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涵
豆豆媽媽的困惑:
豆豆是個溫柔、討人喜歡的女孩子。這次家長半日開放活動中,坐在豆豆旁邊的貝貝特別興奮,一會兒拉拉豆豆的頭發(fā),一會兒捏捏豆豆的小耳垂。這些讓旁邊的豆豆媽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回想起前段時間,豆豆臉上還被貝貝抓破過,媽媽更是難以平靜。為了讓豆豆不再繼續(xù)受貝貝的“欺負(fù)”,豆豆媽媽給老師發(fā)了請求調(diào)換座位的短信。老師因為帶班沒及時回復(fù),護(hù)女心切的豆豆媽媽又忍不住在班級QQ群里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孩子被小朋友打了,要不要教孩子還手?”沒想到這一問題引起了家長們的熱烈討論。有的家長說:“小孩子鬧著玩,只要不是大的傷害就算了吧?!庇械募议L則不然:“當(dāng)然要還手,要給壞孩子一個教訓(xùn)?!薄艾F(xiàn)在的社會競爭那么激烈,怎么能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打不還手的受氣包呢?”“打回去也不是壞事,是教孩子學(xué)會自我保護(hù),不然下次還會受欺負(fù)?!笨磥恚议L們似乎對“還手”有著很充分的理由,有的家長甚至提出:“對于那些經(jīng)常欺負(fù)別人的孩子,老師應(yīng)該懲罰,不能就這樣算了?!?/p>
看到自家寶貝被同伴“弄傷”或者“欺負(fù)”,家長肯定都會心疼不已。但是簡單、粗暴的還手就能解決問題嗎?恐怕處理這類問題時,家長還需從多角度來思考。
角度 :兒童世界的現(xiàn)象切勿用成人世界的邏輯來解釋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許多家長都會犯一個通病,即用成人的眼光和標(biāo)準(zhǔn)來判斷或衡量孩子的言行表現(xiàn),如用成人的繪畫標(biāo)準(zhǔn)來衡量孩子畫得“像不像”,用價格來衡量某個玩具好不好玩等。其實,孩子世界與成人世界大為不同。成人的世界強調(diào)“利益”“競爭”“弱肉強食”,如果“受委屈”“挨欺負(fù)”而不還擊,就是“懦弱”“沒出息”,因此必須立刻“狠狠還手”。而孩子的世界要簡單純凈得多,不能用成人的邏輯來思考和評判孩子身上發(fā)生的事。
首先,孩子之間的爭執(zhí)與成人之間的矛盾不同,絕少涉及品質(zhì)與原則問題,往往是無意和游戲的成分遠(yuǎn)遠(yuǎn)多于惡意成分。在幼兒園里,即便有了爭執(zhí),往往只是誰插隊了,想玩同一個玩具,或者是合作游戲時沒商量好,等等,也不會有什么“深仇大恨”,需要“君子報仇十年不晚”,矛盾解決了,兩個孩子又會成為好朋友。其實,常常玩在一起的幾個孩子,反而會常起爭執(zhí)、鬧矛盾。在孩子的世界里,今天玩得不分你我,明天有了矛盾吵吵鬧鬧,后天忘了又玩到一起,這才是兒童世界的規(guī)則?;谶@一規(guī)則,“狠狠還手”顯然不適宜。
其次,家長眼里常常只有自己的孩子,覺得弱小需要保護(hù),卻忽視了犯錯的另一方其實也只是個幼兒。面對孩子之間的沖突,與其振振有詞地說自己孩子受“欺負(fù)”了,不如說是孩子沖動之下的“無心之過”更為貼切。
再次,幼兒有時無法區(qū)分什么是欺負(fù)、什么是無意、什么是嬉戲,有時候孩子告狀:某某拉我的帽子了。老師一問,對方的回答是:操場上好冷,我想給她戴戴好。同時,受表達(dá)能力的制約,幼兒常用“打”來代替“擦”“碰”“撩”“撞”等詞語,使家長將孩子的無意行為理解成故意行為,因而動輒上升到原則問題,予以深究。
角度 :童眼這樣看世界
如果成人世界的規(guī)則不能用于解釋兒童世界,那么兒童世界的規(guī)則是如何的呢?孩子是如何理解和應(yīng)對“受欺負(fù)”的呢?
