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李家陽
【摘要】高職教育需要大量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教學中應體現出技能培養(yǎng)與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兼并。本文作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使畢業(yè)生真正成為高素質、高技能的社會需求人才談了有關看法。
【關鍵詞】高職教育 因材施教 學習動力 處事原則 團隊精神
【中圖分類號】G7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024-01
1.前 言
多年來的高職教育工作,使我深深體會到:如今,學生的思想水平,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等。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該做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這一點勢在必行。否則,他們以后不能滿足社會需要、發(fā)揮在企業(yè)中的作用。
現在高職學生中普遍存在精神狀態(tài)懶散、學習不夠深入、做事只考慮自己、不能吃苦耐勞等問題。因而加大力量進行思想教育,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是首要的教育問題。教師要身體力行,引導教育學生,注重提升其學習能力、培養(yǎng)其學習興趣、規(guī)范其處事原則。
2.因材施教,從教學中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因材施教,是指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使教學的深度、廣度、進度適合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使每個人的才能品行獲得最佳的發(fā)揮。因材施教是現代教學必須遵守的一條重要原則。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基礎,深入挖掘其潛能,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以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高職教育必須與企業(yè)、崗位和工作任務相對接,以就業(yè)為導向、以項目任務為根本、以在復雜的工作情境中進行分析判斷并采取行動為目的,從發(fā)展學生的“實踐思維”出發(fā),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教師教學中,要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適度把握理論的深度,拓寬知識面的延展,讓他們能接受老師講的內容,不搞一言堂,課堂上講練結合,降低做作業(yè)的難度。
如今的高職生,大多缺少學習自覺性,表現為不能專心聽課,課后抄襲作業(yè)。此情此景,教師只有深入教研,針對學生的特點和基本知識點,反復講解,多出習題,將理論教學融于實踐教學之中,使他們具備一定的感性認識,并一遍、兩遍甚至三遍地講解,讓那些不能專心聽課的學生能夠反復理解消化,最終能獨立做作業(yè),減少抄襲現象,使他們樹立較強的自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改變現存的厭學風氣,以提升他們的綜合學習能力,才能適應日后的工作需要。
高職院校實行因材施教, 對培養(yǎng)適應時代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教師除了注重以提高生產性技術為核心的專業(yè)知識的教學,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遷移能力。讓他們將現有的專業(yè)知識、實踐能力和理解能力轉化為日后的工作能力,以提高其綜合應用能力。
3.廣泛調研,從思想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
教師要勤于下廠調研,隨時給學生提供一些社會需求信息,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和學習動力。
教師除了專心研究教學內容,還要用心了解用人單位對畢業(yè)生的反饋信息,特別是他們在用人當中遇上的一些問題,比如:畢業(yè)生中存在的最大問題是什么?企業(yè)需要什么樣的理想的畢業(yè)生等。老師要及時跟學生們宣傳這些,好讓在校生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讓他們看清應該朝哪個方向努力;同時,老師應掌握畢業(yè)學生的動向,包括就業(yè)單位、就業(yè)工種、就業(yè)待遇等詳細情況,這些也可以為在校生提供就業(yè)參考,好讓他們找準目標、樹立信心,朝著自己的理想而不斷努力。
例如,有些學生剛上大二時,對自己的前途很茫然,不知自己以后從事什么工作,也不知自己現在的學習對于今后有什么用處。當老師介紹了一些畢業(yè)生的情況,并分析其自身的優(yōu)缺點之后,他們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計劃著自己的未來,進步很快,學習成績明顯提高,畢業(yè)后就業(yè)也很順利,并給學弟學妹們留言:“學校學習的各門課程都為自己的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边@對在校生是一個極大的鼓勵和觸動。
教師還要注重到相關兄弟院校調研,了解其他學校的教學和管理制度,讓學生明確本院在同類院校中學習及管理上的優(yōu)缺點,以提高他們自我管理的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廣泛調研,多宣傳、引導、鼓勵學生認識到學習相關科目的重要性,認識到大學期間不僅要學知識,還要提高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樣便可以大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改善學習狀況。
4.循循善誘,從生活中規(guī)范學生的處事原則
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挖掘素材,舉出實例,規(guī)范他們的處事原則。分析學生中確實存在的問題并予以解決,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措施。
教師要教書育人。有名人說過,千萬別讓學生的技能超過他的品行。任何情況下,都別忘了讓學生學會做人做事、為人處世。因此,高職教師不只是教技術,更要教學生除專業(yè)知識技能以外的優(yōu)良的品行,使他們具備在社會中生活的素質,學會和練就在職業(yè)生活、公共生活中的本領。
(1)教育學生做事時要考慮別人的利益和處境,于己于人方便。例如:一次數控仿真實驗課中,老師講解、演示之后,讓學生練習時,一位學生提出:老師,您給我再做一遍,我剛才沒看清楚。我思忖了一下,委婉地對他說:大家都需要指導,僅給你一個人講解不合適,你可以先按照筆記練習,課后我給你演示。那學生聽了,心服口服,這種思想,這種做法,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2)教育學生要善于幫助他人,并從中培養(yǎng)良好的團隊意識。如今,很多企業(yè)非常注重團隊意識的考核。教學中,要注重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這一點對就業(yè)尤為重要。
“成功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愛心?!泵绹骷見W格·曼狄諾在羊皮卷中寫道。只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才能使他們在學習、生活中互幫互助,工作中發(fā)揮團隊作用。例如,實訓課中,有些同學接受能力很強,我講課之后,他很快完成了該項訓練,之后,他會繼續(xù)往下做。當別人還在忙于前面知識點的學習時,他已先人一步,開始了下面的思考,并不停地問問題,這時,我會借機會鼓勵他,你可以先幫助一下其他同學,他們還沒有領會,等他們做完我們再繼續(xù)下一步,這樣既鍛煉了他的講解能力,又發(fā)揮了他的先鋒性,對大家都有好處,也使他們養(yǎng)成了良好的樂于助人的習慣,對學生日后的工作大有益處。
教師教學中要以培育社會人和合格公民為核心,鍛煉學生身心并發(fā)展其情商智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習慣,注重養(yǎng)成教育。
現今社會,競爭十分激烈,教師只有在注重專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同時,更注重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才能使學生綜合能力得到提高并具有合作精神,才能培養(yǎng)出企業(yè)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田浩.淺談我國高職教育定位[J].中國市場,2012(35).
[2]陳志勇.高職教育與高技能人才[J].中國市場,20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