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是陽光,孕育了生機盎然的世界;是雨露,滋養(yǎng)了茁壯生長的萬物?!半S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問渠那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日積月累的閱讀猶如陽光、雨露滋養(yǎng)著學生的寫作;日積月累的閱讀猶如源頭活水,是學生寫作取之不竭的源泉。所以,我們要用閱讀滋養(yǎng)這片寫作的土壤,讓青春這塊豐腴的田地上百花齊放,使健康的人生大道上蓬勃出參天的大樹,為營造藍天、白云、青山、碧水、綠樹、紅花的美景奉獻出他們的陽光和雨露。為此我們做了一些嘗試,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一、用“經典”滋養(yǎng)學生的寫作土壤
閱讀可分為高雅的閱讀和庸俗的閱讀。我們現在大都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但對讀什么、怎樣讀卻思考不夠?,F在出版業(yè)超常的發(fā)達, 魚龍混雜,參差不齊,高雅的閱讀能豐富知識,提高寫作水平,進而提高人的修養(yǎng);庸俗的閱讀,造成閱讀的膚淺、低俗、泛濫,使人的思想淺薄?!伴_卷有益”這句話應該辨證地看,關鍵是看開什么“卷”。閱讀書目的推薦尤為重要,所以我們認為應用“經典”滋養(yǎng)學生的寫作。何為“經典”?“經典”應是歷經時間、歷史考驗,經久不衰、為人公認的優(yōu)秀作品。還有一個問題是:我們注重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人文精神的塑造,但我們對科學意識、科學精神的關注不夠。所以在學生的閱讀中必須多些科技類的著作,以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
二、用“自然”滋養(yǎng)學生的寫作土壤
閱讀可分為有字的閱讀和無字的閱讀。自然就是一本無字的大書,天容萬物,博大精深。人類只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們對大自然要始終懷有一顆敬畏之心。人類的生存只有植根自然,我們才會有用之不竭的源泉,寫作也是如此。親近自然,擁抱自然,用“自然”滋養(yǎng)學生的寫作。
鼓勵學生利用周末、節(jié)假日走出家門,走進自然,感受自然的博大與生機,領略自然的奧秘與魅力,感悟人與自然密切相連的關系,培養(yǎng)學生熱愛自然,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人文情懷。有了這些寫作還難嗎?還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嗎?所以我們鼓勵學生用自己的妙筆抒寫自己眼中的自然,寫游記,寫季節(jié),寫山水,寫植物,寫動物,寫自然的一切,給學生廣闊的視野和開放的寫作空間,學生又怎會無話可說,無物可寫呢?
三、用“生活”滋養(yǎng)學生的寫作土壤
閱讀可分為狹義的閱讀和廣義的閱讀。我們提倡的是大語文,大閱讀。語文即生活。我們要牢固樹立大語文觀、大閱讀觀、大寫作觀。生活本來不缺少語文,而是缺少發(fā)現的眼睛。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們要用智慧的目光去讀“生活”這部大書,學“生活”這個大語文。所以,寫作一定要植根生活,用“生活”來滋養(yǎng)學生的寫作。
四、用“影視、音樂”滋養(yǎng)學生的寫作土壤
閱讀可分為有聲的閱讀和無聲的閱讀。而優(yōu)秀影視作品和純美音樂就是有聲的閱讀。讓學生在觀看、傾聽中,欣賞、品味,然后內化為自己的一種情操,一種品德。自中共中央頒布《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以來,中宣部、教育部等部門聯合向各界推薦《百部愛國主義教育影片》。這些影片,是中國先進文化的代表,是傳承民族精神的紐帶,是啟迪美好心靈的火炬,對塑造民族文化、弘揚正氣有著重要意義,影片展現了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民族氣節(jié)和大義,不畏強權、堅定不移的民族信念。這些影片具有生動、直觀、感染力強等特點,有著健康向上、催人進取的思想的內涵。影片融會了不同歷史、不同題材、不同風格的100部電影精品,把歷史、知識和情感、藝術融為一體,使愛國主義教育更加生動化、生活化。我們從中精選了30部分三年六學期觀看,并要求學生寫觀后感。
語文即生活。我們更應解放思想,開闊視野,用開放的胸懷學習廣博的語文,用開放的閱讀來滋養(yǎng)學生多彩的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