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曉芳
縱觀以往的英語閱讀教學,大多是把教學重點放在語音、詞匯以及語法的理解上,忽視了對語篇整體的把握,忽視了文本在排篇布局方面的設計,這種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停留在較淺的層次,不能深刻地理解文本的內涵,就不能達到精讀的效果,限制了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因此,我們要重視語篇分析的閱讀方法。
1. 閱讀通覽全文,把握文章脈絡
理解閱讀一篇文章,就必須先把握它的脈絡。首先,閱讀一篇文章要先找到它的文眼,即文章的的主旨,這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大意,那么文眼從哪里找呢?一般來說,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查看標題或是提出提煉文章整體內容的相關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大概地了解文章內容,還能使學生對文章進行預設處理。例如,在牛津初中英語8B《Unit 1 Past and present》的“Reading:Times have changed”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以動詞“change”為線索,通覽全文,回答問題“Why does the author like his hometown?”學生有了線索,學習的過程自然也就更具目的性。
其次,分析文章的框架結構,文章的框架包括段落的個數(shù),段與段之間的關系等。每次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從段落著手,要求學生劃分段落,并且用自己話或文章的句子概括總結每一個段落的大意,明確段與段之間的關系,疏通文章的整體脈絡。例如,在教牛津英語8B Unit 4 Reading:Hosting a charity show時,我給學生五分鐘的時間,要求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判斷文章可以劃分為幾個部分,并且回答他們這樣劃分的理由是什么,劃分準確后分組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先宏觀把握文章的脈絡,讓學生對文章內容有個整體的認知,那么對接下來要進行的句段分析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重視字詞理解,理清表達要義
語篇分析的重點是著眼文章整體,理清文章結構框架,但是要知道詞句是文章的基本構成,文章中個別句詞的表達對文本的理解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時候,學生因為對個別詞句的不理解,就會給學生閱讀造成困難,進而導致對整個文章理解的偏差,因此,教師要注重對文章中關鍵字、詞、句的分析,講解這些關鍵詞句的聯(lián)系和作用,為學生閱讀理解掃清障礙。
例如,在講解《My dad at home and at work》時,其中有一段內容“He comes home, has a shower and eats dinner every day. Now, hes sitting in his favorite chair...”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段內容中有許多邏輯關聯(lián)詞,并且極大地影響了整件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其中有常見邏輯關聯(lián)詞語“and和soon”, “has a shower and eats dinner”中的“and”表明“a shower”和“eats dinner”是并列關系,但這兩件事并不是同時進行的,教師在講解時,要引導學生聯(lián)想到日常的生活習慣,明確“my dad”是先洗澡然后才吃晚餐。而“soon”是“然后”的意思,只有準確理解整個段落中的邏輯詞語,學生才能對文章的輪廓有著更清晰的了解。因此,教師千萬不能忽略文章各個段落中關鍵字詞句的理解,尤其要關注邏輯關聯(lián)詞,根據語境理解作者的立場和意圖,以便學生對文章有著更清楚的理解。
3. 強化語篇評價,深層理解文章
語篇評價自然要是有好有壞,實事求是。批評式閱讀的關鍵在于思考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作用、寫作對象等,便于讀者對作者的寫作意圖有一個大概的了解,并且區(qū)分作者的觀點與事實,便于分析文章的優(yōu)缺點。在賞析式閱讀中,要求能夠發(fā)現(xiàn)作者文章中的閃光點,可以從作者在文章中的風格、語調以及態(tài)度,找到文章所運用到的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分析作者思想的獨到之處。
例如,在教學8B Unit 4 Reading:Hosting a charity show時,我先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大概意思,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按類別制作結構分析樹狀圖,方便進一步理清文章的思路。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回答兩個問題:“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writing of the e-mail? If you are asked to write one,will you imitate it? Why or why not?”經過熱烈的交流和討論后,學生借助樹狀結構圖體會到了文章的寫作特色并對文章的優(yōu)缺點進行了評價,對文章的理解也更上一層樓。
4. 重視培養(yǎng)推理思維,提高閱讀能力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理解能力,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推理的能力,它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關鍵字詞,也可以促進學生對文章結構和段落層次的分析。例如,一個簡單的單詞“l(fā)ittle”在不同語境下就有不同的說法,如一個人來借粉筆,但一共有兩支,“There is a little, you can take some.”和“There is a little, Im short of it too.”第一句話意思是“還剩下一點,你可以拿走一些”;第二句話意思是“只剩一點了,我也不太夠用?!鼻罢弑硎究梢阅米?,后者則委婉地表示拒絕。這就要求教師在講解時要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對文章內容進行猜測或理解,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思維能力,進而提高英語閱讀水平。
總之,語篇分析是一個以對文章詞、句的理解為基礎,著眼于文章的整體且對文章框架和段落層次進行分析的重要方法。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要重視語篇分析教學方法的運用,以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的水平,培養(yǎng)學生英語閱讀推理的思維。
(作者單位:江蘇省無錫市新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