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娟
《2015年高考英語課程標準》規(guī)定了英語課程性質是:“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和交通工具,也是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條件。語言對于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痹S多英語教師片面理解了這一標準,在課堂上做出了一些不夠科學地舉動,無休止的注重與課本的對話,教師課上講得很多,扯得很遠,示范朗讀也很“精彩”,而學生動口、學生獨立思考、生生互動、學生展示得較少。這種現象教師他們還冠之以“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美名”。而我們常常把這種教師“滿堂灌”,講得過多,扯得過遠的現象稱為教師的課堂“閑話”。這種“閑話”有待商榷。
1. 教師的課堂“閑話”,浪費許多課堂寶貴時間
沒有預設就沒有生成。不少高中英語教師,懂得用“閑話”調節(jié)課堂氣氛,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獲得一些放松的時間,但教師們在下課之后往往感到懊悔,深覺自己的“閑話”浪費了教學時間。究其原因,是教師們把“閑話”放在了備課內容之外。課堂上,閑話內容隨心所欲,閑話時間沒有節(jié)制。有時候看起來很熱鬧,可惜徒有熱鬧——學生情未找到共鳴,理未明其所以。喧囂背后,體現出來的恰恰是隨意的備課情況和松弛的思維狀態(tài)。提到什么說什么,想到什么拓展什么,能說幾點說幾點,說到哪里算哪里,概念模糊胡亂遮掩,這些在課堂上司空見慣的夸夸其談,都不能算作有意義的“閑話”方式。
比如在語法教授過程中,教師常常采用的方式是:在課堂上滔滔不絕地講授語法知識,學生死記硬背的方式,往往教師能整堂地進行講解?;蛘呤遣捎梅g句子、填空等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僅是機械地中譯英、英譯中。筆者建議教師應根據所給的語法知識,讓學生make a sentence、have a dialogue write a passage。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這既杜絕了學生了不能靈活運用,一知半解的現象,還可以節(jié)約許多課堂上的寶貴時間,何樂而不為?
2. 教師的課堂“閑話”,影響了學生言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的課堂閑話,恐怕不能算作優(yōu)質的“閑話”,最多只可以算作英語課堂的鏈條,但教師“一支獨放”的時代早已過去,學生“萬馬齊喑”的英語課終究不是真正的英語課。只有讓學生變成說“閑話”主講者而不是聽“閑話”的閑人,讓高中生有情可訴,有理可言,教師的“閑話”才具有其真正的價值。事實上,高中生是特別需要參與到言語表達中去的一群人。他們不再是初生牛犢,他們的思維方式正在由感性向理性過渡,他們習慣了低頭思索而不輕易表達。有的孩子胸中有溝壑,但表達起來缺乏層次,吐字模糊不清,選詞也不夠精當,嚴重影響了他們英語學習能力的上升。我們的英語教師要主動讓出課堂“閑話”的主講地位,由學生變成“閑話”的主人。
如:在Reading部分教學時,教師過于注重對課文的梳理,用questions、True or False questions、multiple choices、task-based reading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對課文的reading comprehension。而在最后的Discussion部分還是采用設問的方式,整個課時沒有能夠讓學生多動口。筆者建議在教學過程設計中,可增加學生互動環(huán)節(jié),如:group work、group discussion、dialogue。以牛津英語Module 6 《Unit 2 What is happiness?》 為例,在Discussion部分,可以設計一個group work (interview),記者和桑蘭的采訪過程,學生小組活動編制對話,把所學課文內容融入“采訪”這一情境,既運用了所學知識,又鍛煉了口語能力。教師應避免單一的教學方式、教學情境,這會阻礙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教師與課本”、“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環(huán)節(jié)上。
再如英語教學中,在培養(yǎng)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同時,教師們仍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但筆者發(fā)現教師們往往忽略了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操練過程中,都是教師講授如何寫,用哪些高頻詞匯、高級句型,有哪些注意點。學生沒有思維過程,更沒有口頭操練過程,而是直接完成任務。筆者建議教師可引導學生審題、列提綱、按點擇詞、組句成篇。學生在組句時,可小組討論(group work),小組展示(presentation),這一教學過程設計不僅鍛煉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而且使學生的口語得到了提高。
在任何學科的課堂尤其是英語課堂中加入“閑話”,出發(fā)點都在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假如教師的語言缺乏變通,缺少張力,那么顯然無法達到刺激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所以,在課堂上,教師最好把自己的“閑話”讓位于學生,讓學生多說、多展示,即使一時無法克服,也要盡量讓自己的“閑話”優(yōu)質化,千萬不可成為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特質的借口。
段紅燕. 人文特質視野下的英語語言綜合能力培養(yǎng)[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2(05).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薛窯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