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娟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nèi)在動力。而生物課程一直被認為是理科中最接近于文科的課程,一方面是因為生物中沒有煩瑣的推理論證或者大量的計算,一方面在于生物教學中更側重于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生物教學內(nèi)容都非常有趣,能夠很好地激發(fā)學生興趣。教學中要善于利用生物課程的這個特點,用生物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才能提升課堂效率。
關鍵詞:實驗;游戲;生活化;趣味性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211-0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跀?shù)學教學中,要想真正達到教學目的,就一定要解決學生的興趣問題,學習的動機是直接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內(nèi)在動力,當學生對數(shù)學這門課產(chǎn)生強烈的興趣時,學生就會主動學習、努力學習。生物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因此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生物學習興趣,是每位教師面臨的課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一旦對生物有了學習興趣,思維就會活躍,效率就會提升,再抽象的學習活動也會變得愉快。以下結合教學實踐,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趣味性談幾點做法。
一、創(chuàng)造豐富的實驗課堂,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
在生物教學中,實驗具有真實、直觀、形象、生動和易于操作的特點。學生親自動手進行實驗操作,可以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學生通過動手動腦,克服種種困難獲得成功,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1、創(chuàng)造自由的實驗課堂,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自由的實驗課堂是指在規(guī)范實驗過程,強調(diào)實驗紀律,完善實驗小組等前提下,教師盡可能少地參與實驗過程,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自由觀察和體驗,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在嚴謹、科學、紀律的前提下,將初中生物實驗的自由權交給學生,而教師只是一個觀察者、指導者,讓學生參與,讓他們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滿足,學生的雙手和大腦得到真正的解放,他們樂在其中,學在其中,從而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2、創(chuàng)造開放和貼近生活的實驗課堂,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生物實驗課堂不只是在實驗室進行,也可以在教室外、家庭中完成。比如,在學習《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時,教師布置學生回家制作米酒或饅頭或豆腐乳。在家長的指導下完成,在制作過程中向父母解釋其中的原理,從而增強他們的成就感,完成之后把作品帶到學校進行展示,有條件的進行錄像或拍照或制成幻燈片,展示的時候介紹自己的制作方法,交流心得。開放和貼近生活的生物實驗課堂,比教師枯燥的講解有趣得多,這樣學生邊學習邊實踐,既能理解知識,又能獲得一定的滿足感和自豪感,從而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二、加強理論實驗相結合,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
理論實驗相結合,采取探究式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在生物課堂的實驗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獲取知識,增強學習興趣。
1、加強演示實驗教學,激發(fā)對理論知識學習的濃厚興趣。凡是應該讓學生看到的,盡量讓他們看到。如教學“魚的形態(tài)”時,先讓學生觀察活鯽魚的外形、體色、體表結構及其運動狀態(tài),然后分別剪掉它們的胸鰭、背鰭和尾鰭,再讓學生觀察其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剪掉背鰭的魚會失去平衡而側翻,剪掉胸鰭的魚只能向前游動而不會轉(zhuǎn)彎,剪掉尾鰭的魚游動速度明顯減慢、身體搖擺不定。這些現(xiàn)象使學生異常興奮,自然激發(fā)起了他們對理論知識學習的濃厚興趣。又如教學“酶的特性”之前,先做一個實驗:把少量的新鮮動物肝臟剪碎放入試管,然后加入一定量的過氧化氫溶液,試管中頓時發(fā)生劇烈化學反應,產(chǎn)生大量氣泡。這時再放入余燼木條,即可看到余燼復燃現(xiàn)象。用這個有趣的演示實驗導入酶的高效性講解,效果很好。
2、給學生盡可能多的動手機會,增長學生對生物課學習的興趣
只要課時允許,生物課可增加的實驗很多。如初一的植物課可增加了以下一些實驗:利用紫色洋蔥外表皮細胞的質(zhì)壁分離現(xiàn)象,直接觀察細胞膜的存在;把菠菜葉下表皮置于不同溫度的水滴中,觀察氣孔的開閉;觀察黑藻葉肉細胞中細胞質(zhì)的流動,并做不同溫度下流動速度的對照實驗;觀察紅辣椒果皮細胞間的胞間連絲;觀察一滴水中的各種藻類,等等。還可把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既動手又動腦,不僅增長知識,而且增長對生物課學習的興趣。
三、讓生物知識生活化,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生物課教學中,不是只把那些枯燥無味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要如何傳授讓學生更容易接受。老師講的東西如何更加貼近生活,學生更喜歡,更容易接受,在愉悅中接受知識則是新課程教學的基本要。
1、提煉生活,發(fā)掘與教學相關的生活資源。生活資源滲透到教學內(nèi)容之中,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課堂知識是生活的一部分。教師要勇于打破課堂內(nèi)外、校園內(nèi)外的界限,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會上的教學資源,開展多渠道的學習,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和時間,增加學生在生活中學習的機會,將課堂教學內(nèi)容融入真實的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讓學習回歸生活,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問題式教學設計立足于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經(jīng)驗,是把問題寓于社會生活、家庭生活和學校生活之中,關注學生身邊的“常識”,讓學生經(jīng)歷一個“從生活到知識,再從知識到生活”的循環(huán)上升過程。教師通過教學問題的設計,為學生學習搭建溝通生活素材與教材理論知識之間的橋梁,讓學生在理解生活的同時活躍思維,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生物課程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以生活中的事例來幫助學生理解很多生物原理,也可以通過向?qū)W生介紹生物技術在目前生活中的各項運用來提升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將生物實驗帶到課堂,更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生物課程學習的樂趣。教學實踐證明,激發(fā)學生興趣才是提升課堂效率最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 朱 婷.讓初中生物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性[J].新課程導學,2013.35
[2] 劉夕芳、徐曉敏等.初中生物課堂趣味性研究[J].學理論,2015.11
[3] 利 勇.初中生物習題教學有效策略分析[J].成才之路,20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