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登柏
摘 要:閱讀能夠提升一個人的思維效率,能夠幫助人們認識大千世界,小學語文中的閱讀,是豐富課堂教學,開發(fā)學生思維能力的手段,也是教學結構中不可缺少的內容。隨著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推進,閱讀教學也應該更加關注學生的發(fā)展,以激發(fā)學生興趣,促進學生自主閱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為教學目的,這樣才能夠全面提高小學生的閱讀整體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295-01
從目前小學語文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情況來看,學生缺乏興趣。閱讀教學得不到重視等問題依舊存在,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必須要客觀對待,轉變教學理念和方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確保閱讀教學有效性。
一、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沒有對閱讀教學引起重視
新課標中指出,學生多讀書,讀好書,是奠定學生語文基礎的有效手段,但是從目前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情況來看,教師對閱讀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由于高年級語文教師對閱讀教學的忽視,導致學生也忽視了閱讀,并且閱讀教學方式過于陳舊,一邊都是采用分段教學,然后逐段分析,并總結,實際上這種教學方式本身的問題就很多,因為閱讀的范圍教師人為的縮小,教師將整篇文章分割開來,然后根據每個分割出來的內容設計一些模式化的問題,學生只要認真閱讀這些小段落,很容易找到答案,當然不可一口否決,這種教學方法完全沒有優(yōu)勢,只不過客觀的說,會制約學生的思維,并且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會導致課堂索然無味。
2、時間不夠,教學方法單一
閱讀時間不足,與教學設計與課程設置有直接關系,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學生“肩負”的呼聲越來越高,那么為了減少學生學習壓力,很多學校和教師,開始減少學生課外閱讀量,排除學生課后的閱讀教學,實際上這完全曲解了素質教育的理念,它并不是要剝奪學生課后的學習時間,而是倡導合理??茖W的安排這些時間,做到寓教于樂,休息與學習有機結合。但是,由于一些語文教師對素質教育的曲解,導致學生閱讀時間明顯不足,閱讀量明顯不夠。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有限,學生如果在課余時間不加以鞏固,閱讀能力是很難明顯提高的。
3、無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關于學生閱讀興趣不高的問題,多年來一直困擾著語文教師,而導致這個問題因素并不是單一的,比如教學方式單一。教學氛圍過于嚴肅。教師與學生交流少等等,這些都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而興趣是學生熱愛一門學科的源泉,有了興趣,學生不僅會樂于思考,還會主動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教師應該綜合以上問題,客觀分析目前閱讀教學中的不足,積極轉變教學方法與理念,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綜合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奠定學生閱讀基礎。
二、如何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
1、注重平等,帶領學生理解文意
高年級小學生已經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渴望被認可,被關注,教師要關注到學生的這個心理特點,在閱讀教學中,要平等對待每一位同學,做到將閱讀教學面向所有學生。另外,高年級小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積累,閱讀能力相較于低年級的學生也較高,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往往會帶著自己的情感,不同的學生,情感不同,從文章中獲得的體驗也不同,因此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的時候,要關注到不同學生的差異性,以啟發(fā)學生思維為基礎,不要代替學生思維,不要教師講什么,就讓學生死記硬背什么,統(tǒng)一學生思想,是閱讀教學的最大弊端。
比如:《一株紫丁香》一課的閱讀教學,教師首先有感情的范讀,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仔細聆聽語氣。語調。節(jié)奏的變化,然后,哪位學生想要閱讀,就舉手示意教師,學生自己閱讀之后,說說自己的感受,比如有的學生在讀到“感謝您時時把我掛牽”這一句時,會對“時時”這兩個字特別有感覺,因為他想起教師對學生的關愛是時時刻刻的而有的學生則是重讀了“掛牽”兩字,因為他想起了老師曾經對自己的關心教師給予這些學生表揚和鼓勵,同時也對其他學生起到了激勵的作用。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增加,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學生思維得到了釋放,閱讀能力也會不斷提升。
2、善于啟發(fā),進行生活化閱讀教學
立足于生活化進行教學,閱讀能力才能充滿生命力一。所以,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能力強調學生對于文章素材的吸收能力,強調學生閱讀一篇文章,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悟什么一。基于此,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上,教師應善于啟發(fā),以生活化的方式進行教學一。
比如:在進行《有趣的漢字》這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在生活中看到哪些廣告里是對漢字的妙用?哪些同學的名字里有特別的漢字?這些針對學生生活體驗的問題可以迅速勾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去思考,去回憶,也就把書木上的文章轉化到了生活中一。這樣的閱讀教學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口常生活多留一個心眼,慢慢學會積累與觀察,與文章產生更多的共鳴,最終提高其閱讀能力一。
3、發(fā)散思維,教會學生分析選擇
提倡個性化教學,提倡開放性教學,才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在進行語文閱讀時,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自主閱讀。同一篇文章,學生看完之后會有不同的感受,而教師要做的就是從學生的各種思維里教會學生如何去分析和選擇,甄別和提煉一。這個過程就是一個深入閱讀,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一。
小學語文教育本身屬于人文素質教育的一部分,語文學科中有豐富的人文教育素材,而高年級語文閱讀在語文學科中占有極大的比重,在素質教育全面推進的背景下,充分挖掘語文閱讀中的人文素材,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格。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奠定扎實的閱讀基礎,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重視閱讀教學,教學中做到因材施教,以生為本。
參考文獻
[1] 周明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解妙探微[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02)
[2] 孫 陽.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探究[J].保定學院學報.201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