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衍香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培養(yǎng)全面、綜合素質的人才在現代教育中顯得尤為重要,語文是教育的基礎,小學語文則是語文教學的基礎。在學習教育上我們應該教學生們懂得創(chuàng)新,而不是一味的去傳播課本上的知識,新課改對小學語文老師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從教育理念、知識建構、教學方法等諸多方面都對小學語文老師提出了更高的目標。本文通過《蝸牛的獎杯》這篇課文分析,總結出在未來教育方面課堂上應用到的教學方法,希望對小學語文教育有所提高。
【關鍵詞】課堂 創(chuàng)新 教學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163-01
《蝸牛的獎杯》是《國際本(蘇教本)語文》二年級下冊中的一則寓言故事,這則故事講述的是:很久之前,蝸牛與我們看到的樣子并不一樣,其有著一對非常有力的翅膀,可以在高空中自由的飛翔,并在比賽中獲得勝利獎杯。之后洋洋得意的蝸牛便將獎杯背在身上,不再努力上進,以至于將被最后黏在身上,再也飛不動,變成了現在的樣子。又大又重的獎杯變成了蝸牛堅硬的外殼,蝸牛只能勉強的從硬殼中伸出頭來,在地上慢慢的爬行。這則故事告訴我們:當你獲得了榮譽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要永遠記得向前看。這則寓言具有非常深刻的寓意,對于學生們的成長和發(fā)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提示意義。教師在進行此篇文章授課的時候,要注重做好相應教學方法的探索,不斷運用各種全新的方法讓學生獲得對課文的深刻理解,從而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成長。
一、結合現實,了解蝸牛
蝸牛對于我們來說并不陌生,是我們在夏天常見的一種小動物。在進行本課文授課之前,筆者首先讓同學們想象自己日常生活中見到的蝸牛是怎樣的,并分成小組大家暢所欲言,由組長記錄下來自己組員的答案,再由各個組的組長分享給大家聽。大家對蝸牛的理解大部分都放在了其又大又重的硬殼上,這堂課就是要學生們展開想象,懂得創(chuàng)新,讓學生們踴躍的說出自己的想法。蝸牛在我們印象中是軟體生物中會爬行的一種,然而在《蝸牛的獎杯》中,蝸牛曾經是會飛的一種動物,在學習這篇文章時,老師應該帶領學生們結合本篇文章重新認知蝸牛,這樣可以讓學生們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更客觀的去認識蝸牛。也能夠讓學生們在學習本篇文章時候展開想象的翅膀。
二、以學為主,深化課堂討論
現代的學校都比較注重學生們的考試成績,從而忽視了學生們是否在學習中真正的學到了知識,老師們應當將教學思想和教學手段有效的結合,這樣可以更有效的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筆者在進行《蝸牛的獎杯》教學的時候,變注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對本課文進行講解,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角,將課堂教學完全交給學生予以開展。筆者讓學生們進行演講,讓學生們對文章進行朗誦等等形式,加深學生們對于文章的深刻認識。從而讓學生們形成自己對于文章的思想和認識。知識并不是只有老師傳授給學生,學生也可以在社會中點點滴滴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可見,學習是獲取知識的直接過程,所以,老師們不應該只注重學生們的成績,一味的讓學生們考好成績,考好成績固然重要,讓學生們懂得創(chuàng)新,學習到更多能夠運用的知識更重要。
三、發(fā)展學生興趣
很多學生的好奇心很強,老師們應該抓住這一特性,改變教學的方法以及目的目標,在課堂中,老師們應該多加入一些新聞、娛樂等更多學生們感興趣的話題,進行穿插教育,這樣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們的求知欲望以及提升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更加有效的縮短師生之間的差距,并且可以增強師生間的感情,為學生們營造了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筆者在進行《蝸牛的獎杯》教學的時候,便帶領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大自然中,在校園中發(fā)現蝸牛、觀察蝸牛,增加對蝸牛的認識,并結合課文進行教學,讓學生們對與課文中的中心思想有了深化。
四、情景再現教學的靈活應用
情景再現教學法是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生動形象的表達出文章中的劇情,讓學生們分成小組將文章劇情表達出來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們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們主動的參加到我們的課堂中來,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讓學生們從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在語文教學中使用情景再現教學法,需要老師們在教學中創(chuàng)建情景。常用的創(chuàng)建情景的方法有:通過多媒體將自己的情景表現出來;聯系生活展現實境;運用工具在課堂中展現;學生們扮演角色情景展現。無論選用哪種情景再現教學,老師們都要以教育為目的,針對學生們的學習特點和具體教學目標的進行,使學習內容與相應的情景相結合,幫助學生們從整體結構上感知和體會學習內容。筆者在進行《蝸牛的獎杯》的學習的時候,便讓學生們扮演成為蝸牛、小蜜蜂、蝴蝶等等小動物,對本故事進行演繹,還進行了各種臺詞的創(chuàng)作,同學們在演繹的過程中對課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還能夠展現出他們豐富的想象力。
五、多媒體與課堂教學的有效結合
老師們可以通過多媒體來教學,這樣可以更快更有效的將本文章的大綱展現出來,自己可以制作一個關于《蝸牛的獎杯》的PPt,將文章的情景,涉及到的人物,課堂學習目的都要在制作的PPt中展現出來,例如:文章的情景就是蝸牛在飛行比賽中獲得了冠軍,然后得意洋洋,自信滿滿,后來生怕自己的獎杯被人偷走,然后蝸牛就每天將獎杯背在身上,最后獎杯與蝸牛融合在一起,最后蝸牛再也飛不起來的故事。涉及到的人物有:蝸牛,蜜蜂,蜻蜓等飛行動物。課堂學習目的:學習目的就是想讓同學們通過這篇文章學習到自滿的危害,告誡我們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學習中,一定要保持謙卑的態(tài)度。
總而言之,在現實教育學習中,教師應該從自身出發(fā),起到表率的作用,不斷的提高語文教學能力和素養(yǎng),有效的展開語文教育。同時,教師在進行教學中還要注重與學生的生活時間相聯系,注重如同《蝸牛的獎杯》中的道理揭示,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讓學生在面對自己成績的時候不要驕傲,而是應該朝著更遠更大的目標努力,讓學生在不斷努力中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注重自身的語文應用能力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蔡江云.生本課堂讓語文教學更具魅力——《蝸牛的獎杯》教學設計(第二課時)[J].學周刊,2012,01:193-194.
[2]黃良娣.有效的教學生輝的課堂[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01:93+78.
[3]季燕.營造語文的趣味課堂[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2,08:62.
[4]周雙清.立足文本 實現超越——《蝸牛的獎杯》教學與反思[J].小學教學(語文版),2011,Z1:42-43.
[5]朱旭.引領學生身臨文本之境——《蝸牛的獎杯》教學談[J].教書育人,2014,2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