想靈感,甚至有觀點有主題,但卻不能寫成文章,究其原因,要么是缺乏相應的材料,要么是駕馭語言和生成言語的能力弱,對此,就要引導學生平時注意搜集積累寫作材料,多讀經典名著以吸收他人的語言營養(yǎng),反復歷練以提高表達的綜合能力。有的學生藏文作文時材料使用十分新穎,但在藏文作文時卻表現為堆砌材料,結構紊亂,缺乏主題,面對這種情況,應要求學生在平時加強提升自己的理性修養(yǎng),藏文作文時先要列好提綱,并且對提綱要進行反復推敲,恰當安排材料的取舍詳略,以增強主題的鮮明性與行文的表現力。有的學生藏文作文時題目很有新意,但在寫作時思路單一,材料使用陳舊化,人物描寫雷同化,針對這一現象,就要鼓勵學生進行思維的發(fā)散與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平時從多角度積累寫作素材,特別是新穎的材料。
總之,教師的評價應當從學生自身的潛在因素出發(fā),對學生藏文作文予以辯證分析,幫助學生找出自己智力構成中的優(yōu)勢與弱勢領域,培養(yǎng)和磨合自己的寫作能力.逐步打造出富有個性的寫作品質。
二、適時引導,幫助學生發(fā)現藏文作文中存在的相關問題
現時學生藏文作文中普遍存在以下現象:一是主題概念化;二是見識小氣化;三是材料大路化;四是結構模式化;五是語言口語化;六是詳略隨意化;七是思維雷同化;八是人物臉譜化。由此暴露出學生藏文作文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由于追求升學,過分關注分數,急功近利,把大量時間花在題海上,從而導致學生缺乏積累,失去自我,沒有思考,缺乏創(chuàng)新的突出問題。
學生藏文作文出現上述現象,追根究底,問題的癥結主要在于:從積累的層面看,忽視生活,忽視閱讀,忽視個性和情感體驗,僅僅強調課本上的一些知識。從藏文作文與生活的關系看,或者失去生活積累,或者“身入”生活,卻未能“心入”生活,即將生活、經驗、閱歷和情感割裂開來,缺乏對生活的真切體悟,不能對生活進行藝術化的加工和改造。從表達上看,不少學生缺乏自我意識與創(chuàng)新精神;從本質上看,生活和閱讀是思考的源泉,思考是對生活積累和閱讀積累的再現與升華,生活愈厚實,閱讀愈廣博,積累愈豐富,心靈愈真切,思考就愈深邃,情感就愈濃烈,獨到的見解才有可能降臨于筆端。
因此,現行藏文作文教學的迫切問題是,切實通過評價引導學生自覺實現四個方面的轉向:一是轉向生活;二是轉向閱讀;三是轉向自我;四是轉向創(chuàng)新。同時注意處理好四個方面的關系:一是藏文作文與生活的關系,確立生活處處有藏文作文的理念,強調“心入”生活;二是藏文作文與閱讀的關系,確立“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藏文作文理念,強調閱讀積累;三是藏文作文與自我的關系,確立寫藏文作文就是寫心境,寫感悟,強調表達心靈;四是藏文作文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理解藏文作文的最高價值在于表達的新穎,強調在實踐中不斷追求創(chuàng)新。
三、正視學生藏文作文水平提升的漸進性,用評價引導學生不斷積累、感悟與表達
教師的評價應該幫助學生正視寫作過程中的艱難性、復雜性,正視困難,知難而進,注重積累,反復歷練,立足創(chuàng)新,循序漸進。充分認識藏文作文水平在提升過程中所表現出的階段性、類創(chuàng)性和素質性,克服藏文作文過程中的片面性認識,切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
以評價促反思,引導學生學會梳理與整合自己的寫作行為。反思是一種自我追溯式思考,通過再思考,對自己藏文作文過程中的成功與不足有一個全面的評判。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學生必然會受到各種藏文作文指導的影響,也因之形成一些思維定式。這些思維定式中,既有積極的因素,也可能有消極的成分。從宏觀上看,反思就在于借助自身的知識積累,憑借自我的思考力,自我分析,自我揚棄,揚長避短,揚長補短,致力于打造個性化的寫作品質,向自我表達的更高狀態(tài)推進。從微觀上看,反思的過程就是對自己的藏文作文進行再檢討,在不斷推敲和反復修改的基礎上,精心地營構優(yōu)秀的作品。
目前,不少學生對自己寫好的藏文作文缺乏反思的過程,他們成文“一氣呵成”,缺乏醞釀、提煉與修改,即使是批改后的藏文作文,關注的也只是相關結論性評價,而且一看了之,不加思考,十分淡漠。從本質上看,藏文作文的歷練包括三個和諧統(tǒng)一的動態(tài)過程,即寫前、寫中和寫后。那么,對藏文作文的評價自然也要滲透到不同的階段,寫前的積累與醞釀,寫中的提煉與修改,寫后的總結與反思,對于增強藏文作文訓練的整體效果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從思維的角度看,由于在寫的過程中,人腦中的表象積累和知識積累都處在積極的運動狀態(tài),運動的過程使得它們不斷地碰撞、組合、重構和生成,這其實就是思考。反思的目的正是重新啟動思維,促進思考,努力引導思考的成果從融合走向創(chuàng)新。
因此,藏文作文教學中,無論是口頭式評價還是書面式評價,評價者都要一改過去僅僅作結論性評價的思維慣性,而應該把立足點同時轉移到過程性和發(fā)展性評價的層面上來。教師既是評價的參與者,又是評價的促進者與導引者,積極引導學生本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單邊、雙邊或多邊“對話”,集思廣益。
四、加強藏文作文的引導
藏文作文與漢語作文一樣,其教學目的主要是為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并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語言的魅力與內涵,正確地運用學習的寫作能力.高中學生主要以學習課內知識為主,由于空閑時間較少,導致了文學積累十分有限,繁重的學習負擔與固定的三點一線生活也導致了學生的視野被定格在了固定的框架之中,造成了學生寫作的據現象.對此,教師可以通過想學生講解相關范文,通過對范文的引導與講解,使學生能夠做出感悟與思考,并積累素材,通過合理的范例引導,逐漸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五、結語
傳統(tǒng)的藏文作文教學模式對于學生作文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極大的弊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寫作能力的進一步發(fā)展,高考作文模板使得學生的作文寫作練習一直為高考所服務,創(chuàng)新性極差.
隨著我國教育界的不斷發(fā)展,許多學者針對我國當前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體系提出了質疑并呼吁改變.當前藏文作文的教育模式,極大地限制了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與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學生日后寫作能力的進一步提高也造成了極大的阻礙.
參考文獻:
[1]雍春霞.升格訓練: 提高高中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A].數語外學習,1005-6351(2013)-01-0128-01.
[2]施以平.淺談藏文班學生作文的指導[J].西藏科技,2010,(4).
[3]王紅英.藏文班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的影響因素分析[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