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文
血清CRP水平表達與小兒感染性休克相關性研究
崔小文
目的 探討血清CRP水平表達與小兒感染性休克存在的相關性。方法 選擇30例小兒感染性休克患兒作為本次研究的觀察組,選擇同期在本院接受診治的30例一般感染患兒作為研究的對照組。根據(jù)治療結(jié)果,將觀察組中又分為存活組(26例)和死亡組(4例),對比分析,3組患兒的血清CRP水平表達情況。結(jié)果 存活組患兒在接受治療7 d后,其CRP水平明顯降低,與治療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死亡組患兒在接受治療3 d后,其CRP水平明顯升高,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 血清CRP水平與小兒感染性休克病情的嚴重程度存在密切相關性,CRP越高,表明患兒的病情越嚴重,預后越差。
血清CRP;小兒感染性休克;相關性
感染性疾病是兒科臨床治療中的一種常見病,小兒感染性休克具有起病急驟、進展速度快、死亡率高等特點,早期診斷和治療是降低患兒死亡率的關鍵[1]。C反應蛋白(CRP)為機體處于應激狀態(tài)下時由肝臟合成的一種具有顯著性變化的急性時相蛋白,其是炎癥反應的一個重要標志[2]。目前,CRP越來越普遍地被應用于感染性疾病的鑒別診斷中。本次研究主要探討血清CRP水平表達與小兒感染性休克之間存在的相關性,現(xiàn)做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均是選自2014年
4月~2015年8月期間在本院接受診治的小兒感染性休克患兒和一般感染患兒,各30例。小兒感染性休克患兒作為研究的觀察組。觀察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個月~12歲,平均(3.1±2.1)歲。原發(fā)?。?例為顱內(nèi)感染,3例為消化道感染,12例為重癥肺炎,13例為敗血癥。以患兒入院治療后的結(jié)果作為根據(jù),將30例觀察組患兒分為存活組(26例)、死亡組(4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2個月~11歲,平均(3.4±1.8)歲。觀察組、對照組患兒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上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 方法 患兒入院時先對其CRP水平進行測定,然后立即執(zhí)行相關治療。患兒入院后,對其實施擴容、糾酸對癥治療。感染性休克、敗血癥、先天性膽總管囊腫并發(fā)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等患者在對其實施抗休克治療的同時對其實施急診手術進行治療,將原發(fā)感染灶進行清除。同時根據(jù)患兒具體情況適時使用血管活性藥物進行治療。應用廣譜抗生素對患兒進行抗感染治療,同時加強營養(yǎng)支持治療和呼吸治療,最大限度地避免患兒器官功能遭受損害,降低多臟器功能衰竭的發(fā)生率?;純航邮苤委煹牡?天、第7天再對其CRP水平進行測定。血清CRP測定選用的方法為速率散射比濁法,應用的儀器主要為美國生產(chǎn)的
Immage全自動免疫分析儀。CRP的正常值在0~8 mg/L的范圍內(nèi)。
1.3 檢測及觀察指標 研究對象均于入院日早晨、入院接受治療后第3天、第7天早晨,在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2 mL的外周靜脈血進行血清CRP檢測。觀察研究對象血清CRP水平的變化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8.0版本的統(tǒng)計學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相應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均以(%)表示,并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入院時,3組患兒的血清CRP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明顯低于觀察組。接受治療后,觀察組有4例患兒死亡,26例患兒存活。入院接受治療后,在治療后第3天,死亡組患兒的血清CRP水平明顯升高,與入院時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存活組、對照組患兒的血清CRP水平均明顯降低,與入院時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第
7天,存活組、對照組患兒的血清CRP水平均明顯降低,與在治療后第3天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整體血清
CRP水平均顯著低于觀察組(P<0.05)。見表1。
表1 各組患兒各時間段血清CRP水平(x±s,mg/L)
C反應蛋白為機體存在急性炎癥時由肝臟迅速合成的一種非特異性蛋白質(zhì),該種蛋白質(zhì)主要是以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于患者的血液之中,其能夠有效激活補體,促進白細胞的吞噬作用得到顯著增強[3]。同時,C反應蛋白還對淋巴細胞進行刺激,或者對巨噬細胞、單核細胞的活化起到調(diào)理作用。C反應蛋白為一種正相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在健康人群的血清中,CRP的含量極少,只有在機體遭受到感染時CRP的含量才會以極快的速度不斷增加。機體存在感染時,在4~6 h期間,CRP的含量會快速增加,在35~50 h期間,CRP含量會達到高峰,其峰值為正常值的100~1 000倍。CRP的半衰期僅為4~6 h。當機體組織發(fā)生炎癥時,巨噬細胞所釋放的白細胞介素等會對肝細胞產(chǎn)生刺激作用,使其快速合成CRP,然后直接參與到機體反應中。CRP含量不受患者年齡、性別、體溫、機體免疫功能等影響[4]。類固醇等免疫抑制劑或者消炎藥也不會對CRP含量產(chǎn)生直接性影響。因此,在臨床治療中,通過對血清CRP水平的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可對抗生素應用的效果進行判定。
