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曉紀
【內容摘要】多元解讀是指閱讀主體根據(jù)文本內容喚起自己的內在經驗,對文本中能夠與內在知識結構形成對應的內容進行情感體驗。通過文學作品的多元解讀,作者實現(xiàn)了對文學作品的再次創(chuàng)造,同時也實現(xiàn)了文本意義的超越性。初中階段是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多元化解讀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感悟能力和語文思維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
【關鍵詞】初中語文 文學作品 多元解讀 教學策略
一、初中語文文學作品多元解讀的意義
1.文學作品的存在方式需要
文學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它與其他意識形態(tài)的不同在于它是以感性形象的方式存在并于感性形象中蘊含著無限豐富的意蘊。一部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其內容必然不僅僅是文字表層多代表的思想情感,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反應一個民族的整體風貌,一個時代的整體性格,一個社會的整體問題。比方說,《紅樓夢》是我國清代文學大師曹雪芹的創(chuàng)作的經典文學著作,這部小說不僅僅向我們反映了在那個高墻深宅的“大觀園”中發(fā)生的故事,透過大觀園中各種復雜的人物關系,我們看到的是整個清王朝的社會結構和生存狀態(tài),我們通過對《紅樓夢》的多元解讀,可以對清代初年的經濟、政治、倫理、社會等不同層次的內容做出合理推斷。在初中語文課本九年級上中,就有一篇關于《香菱學詩》的課文選自《紅樓夢》,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對香菱的任務解讀,得到當時特殊的倫理結構、社會矛盾,還可以從中體會到女性群體的社會地位和內心世界的沖突。
2.閱讀者的主觀需要
初中階段的語文教學中,閱讀者主要是指語文課堂中的初中生。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語文教師會根據(jù)會將文本的唯一解讀方式,也就是教師希望學生掌握的文本思想情感灌輸給學生,要求學生按照給定的內容進行理解記憶,這種教學方法沒有調動起學生參與文本解讀的主體意識,學生根據(jù)外來信息強化記憶,卻沒有跟主觀的情感體悟,內在的知識結構形成對應,學生只是機械的學習,卻沒有實現(xiàn)探索式學習。
3.新課標語文教學改革的需要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教學也在做著不斷的調整,新課標要求中學階段的教學要向著“全面發(fā)展的人”這個方向培養(yǎng)學生,也就是說,初中語文教學不應該僅僅是語文學科的知識教授,更應該是學生獲得人生經驗、人生體悟、人生價值構建的橋梁,學生通過學習語文,可以對社會、對文化、對自身有深入的了解,學生的審美能力、道德意識、綜合知識體系得以加強,這就要求初中語文教學必須改變單一文本解讀模式,開展文學作品多元化解讀教學。
二、初中語文文學作品多元解讀教學策略探究
1.注重語言文字的挖掘
在文學作品中,語言文字并不是單純的符號集合,而是思維和情感對語言的藝術加工,文學作品的語言具有感性、形象性、朦朧性、情感色彩等特征,是解讀文學作品的第一道突破口,也是初中語文文學作品多元解讀的重要著眼點,初中語文教師應該重視對課文中具有意涵性的文字、文詞的意義挖掘,引導學生對這些字詞展開大膽想象,合理探求,深入體驗,形成學生自身的獨特見解,構成學生個性化的價值體統(tǒng)。比方說,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會學到高爾基的詩歌《海燕》,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應該著重引導學生對透過文字對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暴風雨”、“烏云”、“雷電”、“狂風”等詞語的解讀,學生受到啟發(fā)會從中感悟到作者對暴風雨的恐怖之渲染,借以突出海燕勇敢的精神,頑強的品格,“暴風雨”在此詩中可以隱喻一切生命中遭遇的磨難和坎坷。但是在另一篇郭沫若的詩歌《雷電頌》中,作者筆下的“風!”“雷!”“電!”卻又存在另一番全然不同的解讀方式,是自由精神的象征。教師在教學時應注意對比講解,使學生體會到文學作品中文字的解讀方式是多元結構的,啟迪學生對文字的深入思考。
2.注重人物性格的分析
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也是多元解讀的切入點之一。比如說,在初中語文課本九年級下冊中,學生會學到魯迅先生的《孔乙己》,教師在授課時應該注意引導學生對“孔乙己”這個人物展開多元分析,而不是直接將其定性為“愚昧可悲的人”,教師應該根據(jù)孔乙己穿長衫、站著喝酒、賒賬等行為使學生體會到他的可悲可恨,但通過孔乙己教授“我”茴香豆的四個寫法時的神態(tài)動作等描述學生會從可悲可恨中體悟到孔乙己的可愛,但最終偷書被打折腿又體現(xiàn)出他的可憐可嘆,通過不同事件學生應該從人性的復雜面向和社會文化的立體視角得到一個多元的孔乙己形象。
3.注重朦朧意象的解讀
這種多元解讀在詩詞中的運用很多。比如初中語文的第一篇課文,《在山的那邊》,教師在進行多元解讀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對“山”和“?!边@兩個意象展開分析,學生會從中體悟到,“海”不僅僅是大海之意,更是指引前行的一切希望和信念,而“山”則是追逐理想信念的道路上必須翻越的重重障礙,可以結合人生、社會、文化等多重視角展開無限解讀。
初中語文文學作品多元解讀教學在未來的教育發(fā)展中將會受到更多重視,初中語文教師應該積極展開理論構建,實踐嘗試,不斷推進多元解讀教學的發(fā)展進程。
【參考文獻】
[1] 洪健霏.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外國文學作品教學策略探討[J]. 才智,2015(11).
[2] 高思佳. 淺論中學語文中外國文學作品的多元文化教學策略[J]. 現(xiàn)代交際,2013(02).
[3] 袁欣怡. 基于多元解讀的中學文學作品閱讀教學策略[J]. 文學教育(中),2013(08).
(作者單位:新疆石河子市147團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