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嘉
摘 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行為是向?qū)W生傳授知識、交流情感、有效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中的許多文章本身就帶有很大的趣味、生動形象的描繪,繪聲繪色的人物形象刻畫以及許多含蓄、幽默的語言,這些都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
關鍵詞:課堂教學;準確精煉;藝術水平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2-072-02
課程教學改革的進一步落實,促進了教師教學方式的改變與創(chuàng)新,越來越多的老師在課程講授時開始注重技巧的發(fā)揮。同樣,中學語文教學也有了本質(zhì)的改善,不僅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效率,同時提升了課堂的藝術含量。中學語文老師需要在教學中,把握語言的藝術,來提升語文教學水平。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行為是向?qū)W生傳授知識、交流情感、有效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重要手段。課堂上,教師清晰伶俐的口齒、悅耳動聽的語言、風趣幽默的表達方式、扣人心弦的課文講述、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分析,無不展示出語文教師的專業(yè)功底與個人魅力。
一、語言講究準確精練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任務大都是傳授知識。教師在上課時,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咬字讀音,準確清晰,就會使學生傾心聆聽。因為清亮、明晰、舒緩、流暢而富有節(jié)奏變化的語言,必然會刺激視覺神經(jīng)的興奮,調(diào)節(jié)聽覺神經(jīng)并保持良好的狀態(tài)。而含糊不清、怪聲怪調(diào)、結(jié)結(jié)巴巴或急風驟雨式的語言語調(diào)會使學生在接受教學信息時感到吃力、乏味和刺耳的感覺。所以,語文教師的語言要求和諧,語調(diào)自然、語速合理,音響適度。要從音質(zhì)、音量、音色,音速上加以控制,以其形成自然和諧,優(yōu)美動聽的節(jié)奏,既莊重又有抑揚有致。根據(jù)所講授的教學內(nèi)容,認真揣摩。如《從百草園到三昧書屋》中百草園部分的講解,教師只需從“靜景”、“動景”的角度簡要的講解“所見”、“所聞”兩個方面就行了。而“所為”、“所感”應留給學生自己去研究、探索。這樣,教師的課堂有取有舍,突出重點,刪除枝蔓,使學生既能見全篇,又領悟到細節(jié)刻畫的功能,培養(yǎng)學生全面地看待問題,又能具體分析問題的思維能力。而講授朱自清的《背影》時,理清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線索,文章緊扣“背影”,做到中心突出,情感綿長,將作者與父親之間的濃濃親情澆灌在讀者的整個心田,雖然故事多,但能做到詳略得當,感人細節(jié)突出,語言高度凝煉,字字蘊藏深情。
二、語言藝術是實現(xiàn)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梁
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的趣味性是由語文科的特點決定的。語文教學中的許多文章本身就帶有很大的趣味、生動形象的描繪,繪聲繪色的人物形象刻畫以及許多含蓄、幽默的語言,這些都會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然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要適當在教學中穿插一些頗具情趣的學校故事,發(fā)人深省的典故、成語和諺語等,使內(nèi)容更富于趣味性。如果教師能輔以風趣、幽默的語言,更容易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變得趣味盎然。缺乏幽默時是悲哀的,即便是在課堂教學上。事實上,教師風趣幽默的語言藝術的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不可多得的教育手段,許多優(yōu)秀的教師都善于運用新穎別致、委婉含蓄的教學語言,既妙趣橫生,同時也啟發(fā)思考,令人回味。
蘇霍姆林斯基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里,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交流。"心靈交流即情感交流,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學語文教學過程就是心靈交流的過程,也就是情感交流的過程。在課堂上,語文教師通過自己高超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藝術水平去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心靈交流,使教學過程成為其樂融融的師生情感交流過程。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中學語文教師的語言藝術是實現(xiàn)師生情感交流的橋梁。法國藝術大師羅丹說:“手有時比嘴還能說話。”在課堂教學中。手和眼睛一樣,也是會說話的,—個形象生動的手勢,便使學生產(chǎn)生清晰、鮮明的印象。而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把這些手勢語言做得自然、適度、優(yōu)美大方,使動作與教學內(nèi)容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蘊涵和健全他們的高尚人格、良好的心靈。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保持目光有神,擴大視野,關注到每一個學生,要表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和關懷,從中顯示出教師的自信和威信,智慧和活力,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眼神變化中受到某種啟發(fā),或鼓勵,或贊許,或提醒,或制止。
三、中學語文教師怎樣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水平
我認為:中學語文教師要想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水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思想上要有高度認識,要充分認識到語言藝術水平的高低在相當程度上決定著中學語文教學的成敗。只有認識正確了,才能自覺、主動、積極地不斷加強語言藝術修養(yǎng)。因為認識是行動的先導,有什么樣的認識就會有什么樣的行動。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孩子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fā)揮作用?!?/p>
2、要經(jīng)常閱讀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從名篇佳作中汲取語言藝術精華,然后融入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古今中外一代代語言藝術大師,他們的經(jīng)典作品中蘊藏著語言藝術的珍寶。那璀璨奪目、魅力無限的語言如珍珠、翡翠和瑪瑙,串聯(lián)成人類文明的優(yōu)秀成果。我們中學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加以汲取、消化、運用,使中學語文教學過程充滿生機和活力。
3、加強對語文教師語言技能的訓練。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是否真正具備教師職業(yè)條件、能否履行教師的角色,其根本就在于教師的內(nèi)在素質(zhì)。由于中學語文教師的職業(yè)特殊性,面對的學生也是千差萬別,因此,各中學校應根據(jù)學校的經(jīng)費實際、辦學條件等對語文教師進行語言技能提升的培訓。例如:舉辦普通話課程的培訓、聘請專家進行語文課堂語言技巧講座、定期或不定期在本校舉辦演講比賽、通過努力拓寬本校教師的進修機會與途徑來提高中學語文教師的課堂語言行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日積月累,就能不斷充實自己的語言倉庫。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使自己的教學語言左右逢源,如同汩汩泉水噴涌而出,最終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參考文獻:
[1] 曹 植.淺談語文教學語言藝術的特點[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 2015(05)
[2] 劉本武.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藝術及其修養(yǎng)[J]. 教育與職業(yè).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