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之交,我第三次漫步在小城曲阜街頭,楊柳枝葉厚厚的浮塵,古老而有些陳舊的建筑,讓人心中頗有些滄桑的感覺。曲阜曾為魯國故城,史書記載,周滅商,大封天下,周武王之弟周公姬旦被封于曲阜,為魯國。先后傳二十五世三十四君,至公元前249年被楚所滅。而它名揚天下更主要的還是因為孔子故里。
走近古城,高大厚重的城墻上書“萬仞宮墻”,為清朝乾隆皇帝題寫。孟子評價孔子:“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玉振”為進入孔廟的第一座石坊。其后為欞星門、“太和元氣”石坊和“至圣廟”,司馬遷的《史記·孔子世家》稱贊孔子“可謂至圣也”。弘道門是明朝時孔廟正門,乾隆題寫,這些有著特殊含義的名字,無疑是對孔子最高的褒獎。往前即到孔廟的藏書樓奎文閣,這個院落也被人們稱為“碑院”,院內(nèi)有十三座“御碑亭”,記述歷代帝王拜祭孔廟的情況。穿過大成門、“先師手植檜”和孔子當年設教聚徒講學的“杏壇”,就是孔廟的主殿大成殿了。殿內(nèi)供有孔子的神位,懸掛有康熙的“萬世師表”和光緒的“斯文在茲”等清朝歷代皇帝題寫的匾額。
參觀完大成殿,就去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地漢魏碑刻陳列館了。曲阜是中國三大碑林之一,有歷代碑刻6000余塊,漢魏碑刻陳列館陳列其中最精華部分,現(xiàn)存西漢至民國碑刻131塊,石雕6尊,其中漢碑數(shù)量為全國之冠,不僅數(shù)量眾多,質(zhì)量也是首屈一指?!兑溢贰抖Y器碑》《史晨碑》被稱為“漢碑三珍”“漢碑三杰”,是中國書法藝術的瑰寶。
陳列館的匾額由黃苗子題寫,院中央是“漢石人亭”,北側(cè)漢魏、齊、隋展區(qū)是陳列館最重要的部分,東西兩側(cè)是唐、宋、元的碑刻,南側(cè)嵌有明、清墓志。北面屋子鐵柵欄里面飽經(jīng)滄桑的一排碑石高低錯落,比起御碑亭里那些高大上的豐碑有些灰頭土臉不太起眼,但卻是全中國漢魏碑刻最精華的所在。
猛抬頭迎面就是1800多歲的《史晨碑》,被長期錘拓過的碑面黑如鐵石,碑沒有巨大的形制和豪華的外表,非常樸素,筆勢含蓄,端莊典雅,清人王澍認為學隸書應從學此碑開始,取其嚴謹和“古厚之氣”。
《乙瑛碑》稍小,刻于東漢永興元年(153年),是孔廟東漢碑刻中最早的,碑兩側(cè)刻有圖案,書法方整平正,法度嚴謹,波磔分明,有雍容之氣。
《禮器碑》立于東漢永壽二年(156年),在前述兩塊碑之間,與《史晨碑》大小相近,略窄稍高。書風細勁雄健,端嚴俊逸,方整秀麗兼而有之,一向被認為是漢碑經(jīng)典之作。王澍認為它“無美不備……自有分隸以來,莫有超妙如此碑者”“瘦勁如鐵,變化若龍,一字一奇,不可端倪” 。
這三塊碑貌不驚人,有的甚至沒有碑額,卻出身高貴,從立碑之初直到現(xiàn)在,它們就一直沒有離開孔廟半步,置于曲阜孔廟這樣莊重的場所,其書體風格和儒家的中庸思想相符合。同處于漢魏碑刻陳列館中,這三碑既不像西漢《五鳳刻石》那樣古拙恣肆、質(zhì)樸自然,也不像北魏《張猛龍碑》那樣奇正相生、意態(tài)跳宕。這三塊碑刻,遒逸俊健、端莊典雅,是隸書“中和之美”的典范??梢韵胂?,1800多年前,那些書家一絲不茍地趴在碑石之上虔敬書寫的情景。我想起了梁啟超先生的一副楹聯(lián):“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岳夢中飛”,在這萬世師表的景仰之地,摩挲千秋翰墨,思緒穿越古今,這里的每一塊石碑,都像一位博學儒雅、飽經(jīng)滄桑的長者,心平氣和地向你講述著遠古的故事,見證著書法藝術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吳勇 江蘇省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江蘇省直書協(xié)副主席,江蘇省硬筆書協(xié)副主席,南京市青年書協(xié)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