在一次“交朋友”的活動中,老師給每個小朋友發(fā)了3朵“朋友花”,讓大家送給自己的好朋友,或者自己喜歡、想要成為朋友的人。出乎老師意料的是,各方面并不十分突出的洋洋得到了最多的“朋友花”。出于好奇,老師請大家說說為什么?孩子們的理由五花八門,其中幾條引起了老師的注意?!把笱罂偸切Σ[瞇的,從來不大吼大叫”,“有次我跟洋洋都想玩娃娃,后來洋洋就讓我先玩了”,“上次我插隊擠到了洋洋,她對我笑了笑,就排到后面去了,沒生我的氣”,“一次我不小心把洋洋弄疼了,她都沒有生氣”。
人性本善,雖然孩子們只有5歲,卻也有著自己的判斷標(biāo)準(zhǔn)。洋洋看似退讓、吃虧的行為,讓她贏得了友誼的回報。其實,孩子有著自己的公平原則,雖然有時被弄疼了,但并不是“被欺負(fù)”了,知道讓一讓還是好朋友的道理。相反,家長常常過于心疼孩子,久久無法釋懷。正如下面的案例那樣,還手的壓力已經(jīng)成了孩子的心理負(fù)擔(dān)。
中班的航航和哲哲為爭搶一本書吵了起來,航航推了哲哲,哲哲委屈得大叫起來。聞聲趕來的老師批評了航航,安撫了哲哲??墒抢蠋煱l(fā)現(xiàn),哲哲一上午心神不寧,對任何活動都不感興趣,總在找機(jī)會還手。可是,航航人高馬大、身手靈活,瘦小的哲哲根本不是對手。每次不是哲哲還手失敗,就是哲哲輕輕的還手,招來航航更重的反擊。本來小小的矛盾,從上午延續(xù)到了下午,穿插在點心、游戲、午飯、整理等各個自由活動環(huán)節(jié)。老師一次次地為哲哲和航航解決矛盾,苦口婆心地跟哲哲強調(diào):老師已經(jīng)批評過航航了。但哲哲總是感到焦慮緊張,并反復(fù)告訴老師說:“是爸爸要我還手的呀!”
原來,哲哲的爸爸一直要求哲哲要厲害一點,如果被別人弄疼了,一定要還手。如果沒有還手,爸爸會批評說:“他比你矮(小)那么多,你還怕他?真沒用,就不知道厲害點。”受了委屈的哲哲原是期望從父母那里得到安慰,但爸爸的要求給了哲哲更多的心理負(fù)擔(dān)。顯然,這樣的結(jié)果是哲哲爸爸始料未及的,也與他想要保護(hù)哲哲的初衷背道而馳了。其實,每個家長都應(yīng)該學(xué)習(xí)用“童眼看世界”,多展現(xiàn)兒童世界中純凈可愛的一面,理解兒童世界中的“真、善、美”。
角度 :擺正心態(tài),培養(yǎng)高情商的孩子
還手不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
家長教孩子還手,是擔(dān)心孩子不會正當(dāng)防衛(wèi),不懂得保護(hù)自己??墒?,幼小的孩子不能判斷什么情況下能還手,什么情況下不能,若還手失當(dāng),反而會給兩個孩子都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其次,“自我保護(hù)=還手”這樣過于簡單的解決問題的邏輯對孩子的將來并沒有好處。鼓勵還手只會給孩子一個錯誤信息,即打人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這很可能導(dǎo)致孩子出現(xiàn)令人頭疼的暴力行為。其實,家長真的不要小看了孩子,他們完全能掌握更“高明”的解決方法,比如相互協(xié)商、尋求幫助等。家長要視此為孩子學(xué)習(xí)與成長的契機(jī),在教給孩子正確解決方法的同時,培養(yǎng)孩子的情商。
幫助孩子學(xué)習(xí)更多自我保護(hù)的方法
“要讓一塊土地不長雜草,最好的方法就是種上莊稼”,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其實,不論什么原因?qū)е碌哪Σ?,這一經(jīng)歷也是寶寶成長道路上的一次交往體驗。家長可以利用這個契機(jī),跟寶寶好好談?wù)?,幫助他了解事情的?jīng)過,分析其中的原因,商量應(yīng)對的辦法。例如,“偶爾一下別計較,如果一直盯著你打,就要想辦法”,“對方不是故意的,沒關(guān)系,原諒他”,“他是在跟你鬧著玩,你不喜歡的話可以直接告訴他”,“可以大聲叫媽媽或老師,只要是他不對,老師會幫助你的”,“勇敢地盯著對方的眼睛,大聲說‘如果你打我,我就對你不客氣”??傊?,根據(jù)具體情況,教給寶寶具體的應(yīng)對方法,讓孩子積累正確的交往經(jīng)驗。
不培養(yǎng)斤斤計較、睚眥必報的孩子
其實,容易忘記、大大咧咧的孩子最快樂,也有最多的朋友,同伴偶爾有意無意的“欺負(fù)”,完全可以鼓勵孩子當(dāng)作玩笑來看待,讓孩子以一種輕松的心態(tài)與同伴相處。一個懂得寬容對方的孩子,也一定會有一顆善良的心,用善意來理解對方的行為,能成為一個快樂又善解人意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