諸多臨床研究結(jié)果顯示,當機體中存在慢性炎癥、感染性疾病、創(chuàng)傷等時,機體CRP含量會表現(xiàn)出明顯升高的現(xiàn)象,且隨著組織損傷、炎癥程度的加重,CRP含量會表現(xiàn)出不斷上升的趨勢[5]。因為CRP的半衰期較短,因此其會因為分解而快速下降。CRP直接參與到免疫應答,其與腫瘤壞死因子(TNF)以及白細胞介素6(IL-6)、細胞因子白細胞介素1(IL-1)等均存在密切聯(lián)系。當細菌感染存在時,機體中的CRP含量達到最高峰,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慢性炎癥時,機體中的CRP含量處于中等程度。通常情況下,當機體存在細菌感染時,其CRP值會在150~350 mg/L的范圍內(nèi)。大部分存在病毒感染的患兒其CRP值表現(xiàn)為較低水平,一般是在20~40 mg/L范圍內(nèi)。但是這種情況無絕對性,當不存在并發(fā)癥的巨細胞病毒、麻疹、腺病毒等病毒感染的情況下,CRP值也會很高,可超出100 mg/L。所以,在臨床診治過程中,不能單純的依靠CRP值的升高來對細菌感染、病毒感染進行區(qū)分。在實際診斷過程中,必須充分結(jié)合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和諸多檢查結(jié)果進行綜合性考慮,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感染性休克指的是當機體處于各種不同病原體和其分解產(chǎn)物的共同作用之下而出現(xiàn)的一種急性循環(huán)障礙[6]。循環(huán)障礙主要包括有效循環(huán)血量減少、全身微循環(huán)障礙等。這些障礙的存在會導致機體出現(xiàn)細胞代謝障礙、組織細胞缺氧等一系列的生理變化和病理變化。當感染性休克發(fā)生后如不能及時得到有效治療,隨著病情的不斷進展,會對患者的器官功能造成嚴重損害,甚至會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發(fā)生,進而大大提升患者的死亡率。在本次研究中,研究對象在入院時的CRP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兒的CRP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且死亡組患兒的CRP水平明顯高于存活組,差異比較均存在顯著性。觀察組患兒的CRP水平最高為330 mg/L,其幾乎為正常兒童CRP水平的100倍。由此可見,CRP水平的高低可提示患兒感染程度。感染程度越重,患兒CRP值越高。存活組患兒在接受治療3 d后,其CRP值與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但是表現(xiàn)出不斷下降的趨勢,這個結(jié)果表明患兒經(jīng)過相應的治療之后,其感染程度在逐漸減輕。接受治療7 d后,存活組患兒的CRP值明顯降低,與入院時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兒在接受治療后,其CRP值也表現(xiàn)出不斷下降的趨勢。而死亡組患者在接受治療3 d后,其CRP值明顯升高,與入院時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個結(jié)果表明患兒的炎癥在加劇,病情在繼續(xù)惡化。由此可見,通過對機體CRP水平變化情況進行觀察可對感染性休克患兒病情的改善情況進行判斷,為治療方案的制定和調(diào)整提供可靠參考依據(jù),對小兒感染性休克診治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血清CRP水平表達與小兒感染性休克存在密切相關性,CRP水平的高低可提升小兒感染性休克病情的進展情況,對科學治療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價值。
[1] 吳德軍.不同液體療法治療小兒感染性休克56例臨床研究[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3,20(1):305-306.
[2] 金益梅,黃愛蓉,何時軍.小兒感染性休克死亡相關危險因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3,23(10):212-213.
[3] 王曉燕,張流忠,鐘筑寧,等.感染性休克早期血清甲狀腺功能和C-反應蛋白的變化和意義[J].貴州醫(yī)藥,2012,32(7):168-169.
[4] Dubravka Kojic,Benedikt H Siegler,Florian Uhle.Are there new approaches for diagnosis,therapy guidance and outcome prediction of sepsis[J].World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2015,5(2):1101-1102.
[5] 周莉,王曉燕,鐘筑寧.C反應蛋白檢測在膿毒癥感染性休克診治中的應用價值[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2,9(5):346-347.
[6] 馬洪剛,梁凌云,孫靜.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在小兒感染性肺炎診斷中的應用[J].中國中西醫(yī)結(jié)合兒科學,2013,5(6):582-583.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4.013
湖南 427000 張家界市人民醫(yī)院(崔小文)