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想為指導的一種教學形式。這種教學形式的實施,需要教師吃透教材、因材施教、因入而教。在教學中,教師要精心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活動。啟發(fā)學生去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要實現(xiàn)有效的課堂互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的巧妙設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xiàn)充分互動:
一、趣味性活動
注重課堂的趣味性,能夠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敢于開口、敢于演練。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筆者在課堂上與學生交流互動的時候。經常采用較為簡單而有趣的英語口語、俗語,同時配以豐富、夸張的表情和肢體語言與學生交流。實踐證明。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比如,筆者使用的猜謎語就受到了學生的歡迎。教學中,筆者經常編一些有趣的謎語讓學生猜,這既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如:(1)Which better is an animal? (2)Which letter is a part of your face? (3)Teachers write on me with chalk I cant talk.
二、表演性活動
多年來,許多教師一直實踐著“教師當導演,學生當演員”的教學方式。教師只是舞臺活動的導演,學生才是臺上演戲的演員。例如,筆者在教學Unit 1 Topic 2 Section C的數(shù)詞時,在利用課件教授數(shù)詞后,先讓全班學生齊讀。后讓個別學生讀、其他學生聽,并給予糾正;再讓某個學生上臺點擊屏幕上的單詞,讓一些學生讀,另一些學生聽。一旦聽到有學生讀錯,就及時把讀錯的單詞改正過來。然后。筆者列舉“Whats one and two? Its three.”的數(shù)學算式與幾位學生操練后,再由學生自己與同伴練習,最后由幾位學生到講臺上指著屏幕上的算式題讓個別學生或小組學生或全班學生練習,這樣學生就完全掌握了數(shù)詞。這樣的活動與發(fā)問。能讓學生都開動腦筋思考、開口講英語。有利于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反教學”活動
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至關重要。因此,教師也可以嘗試“反教學”。這里說的“反教學”是指將“教師”和“學生”的身份進行互換,以期在真正意義上實現(xiàn)師生互動,讓教師與學生完全平等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實現(xiàn)平等交流,讓學生更容易接近教師。例如:大部分教師在讓學生讀短文或對話后,往往是向學生提問題。而筆者則采用相反的做法,由學生向教師提問題。當學生提問題時,由教師回答或師生一起回答。雙方共同促進。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陶冶性活動
初中生處于求知欲旺盛的時期,易于接受情感的熏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若能以飽滿的工作熱情投入教學,并加入合理的情感導入、恰當?shù)恼Z言表達和相應的身體動作,與學生平等探討,對學生循循善誘,定會讓學生不自覺地受到感染,覺得有一種外界的力量在引導他們接受教育,從而使學生保持信息接受系統(tǒng)的開放狀態(tài),對教學內容保持一種親和、積極和興奮的情緒,樂于學習。例如:筆者在每19上課時都會利用課件播放一則諺語,如:A good book is a good friend (好書如摯友。)‘After youis good manners.(說“您先請”是一種禮貌。) Think before you speak.(三思而后言。)這些精辟的名言,能夠讓學生從中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豐富自己的人生內涵,理解人生意義和價值。從學生響亮的朗讀聲中,筆者看到他們對光明的期盼。對知識的渴望,并真正領悟到學好知識的重要陛。
五、激勵性活動
鼓勵式教學被認為是比較優(yōu)秀的教學法。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同時還要及時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或找出的答案很有可能是教師開始沒有預想到的。那么教師要利用這些資源來生成新的教學材料。使學生有一種要解決這些問題的迫切感。教師還要善于挖掘學生在問答問題時出現(xiàn)的新思想、新語言,維護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積極性,尊重他們獨到創(chuàng)新的想法,對學生的任何進步眭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都要及時、合理地進行評價,以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教學Unit 2 Topic 2 Section C時,筆者通過屏幕展示圖片,教學What color is this/that? What color are these/those?的句型時,先與學生互動操練以后,再由學生根據自己擁有的物品或圖片搭對子進行對話訓練,再由學生之間進行自由對話練習,這樣,學生就牢固地掌握了詢問物品顏色的句型。并能夠靈活應用了。
以上這些方式是筆者在日常教學中常用的一些互動方法。筆者認為,在互動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有一個身份的轉變,此時,教師們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教學的設計者、組織者和評價者。在互動教學開始前,教師要有充分的準備,遵循課標、分析教材、關注學生,正確把握好自己的角色,組織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設計好評價的標桿。這樣才能把死氣沉沉的課堂變?yōu)樯鷦踊顫姷恼n堂,把枯燥無味的說教變?yōu)榕d趣盎然的互動,把無效的教學變?yōu)橛行У慕虒W。
總之,教師只有采用各種方式與學生互動,才能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成就感,增強學習的興趣和動機,樂于學英語;也只有這樣,才會讓學生更積極地去思考問題,從而主動地探索有效的學習方法,促進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