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繼東,韓大偉,曹大勇,狄海萍,夏成德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燒傷科,河南 鄭州 450000)
燒傷后期瘢痕整形手術應用異體脫細胞真皮基質與自體薄皮片復合移植的臨床研究
薛繼東,韓大偉,曹大勇,狄海萍,夏成德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燒傷科,河南 鄭州 450000)
目的 研究燒傷后期瘢痕整形手術應用異體脫細胞真皮基質與自體薄皮片復合移植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70例燒傷后期行癍痕整形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研究組(35例)與對照組(35例)。采用自體中厚皮片對對照組患者進行移植,研究組采用異體脫細胞真皮基質與自體薄皮片進行移植。比較兩組患者的移植效果。結果 研究組二次手術率(0.00%)低于對照組(17.14%),該組皮片成活率(94.29%)高于對照組(77.14%),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1個月的各項瘢痕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其瘢痕輕度增生率(60.87%)高于對照組(27.08%),差異顯著(χ2=10.90,P<0.05),并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使用異體脫細胞真皮基質與自體薄皮片對燒傷后期瘢痕整形手術患者進行移植能夠取得良好的移植效果,該方法還能夠有效治療瘢痕畸形,值得廣泛應用。
燒傷后期;瘢痕整形手術;異體脫細胞真皮基質;自體薄皮片復合移植
對于深度燒傷伴有增生性瘢痕的患者而言,采用自體中厚皮片進行移植的效果較為不理想[1-2]。有研究表明,使用自體薄皮片與異體脫細胞真皮基質(ADM)對深度燒傷患者進行復合移植,能夠使其手術部位的功能與外觀得到顯著改善。因此,我院研究了燒傷后期瘢痕整形手術應用異體脫細胞真皮基質與自體薄皮片復合移植的臨床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4月~2016年8月我院70例燒傷后期行癍痕整形手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隨機分為研究組(35例)與對照組(35例)。其中,研究組患者有46例處創(chuàng)面;男24例,女11例;年齡23~60歲,平均(45.76±2.46)歲;化學燒傷2例,電燒傷3例,熱液燙傷10例,火焰燒傷20例;深度燒傷面積26%~96%,平均(46.25±1.43)%。對照組患者有48處創(chuàng)面,男23例,女12例;年齡24~61歲,平均(45.57±2.13)歲;化學燒傷1例,電燒傷5例,熱液燙傷11例,火焰燒傷18例;深度燒傷面積27%~97%,平均(46.88±1.37)%。兩組患者全身多個部位均存在瘢痕畸形。對比兩組資料后并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 方 法
給予研究組患者進行全身麻醉、消毒鋪巾;準備符合患者手術部位大小的ADM,并確定手術區(qū)域,以及切取自體薄皮片的大小與部位。根據設計切除或切開瘢痕,并將瘢痕攣縮進行松解,使正常的解剖結構得到恢復,避免露出骨骼、肌腱、神經以及血管;徹底對創(chuàng)面進行止血、沖洗,使用生理鹽水反復清洗ADM,向下輕拉真皮乳透層面誠網狀,并植于創(chuàng)面上方;用5-0可吸收線縫合固定ADM邊緣,然后在其上方植入自體薄體片,待ADM全面覆蓋后,再使用1-0絲線進行縫合固定,注意留出打包線,并覆蓋抗菌輔料,同時進行打包加壓包扎;采用石膏托板固定包扎好的關節(jié)部位與頸部,以限制活動。
對照組采用自體中厚皮片對該組患者進行移植:根據患者創(chuàng)面的大小、形狀,選擇合適大小的自體中厚皮片,并直接覆蓋于創(chuàng)面上方,然后使用3-0絲線縫合、固定其邊緣;最后用石膏或夾板固定關節(jié)部位。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二次手術率、皮片成活率、術后1個月的瘢痕評分與瘢痕增生程度。其中,瘢痕評分越高說明瘢痕越嚴重;瘢痕增生程度評定:若瘢痕硬度為+,厚度小于0.2cm,且存在輕微的痛癢感,視為輕度;若瘢痕硬度為++,厚度在0.2~0.5cm之間,并有痛癢感,視為中度;若瘢痕硬度為+++或以上,其厚度超過0.5cm,并存在較強的痛癢感,視為重度[3-4]。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分析本研究數據的軟件為SPSS22.0,χ2與t分別檢驗計數資料(%)與計量資料(x!s),當P值小于0.05,則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二次手術率與皮片成活率比較
