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開 趙海山 李健
摘 要:針對任職培訓修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專題式教學模式,闡述了專題式教學的內涵與特征,論述了其教學過程實施,通過應用,提高了學員知識、能力、素質之間的有效促進,并提出了后續(xù)在教改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修理專業(yè) 任職培訓 專題式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2(a)-0091-02
軍事院校任職培訓是為部隊各級各類軍事人才勝任崗位工作而進行的教學、科研和管理活動,具有鮮明的職業(yè)性、崗位指向性、教學針對性。院校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向實戰(zhàn)化聚焦、向打贏聚焦,使培養(yǎng)的學員符合部隊建設和未來戰(zhàn)爭的需要。任職培訓強調滿足崗位需要,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是一種能力本位和技能為上的教學模式。任職培訓重點是探索教育特點和規(guī)律,核心是改革人才培養(yǎng)體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yǎng)水平。教學模式是推動任職培訓發(fā)展的必要手段。
1 修理專業(yè)課程中存在問題
1.1 教學目標定位不準確
任職培訓目標定位較寬泛,經常以廣義的知識、技能和能力來確定培養(yǎng)目標,針對崗位工作實際問題的指向性不強,對教學內容的指導性不強,難以有效地體現(xiàn)培訓效益。個別培訓專業(yè)教學目標定位過高,過于強調能力培養(yǎng),沒有以解決任職崗位現(xiàn)實問題和完成具體崗位業(yè)務工作為落腳點,沒有從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理論、基本法規(guī)、基本方法等5個方面出發(fā)定位培訓目標。
1.2 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
課程內容是人才培養(yǎng)的媒介,是組織教學活動的依據。培訓內容的設置有些偏重系統(tǒng)性、理論性,應用性和適用性研究不足。教學內容與任職能力、素質的對應關系不顯著,知識、能力與素質的相互促進關系不突出。培訓內容覆蓋面過廣,追求教學內容的全面性,缺乏教學的針對性。一些教學內沒有深入分析任職崗位任務工作需求,導致教學內容片面、更新不及時,對實際問題收集較少,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
1.3 考核評價方法單一
考核評價工作片面地強化了實踐考核,對于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法規(guī)的測試作用不明顯??碱}設置側重實際操作,對理論考核內容涉及較少。多樣化的考核形式實際效果還不明顯,以課終考核評定成績,沒有突出形成性、過程性考核,不能準確反映出培訓效果。
2 專題教學的內涵與特征
專題式教學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在我國開始應用,主要在歷史、政治、醫(yī)學等學科教學中進行推廣,近年來也開始在理工科上得到了應用[1]。專題通常是由學員自主提出一個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形成最終成果。教員一般在各個階段起到引導、咨詢和推動的作用。整個教學過程中隨學員自身知識水平、能力素質的需要而變化。在教學內容上,擯棄按章節(jié)構建教學內容,打破學科知識體系之間的邏輯演繹的結構模式,更注重針對實際問題,構建知識內容,強調內容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性和相互的銜接性,突出解決問題所需的知識內容,探究問題的內在本質[2]。在教學過程中,弱化以“滿堂灌”“填鴨式”等講授式教學為核心的教學過程。一般采用多種教學方式組合的教學過程,充分調動了學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員的自學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3]。
3 專題教學過程的實施
在研究了專題式教學模式的內容設置、實施過程、考核方式等問題的基礎之上,在筆者學院的短期培訓班次修理專業(yè)的教學中,采用了專題式教學實踐。參加培訓的學員是使用單位的骨干,具有一定的修理經驗和較扎實的實踐能力。通過培訓,能掌握新車型的基本理論、正確的使用維護方法、維修方法和常見故障的排除方法,為勝任崗位任務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并能夠在工作中可以獨立解決實際問題,能夠提高自己的維修能力。為此,針對各維修專業(yè)的特點,開展了專題式教學。
3.1 教學內容構建突出針對性
專題式教學內容有效避免了常規(guī)教材的廣泛性、普通性、延遲性的特點,重新構建教材結構,表現(xiàn)出較強的針對性和靈活性。以崗位任務工作中的實際問題為核心,打破原有的學歷教學知識內容體系,一些有針對性的實際問題可有機地溶入相應的專題中解決,有些較普遍和較突出的問題,還可單列專題講述,將教材的章節(jié)內容按貼近崗位、貼近部隊、貼近裝備的原則進行重組和融合,提高教學內容的正對性和實用性。
3.2 教學講授突出探究性
課堂講授是專題式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以學員為主體,強調以學為主。廣泛采用研討式、案例式、學導式教學方法,實現(xiàn)師生、學員之間的有效互動。避免采用過去的那種單行線式的注重以教為主的“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法方法。在設計問題或布置作業(yè)時,避免以描述事實為主,創(chuàng)設一些具有探索性、趣味性的或能引起學員認知沖突的討論話題。充分使學員參與到教學中,在思維活躍、興趣高昂的環(huán)境中,激發(fā)學員的分析問題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
3.3 考核評價突出客觀性
結合專題式教學,改變了過去平時成績加課終考核的考核方式,克服了課終考核比重大,平時成績不好量化的問題。采用根據學員在專題教學中的方案、論文、實操能力等進行一專題一評價方式,以使考核成績更加科學和有效,而且每一次的考核成績也是對教學過程的評價,能夠反饋給教員及時改進教學實施過程中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從而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4 教學效果
經兩個教學輪次的實踐,總體看教學效果比較顯著。
4.1 發(fā)展了短期培訓教學模式
突破了按照學科體系進行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講授的傳統(tǒng)做法,強調突出重點,著眼難點,關注疑點。改變了傳統(tǒng)的以教員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打破了教材內容的章節(jié)界限,針對教學內容的特征、學員的基礎和接受能力,確定一個個不同的專題。在教員的導調下,學員主動學習、獨立分析,參與各個專題內容的研究與討論活動中,從理論知識中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手段,充分調動了學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員的自學能力和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2 構建了“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內容體系
以裝備發(fā)展為導向,以實際崗位任務需求為牽引,圍繞“核心”“緊缺”“難點”“問題”“轉化”5個關鍵點構建教學內容體系,切實把任職崗位中的實際問題、裝備保障的新理論、新方法、新成就融入到教學中,教學內容時刻保持與裝備發(fā)展同步,與部隊裝備保障建設同步,與裝備保障技術發(fā)展同步。發(fā)揮“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基本理論、基本法規(guī)、基本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基礎作用,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不但培養(yǎng)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人才更加適應部隊裝備保障建設需求。
4.3 實踐了“以學為主”的教學方式
采用“專題導讀、專題講授,專題研討、專題實踐、專題輔導和專題測評”6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采用學導式、案例式、研討式、互動式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員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學員的主體地位。學員變成了課堂的主角,積極參與研討、參與實踐、參與總結。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為主”的教學方式,從單一的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向綜合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轉變。在修理專業(yè)中實施專題式教學方法,加強了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思路,提高了學員知識、能力、素質之間的有效促進。但是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如教學內容的取舍不夠精煉,教學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不夠緊密,教學過程的組織不夠嚴密,教學考核的客觀性有待加強等,這也是以后在教改過程中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高春蘭,班娟.專題研討式教學的實施環(huán)節(jié)及其實效性分析[J].長春工業(yè)大學學報,2014(3):54-57.
[2] 王淵,岳振軍,賈永興.專題式教學模式及其在信號與系統(tǒng)課程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電子教育,2012(1):41-44.
[3] 林權,何靚,陳沖,等.專題式與創(chuàng)造性在機械工程實訓教學中的應用[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6,32(5):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