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后接受采訪,有個記者問我,覺得EDG在國內的實力如何?我說,剛結束的決賽結果已經(jīng)很明顯了,EDG現(xiàn)在是國內的第二名。深夜思慮再三,想要說點什么,獎杯、光環(huán)、冠軍、夢想……所有的詞匯配上以往記憶碎片不?;斡?。
“輸了。夏季賽再見。隊員和教練辛苦了。給他們多一些掌聲。戰(zhàn)敗亦是英雄?!?/p>
沒錯,很簡短。輸了,面對現(xiàn)實。是的,戰(zhàn)敗也是英雄。電子競技無疑是殘酷的,冠軍只有一個,英雄并不是唯一。
從未停歇的輿論盛宴
很多人都不明白,為什么微博盛行的年代,EDG好像特立獨行一樣,只有我在微博上活躍著,隊員卻沒有參與每次比賽后的輿論“盛宴”,然而風暴從未因為拒絕而遠離。
其實在EDG剛成立時我就做好了承受各種輿論的準備,但是來勢之洶涌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也超過了隊員們所能承受的范圍。所以在每次訓練賽開始前,都會特意去和隊員們強調:不要打開微博,不要打開QQ。這種被動的隔絕并不能擋住所有攻擊侮辱的暗箭,“質疑”“背叛”成了輿論統(tǒng)一的針對點,而他們口中的“背叛”不過是體育競技中再正常不過的轉會而已,我們能做的就是和隊員們,同時也和自己說:我們用成績證明自己。
成績能證明自己嗎?能。成績能阻擋輿論嗎?不能。沒有鮮花和掌聲的冠軍,就像沒有伴樂的舞臺,總是干澀。
輿論總是可以避開事實和客觀,殘忍來襲,站在上帝視角去定罪、去猜測、去否認,唯獨鼓勵的聲音如此微弱。
中國的電子競技,需要更多的鼓勵和贊賞,而不是唾罵和背棄。需要的容忍和寬容,而不是刺傷和攻擊。正如同《三少說》中結尾的那句話一樣,“可以不愛,請別傷害”。
唯“實力”論的夢想國度
如果說電子競技是一個行走的巨人,那么他一定是在攀爬一座山,輿論就是他的負重。而職業(yè)隊員就是巨人的四肢,在攀爬的過程中除了要背負輿論的重量,還要面臨隨時被替換的可能。
萬里挑一已經(jīng)不能說明職業(yè)隊員挑選的標準了,百萬玩家中脫穎而出變成了入門的基準,除此之外,你要夠年輕,你要耐得住寂寞,沒錯,這個時候游戲于你而言已經(jīng)不是娛樂,而是無數(shù)時間計算、傷害計算、重復再重復的工作。還有,你要耐得住壓力,新人像韭菜,一茬一茬的長,無數(shù)更加年輕、更加勤奮、更有天分的新人進入這個行業(yè)。這種精神的壓迫感,使得所有職業(yè)隊員都比常人刻苦努力百倍千倍才有可能沖擊頂峰。
在電子競技,夢想并不大于一切,這是實力大于一切的國度。兩者合一,爬上頂峰的,往往是實力和夢想并存。
作為一個電子競技的職業(yè)選手,特別是中國的電子競技職業(yè)選手,負重爬行,成了一個基本的技能。挺可悲。
活出厚度
進入電競圈并不久,身份使然,窺得百態(tài)。電競于我,是情懷。電競于職業(yè)隊員,就像籃球于科比,是生命。他們每個人都見過凌晨四點的召喚師峽谷。然,這個巨人有這樣那樣的缺憾,面對未來自我完善之路,我們必須活得很好,面對輿論的壓力和現(xiàn)實的競爭,這是最實用的姿態(tài)。
電子競技殘酷嗎?綜上所述,殘酷。到底有多殘酷?大概是與你的人生厚度相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