研究組二次手術率(0.00%)低于對照組(17.14%),該組皮片成活率(94.29%)高于對照組(77.14%),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二次手術率與皮片成活率對比(n/%)
2.2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的瘢痕評分研究組術后1個月的各項瘢痕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瘢痕評分對比n=3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瘢痕評分對比n=35)
組別柔軟度血管分布厚度色澤研究組1.16±0.24對照組2.08±0.651.06±0.342.43±0.54 2.89±0.35 t8.258.444.5414.26 P<0.05<0.05<0.05<0.05 4.53±0.272.79±0.353.97±0.87
2.3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的瘢痕增生程度
研究組瘢痕輕度增生率(60.87%)高于對照組(27.08%),差異顯著(χ2=10.90,P<0.05),并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術后1個月瘢痕增生程度對比(n/%)
在過去,臨床上常使用自體中厚皮片對深度燒傷患者進行瘢痕手術植皮治療,對其功能部位瘢痕畸形進行修復[5-6]。然而,雖然該方法具有一定的療效,但最終卻不盡如人意。異體脫細胞真皮基質(ADM)是經過特殊處理而制成的一種新型的真皮移植替代材料,也是一種不會斷裂、柔軟、有彈性、脫細胞、去表皮且無免疫排斥反應、刺激性、毒性、細菌生長的組織工程學材料[7-8]。該材料已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在創(chuàng)面愈合、生長、防御外傷、抗菌等方面,真皮均發(fā)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而有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治療深度燒傷患者創(chuàng)面瘢痕增生的最佳方法是自體薄皮片與不含異體抗原的ADM復合移植手術[9-10]。因此,我院對此進行了研究。
本文研究組二次手術率(0.00%)低于對照組(17.14%),該組皮片成活率(94.29%)高于對照組(77.14%),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術后1個月的各項瘢痕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其瘢痕輕度增生率(60.87%)高于對照組(27.08%),差異顯著(χ2=10.90,P<0.05),并具有統計學意義。綜上所述,聯合使用異體脫細胞真皮基質與自體薄皮片對燒傷后期瘢痕整形手術患者進行移植能夠取得良好的移植效果,值得廣泛應用。
[1]譚軍強,鄧立柱,吳中強,等.早期應用脫細胞異體真皮治療深度燒傷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4,11(12):51-53.
[2]周慶紅,蔡興東,張文龍,等.削痂保留變性真皮自體薄皮片移植治療小兒深Ⅱ度燒傷[J].臨床軍醫(yī)雜志,2013,41(03):231.
[3]李剛,劉斌.脫細胞異種真皮基質敷料在嬰幼兒燒傷早期創(chuàng)面處理中應用療效觀察[J].淮海醫(yī)藥,2016,34(06):668-669.
[4]王珺,陳朗,周國富,等.脫細胞異體真皮結合自體皮片移植治療深度燒傷后瘢痕攣縮畸形[J].川北醫(yī)學院學報,2014,29(03):288-290.
[5]楊建民,王配合,李建全,等.脫細胞異體真皮和自體刃厚皮復合移植在功能部位深度燒傷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yī)藥雜志2014,26(05):45-50.
[6]王配合,楊建民,李建全,等.脫細胞異體真皮和自體刃厚皮復合移植在功能部位深度燒傷早期治療中的臨床應用[J].疑難病雜志,2014,13(03):297-299.
[7]柯昌能,劉坡,陳杰明,等.脫細胞同種異體真皮與自體刃厚皮復合移植燒傷功能部位修復創(chuàng)面[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29):4652-4656.
[8]倪少俊,王成,楊軍.改良式異體皮加自體微粒皮移植治療大面積燒傷效果觀察[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6,25(11):1957.
[9]劉洪琪,沙德潛.持續(xù)負壓吸引結合脫細胞異體真皮、游離植皮對腋窩瘢痕的松解效果[J].武警醫(yī)學,2014,25(03):240-242+245.
[10]崔澤龍,楊小輝,首家保.瘢痕斷層皮片聯合脫細胞異體真皮治療大面積深Ⅱ度燒傷瘢痕的療效[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4,28(12):1502-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